
川普關稅衝擊瑞士製錶業

自一個月前起,瑞士對美出口被加徵39%的關稅,瑞士製造的腕錶尤受衝擊。專業記者阿列克謝·塔爾哈諾夫(Alexey Tarkhanov)在「日內瓦鐘錶日」(Geneva Watch Days)探訪了這一充滿疑慮的行業。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高關稅一經宣布,便讓8月1日國慶日當天的氣氛蒙上陰影。在準備於9月4-7日迎接「日內瓦鐘錶日」的日內瓦,這個問題不斷出現在所有的談話中,部分掩蓋了新款系列的發布:瑞士腕錶自2022年起在中國市場銷售放緩之後,美國就成為它的主要出口地,而今這些產品將有怎樣的前景?
製錶業約佔瑞士出口總額的7%,其中近17%的出口額銷往美國,2024年超過43億瑞郎(約合385億元人民幣)。
今年春季,多家大品牌已因瑞郎走強及10%的初始關稅而調高售價。隨著川普8月初決定的新關稅出台,價格恐令許多客戶望而卻步,從而削弱瑞士製錶業在美國的需求。
「我們正共同向聯邦委員會施壓,推動談判以爭取更好的協議。令人震驚的是,歐盟只被課徵15%,而我們卻要承受39%。因此我們要求展開更多的談判,」日內瓦州負責經濟事務的委員德爾菲娜·巴赫曼(Delphine Bachmann)在展會開幕時表示。

相关内容
特朗普将瑞士一步步推向欧盟
有人希望瑞士政府能爭取到關稅水準與歐洲鄰國看齊:歐盟為15%,英國為10%。也有人寄望於美國司法體系: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部分關稅違法,但仍暫時維持至10月14日,等待最高法院裁決。
川普的理想靶子
製錶商批評此舉極不成比例:在美國關稅打擊最重的國家中,瑞士如今位列第五,夾在緬甸和伊拉克之間。「我無法想像瑞士承受39%的關稅,」百年靈(Breitling)首席執行官喬治·科恩(Georges Kern)直言,「我仍保持信心:這個問題將在未來幾週或數月內得到解決,或部分解決。假如問題長期持續,就準備一個B計劃,只是仍要保持積極的態度。」
LuxeConsult鐘錶專家奧利弗·米勒(Oliver Müller)並不那麼樂觀:「你可以派出最優秀的外交官進行數月的談判,可是到最後,決定權在川普一人手中,而他又是個常常一衝動就決定的人。」
在他看來,製藥和黃金等戰略性產業可能繼續得到關稅豁免,而腕錶這種非必需奢侈品恰恰是「民粹措施的理想目標」。

瑞士製錶業聯合會(FH)公佈的數據略顯矛盾:今年4月對美出口額較3月翻了一倍,達到8.53億瑞郎(約合76.54億元人民幣)。然而,這一數字反映出各廠商在關稅生效前提前囤貨。
鮮有觀察家認為這一出色水準能夠持續。該聯合會將於9月18日發布下個月報告,屆時將揭示出口下滑的幅度。
尚無統一的戰略
面對威脅,各家策略分化:或保持沉默,或直接對抗,或尋求規避。是否只在美國漲價?是否與當地經銷商分攤額外成本?還是在全球範圍漲價以維持美國競爭力?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戰略。
勞力士、愛彼(Audemars Piguet)、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等熱門款式依舊會有買家。在美國,等候名單上的客戶甚至因競爭減少而從中受益。但對大多數製錶商而言,情況極為不利。
路威酩軒(LVMH)集團旗下的寶格麗(Bvlgari)、宇舶(Hublot)、真力時(Zenith)等品牌的高層保持沉默,遵循集團總裁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的謹慎立場。他7月底曾向法國《費加羅報》(Figaro)表示:「我們絕不能與美國交惡。」
尼克·海耶克的激進提議
而全球最大製錶集團斯沃琪(Swatch Group)總裁尼克·海耶克(Nick Hayek)則正相反,他主張對抗。鑑於該集團在美國市場的庫存可支撐三個月到半年,他在接受《一瞥報》(Blick)採訪時提議,對出口美國的黃金徵收39%的關稅。在他看來,這正是川普的「阿基里斯之踵」。
他還警告稱,過高的關稅會促使美國消費者轉向海外或免稅管道購表,最終損害在美零售商的利益。
>> 我們對瑞士鐘錶業的介紹:

相关内容
关于瑞士钟表业你需要知道的八件事
部分製錶商考慮透過歐盟轉口,因當地關稅僅為瑞士的一半。此方案似有可行性:不少品牌隸屬跨國集團。香奈兒(Chanel)、迪奧(Dior)、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柏萊士(Bell & Ross)既算法國品牌又算瑞士品牌;歷峰集團(Richemont)旗下既有巴黎的卡地亞(Cartier)、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也擁有德國的卡地亞(Cartier)、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也擁有德國的朗格(A.Rlash) 和朗德蘭集團(Glashne)也擁有德國的原創蘭格(Glashne)也擁有德朗格 (A. Original)。
是否會轉移生產?
一些協作同盟已在展開。瑞士機芯製造商La Joux-Perret已與法國製錶商Humbert-Droz合作。「法國製造」標準也遠不及「瑞士製造」嚴格:只要求「最後的實質加工在法國完成」,而非至少60%的本地價值。
這或將催生競爭者的出現,但路易·艾拉爾(Louis Erard)的總裁曼努埃爾·恩施(Manuel Emch)指出:「我們的工藝雖可被借用,但是沒有任何地方具備同樣完整的生態系統。德國、法國和英國也有優秀的製表師,但其規模有限。即便美國給予間接支持,也無法取代瑞士。」
路易威登在美國設了皮具廠,但瑞士製錶企業幾乎不可能直接在美生產:製錶業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人,而瑞士本身都已人手緊缺。
部分品牌仍在探索調整的方式,例如將美國子公司改為完全的經銷商,以批發價進口、壓低終端售價。英國品牌Christopher Ward(在瑞士生產)最近已採取這個辦法。
路易·艾拉爾也在研究同一方案。但恩施提醒說,要實施真正的改變,就必須假設這些關稅是永久性的,可它們只取決於川普政府,而川普的任期只到2028年。
美國總統川普應勞力士集團邀請,於9月7日出席了美網公開賽(US Open)決賽。根據瑞士CH Media集團旗下媒體報道,勞力士執行長讓-弗雷德里克·迪福爾(Jean-Frédéric Dufour)因此與美國總統共同度過了數小時。多家國際媒體也通報了這次會面。
白宮拒絕就總統為何接受邀請作出評論。由於當前關稅大戰對瑞士製錶業造成沉重打擊,這場會面被視為敏感之舉。
來源: ATS
瑞士製錶業在美國市場遭遇39%關稅重壓,而在中國市場也未能一帆風順。自2022年以來,中國消費者對奢華腕錶的需求放緩,高端品牌銷售成長明顯降溫。
對瑞士來說,美國和中國本是兩大關鍵市場,如今一端被關稅打擊,另一端因需求疲軟承壓,雙重壓力使產業更加脆弱。
相关内容
(編輯:Samuel Jaberg,編譯自英語:小雷/gj,繁體校稿:盧品妤)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