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文化援助缩水,全球南方创意人才与瑞士软实力双双受挫

瑞士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人士提供资金支持,使他们有机会在伯尔尼艺术馆(Kunsthalle)展示自己的作品。近期,加纳艺术家伊布拉希姆·马哈马(Ibrahim Mahama)的装置艺术展便借此得以实现。
瑞士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创意人士提供资金支持,使他们有机会在伯尔尼艺术馆(Kunsthalle)展示自己的作品。近期,加纳艺术家伊布拉希姆·马哈马(Ibrahim Mahama)的装置艺术展便借此得以实现。 Yoshiko Kusano

瑞士等西方国家大幅削减对外援助,其中也包括对文化创意项目的资助。许多文化机构对此发出警告:这波削减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艺术界,将深远影响整个全球南方地区。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你订阅了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每周四你会在你注册的信箱中收到一封免费电子邮件,内容是过去一周瑞士主要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摘要。如果你想了解瑞士媒体对中国大事件的解读,现在就点击订阅。

更多阅览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过去三十多年间,得益于“南方文化基金”(South Culture Fund, 简称SKF),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得以远赴瑞士,展示自己的作品。

但到了2028年,这项计划将走到尽头。自2010年起,该基金一直由瑞士发展与合作署(Swiss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Agency, SDC)全额资助,每年拨款7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630万元)。如今,因瑞士议会在2024年底投票通过削减发展援助,该基金也难逃被终止的命运。

对文化界领军人物而言,这无疑是沉重一击。伯尔尼艺术馆馆长伊莉安娜·福基亚纳基(iLiana Fokianaki)直言:“如果你遇到一位非常出色的艺术家,想邀请他来瑞士展示作品,你该怎么办?这时候,基金就能发挥关键作用。”

瑞士有十几个原本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艺术家的项目受到了资助削减的影响,南方文化基金仅是其中之一。这些项目均由瑞士发展与合作署提供资助,如今却相继“断供”。其他受影响的项目还包括洛迦诺电影节的“开放之门”(Open Doors),以及专为非洲作家设立的日内瓦非洲图书展(Salon Africain du livre)。

支持削减对外援助的议员则认为:地缘政治局势变幻莫测,瑞士亟需“腾出资金”强化国防。瑞士人民党(右翼保守政党)一名议员强调,瑞士民众的安全高于一切。

然而,在文化机构看来,此举不仅让创作者蒙受损失,还会削弱了瑞士的软实力。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在2020年的一份文件中指出,文化推广有利于塑造“瑞士在国际社会中最直观、最受推崇的形象”。

“文化,说到底就是国际关系建设。”瑞士独立机构“艺术链接”(artlink)总监拉赫尔·莱普林(Rahel Leupin)表示。该机构致力于在瑞士推广国际艺术家,并负责发放南方文化基金的资助金。“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信任和理解,是我们彼此倾听、展开对话的桥梁。”

为艺术家创造生计

瑞士对海外文化事业的支持由来已久,早在几十年前便已展开,这是其履行《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义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瑞士是全球文化与休闲领域的第九大捐助国。

相关内容

从全球来看,用于文化的援助资金仅占发展援助总额的一小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数据,2018年文化援助仅占比0.23%,金额为2.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亿元)。2024年,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对其在瑞士本土的文化合作伙伴(包括南方文化基金)提供了37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3’330万元)的资助,而2025年则进一步压缩至20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相比瑞士发展与合作署去年高达21.6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94亿元)的整体援助预算,这笔资金可谓九牛一毛。

但文化界人士指出,哪怕是这区区几百万瑞郎,也能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艺术家来说,国际资金支持无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他们原本在资金获取、签证申请、专业培训和文化基础设施方面面临重重困难,而在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创意产业中,这些援助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立足机会。

“艺术必须要被看见,没人是关在工作室里创作给自己看的。”拉赫尔·勒平(Rahel Leupin)说道。她解释称,在欧洲获得曝光,不仅有助于艺术家谋生,还能帮助他们在祖国之外建立起自己的专业网络。“事实证明,很多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艺术家都能赚到钱。而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收入再投入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本地艺术圈中。”

在南方文化基金的支持下,今年春天,突尼斯艺术家里姆·哈拉比(Rim Harrabi)成功将祖国的实验音乐人带到瑞士和法国,演出名为《内陆地震》(Inlandquake)的音乐合辑。
在南方文化基金的支持下,今年春天,突尼斯艺术家里姆·哈拉比(Rim Harrabi)成功将祖国的实验音乐人带到瑞士和法国,演出名为《内陆地震》(Inlandquake)的音乐合辑。 Erratic Boulders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此前曾指出,文化投资不仅能创造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文化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当前“威权主义日益加剧的时代”,还有助于增强民主参与和社会凝聚力。

