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與歐盟之間的博弈

瑞士正面臨一個關鍵抉擇:要與歐盟簽署一項新的合作協議。這項協議不僅關乎經濟利益,還涉及國家主權和社會保障,因此引發了國內政黨的激烈討論。隨著磋商進入最後階段,各黨派紛紛亮明立場,但這場圍繞「是否靠近歐盟」的爭論,也可能成為下一屆聯邦選舉的決定性議題,因此各黨派在表態時比較慎重。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現在正值這屆議會的執政中期,自6月以來新的歐盟條約就一直擺在桌面上,這意味著這件事迫在眉睫,有待處理。諮詢過程將持續到10月底,所有利益方和政黨現在都在爭先恐後地表明立場。
瑞士不是歐盟成員國,但與歐盟保持密切的經濟和政治關係。自1990年代以來,雙方透過一系列雙邊協定建立合作框架,涵蓋人員自由流動、技術貿易、農業、交通、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
這些協議分為兩大「系列」:
第一套協定(1999年):包括人員自由流動、技術貿易、公共採購、農業產品貿易等。
第二套協議(2004年):涵蓋申根協定、難民事務、稅務合作、環境保護等。
由於協議是逐項談判、逐項簽署的,瑞士與歐盟的關係被稱為「雙邊道路」(Bilateraler Weg)。這種方式雖然靈活,但也導致協議更新困難,歐盟近年來希望透過一個統一的「框架協議」( Institutionelles Abkommen )來規範雙方關係。
瑞士在2021年中止了製度協議談判,但2024年起雙方重啟磋商,目前正在討論一項新的協議框架,被稱為「第三套雙邊協議」。
對於那些在這問題上一直有著明確立場的政黨來說,這很容易。例如堅持毫不妥協,持反對意見的右翼保守黨瑞士人民黨;或明確表示贊成的綠黨和綠色自由黨。

而對社會民主黨來說情況很特別。該黨最初因為擔心國內工資保障受威脅而對與歐盟的協議持懷疑態度,而現在這個以有影響力的工會人士為主的黨派也加入了支持的隊伍。但是,該黨內部強烈抗拒薪資傾銷的黨員們的情緒依然很激憤,所以還需要做一些內部協調工作。
自由民主黨和中間黨派面臨挑戰
然而,對於針對這一與歐盟的「第三套雙邊協議」存在分歧的兩個黨派-崇尚經濟自由的自由民主黨和價值觀保守的中間派來說,現在可就進退兩難了。因為現在的情況是,新的歐盟條約很可能會成為下屆聯邦選舉的主題。這意味著針對歐盟議題的立場很可能決定在大選中的得票。
同樣明確的是,各政黨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無法蒙混過關。洛桑大學政治學教授肖恩·穆勒(Sean Müller)說:「這個問題太重要了,誰也不能沒有態度。」
瑞士與歐盟雙邊關係的發展對海外瑞士人非常重要。因為這影響著46萬多生活在歐盟國家的海外瑞士人。雙邊協議確保了人員自由流動等重要權利;為他們加入社會保險系統提供了便利;也意味著文憑的相互承認。
然而,如果這兩個黨派的忠實粉絲在歐盟問題上意見不統一,就會令他們在2027年的選舉中造成尷尬局面:因為如果他們現在表明態度,就可能失去那些在歐盟協議問題上與他們意見相左的選民;而如果他們想保持開放態度,則又有可能將部分選民推給那些立場更明確的其他政黨。
自由民主黨對歐盟議題的態度
迄今為止,推崇經濟自由的自由民主黨一直堅守這樣的理念:先研究,再決定。上次他們還是在2022年對此表過態,當時瑞士正在跟歐盟進行談判。不過,自去年以來,一個黨內的工作小組就開始對歐盟問題進行仔細研究。工作小組的成員特意挑選了6名新條約的反對者和6名支持者-而這恰被簡單粗暴地解讀為,該黨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我還沒決定」
然而現在是確定方向的時候了。 10月份,該黨將任命一位新主席。
該黨內部分為兩個陣營:一半以該黨國民院議員蘇珊娜·文森茨-施陶法赫(Susanne Vincenz-Stauffacher)為代表,是歐盟新協議的支持者;另一半,以聯邦院議員本傑明·米勒曼(Benjamin Mühlemann)為代表,他表示:「我還沒有決定。」
政治學家克洛伊·揚斯(Cloe Jans)建議說:「現在他們必須盡快找到一條途徑,讓黨員們明白該往哪個方向走。」
最熟悉該黨的媒體《新蘇黎世報》(NZZ)寫道,自由民主黨正在尋找「一個共同的立場,既要足夠鮮明,讓人能夠理解;又要足夠模糊,不至於使黨派進一步分裂。」
兩個陣營的強烈呼聲
而這種猶豫不決也是可以理解的:一向為瑞士經濟著想的自由民主黨在對待新歐盟條約問題上的確存在分歧。注重出口的經濟代表希望有穩定的市場,所以對新協定持支持態度;而金融部門和服務供應商代表則更注重國家政策方面的問題,持反對態度。
兩個陣容的呼聲都很大,甚至在黨外產生影響,例如支持派-瑞士經濟聯合會(Economiesuisse)和反對派Kompass-Europa網絡都經常發表言論。
而政治學教授肖恩·穆勒分析說,其實歐洲問題也為自由民主黨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說,現在該黨可以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真正的、務實的經濟捍衛者」形象。這個形象適合自由民主黨,目前瑞士政治也缺少這樣一個角色。穆勒說:「如果新領導層還能發揮些社會作用,例如支持平等並重視安全問題,這樣將有更大潛力。」他相信該黨新領導層一定會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
可以想像的是,川普的關稅重擊會令自由民主黨代表之間的天秤傾斜。美國徵收的39%高關稅,現在讓歐盟變得更具吸引力了。

相关内容
特朗普将瑞士一步步推向欧盟
自由民主黨一段時期以來一直在經歷選民的流失。在2023年的聯邦選舉中,該黨失去了兩個議會席次。從那時起,該黨在各州議會中也失去了11個席次。
中間黨對待歐盟條約的態度
中間黨的損失較小。而且如果運氣好加上足夠努力,該黨甚至可能在2027年贏得聯邦委員會中的第二個席位-取代自由民主黨的席位。在2023年的大選中,自由民主黨的14.3%選民份額與中間黨的14.1%份額幾乎不相上下。
中間黨中有一支力捧新條約的小隊,由國民參事伊麗莎白·施奈德-施奈特(Elisabeth Schneider-Schneiter)帶領。她也是巴塞爾商界代表和傘式組織瑞士經濟聯合會的理事會成員;而另一個陣營,中間黨中的農業和農村團體代表則對新協議持懷疑態度,他們的強大代表是農民協會主席馬庫斯·里特(Markus Ritter)。
進入競選模式
中間黨現在也任命了新的領導班子,這說明該黨進入競選模式。
在就職演說中,新任主席菲利普·馬蒂亞斯-布雷吉(Philipp Mathias Bregy)在談到歐洲問題時表示:「我國經濟的未來取決於與歐盟的穩定關係。」但補充說:「我們期望在工資、社會保障和製度問題上有明確的規則。」這首先需要在民眾中進行廣泛的辯論。

布雷吉在接受《新蘇黎世報》採訪時說,他們將在國內對於歐盟新合約有了明確的定性之後,才會決定自己的意向,換句話說,