“很多时候,文化空间成了仅存的言论自由之地,”勒平表示,“也正因如此,本地文化生态的发展才如此重要。”

社会效益

文化也可以成为推动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克劳斯王子基金(Prince Claus Fund)主任马库斯·德桑多(Marcus Desando)表示。该基金由荷兰政府资助,专门向全球南方地区的艺术家提供资助。

德桑多以他的祖国南非为例指出,正是因为有了文化交流,也因为有艺术家走出国门并发声,世界才真正意识到种族隔离制度的恶果。“没有文化,我们就失去了方向,”德桑多说,“没有文化,就没有人性光辉。”

而对于捐助国及其居民而言,这类支持同样能带来好处。有了公共资金的支持,文化场所便有能力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欧洲。“瑞士纳税人由此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元的文化节目,”勒平表示,“他们也因此得以看到原本可能永远接触不到的艺术家和艺术视角。”

伯尔尼艺术馆就从南方文化基金获得了5’000瑞郎(约合人民币4.5万元)的资助,用于支付加纳艺术家伊布拉希姆·马哈马(Ibrahim Mahama)的旅行费用及部分酬劳。在他的瑞士首次个展中,马哈马用旧麻袋将整座艺术馆外墙包覆起来。馆长福基亚纳基指出,呈现这种规模的作品,总成本在6万至1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54万至90万元)之间。

观看视频听伊布拉希姆·马哈马讲述其艺术馆装置背后的重要内涵:

马哈马表示,这些麻袋曾用于运输加纳的可可豆。他用这样的材料创作,是希望让瑞士观众停下脚步,认真思考一个现实问题:西非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只能从可可豆出口中分得微薄收益,而欧洲的巧克力产业却靠这些原料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展现软实力

瑞士并非唯一一个削减对外援助预算的国家。2023年全球两大捐助国美国和德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其他许多国家亦是如此。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在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该机构长期以来是文化和遗产保护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德国削减了2024年的援助预算,并有传闻称还将进一步压缩支出。

对外援助金额排名第三的日本却逆势而行,2023年增加了对外援助预算。日本外务省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透露,该国的“文化补助援助”在过去十年里一直保持稳定投入。

而在荷兰,非政府组织正准备迎接另一轮资金削减:从2027年起,荷兰的对外援助预算将削减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而占预算仅0.2%的文化资金也将于2029年被彻底“清零”。

对此,德桑多直言这是“短视之举”。他认为,如同瑞士的艺术资助倡导者所强调的那样,这种削减援助资金的政策将削弱该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克劳斯王子基金表示,若轻易放弃文化这一软实力手段,最终将损害捐助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在访问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建设工地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将“始终是非洲事业的坚定支持者”。该博物馆项目最初由塞内加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在访问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建设工地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将“始终是非洲事业的坚定支持者”。该博物馆项目最初由塞内加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AFP

就在西方国家纷纷削减对外援助之际,一些威权政权却正在软实力领域“发力”。德国对外关系研究所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研究员阿维尔·乔菲(Avril Joffe)指出,在非洲,“中国的文化投资大多与发展项目同步推进”。以塞内加尔的黑人文明博物馆为例,该馆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并凭借中国提供的3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5亿元)资金得以建成。

尽管非洲各国政府对这类投资“普遍持积极态度”,但乔菲指出,一些民间社会团体却担忧,随着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展,本地文化可能面临被侵蚀的风险,同时非洲社会对中国媒体的依赖也日益加深。中国正持续扩大其在非洲大陆的媒体资产。例如,中国媒体集团四达时代(StarTimes)称,其在尼日利亚拥有多达1’100万电视订阅用户,并已成为加纳领先的数字电视运营商。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却在削减对国际新闻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包括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和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BBC World Service)等。

瑞士外交部向瑞士资讯表示,瑞士政府认为文化仍是瑞士发展与合作署海外办公室“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办公室仍可将其获配援助预算中的最多1%用于本地文化项目。至于那些与全球南方艺术家合作的瑞士机构,外交部表示,他们可以从市政当局、州政府以及联邦文化办公室申请资金支持。

勒平表示,artlink已从这些渠道获得一些资助,但这些资金往往是针对具体项目的,且金额“相对较小”。以一个成本20万瑞郎(约合人民币180万元)的项目为例,通常会有8到10个资助方共同出资。至于南方文化基金,她坦言,目前瑞士尚无其他类似计划能够为国际艺术家提供支持。

对于福基亚纳基而言,削减联邦文化资金的决定让她想起了新冠疫情封锁期间那些没有文化活动的日子。“那段日子真的很糟糕,没有音乐、没有音乐会,什么都没有,”她说,“我真心希望那些做出这一决定的人,能够重新考虑。”

(编辑:Lindsey Johnstone/ts,信息补充:Tomoko Muth,编译自英语:瑞士资讯中文部/gj)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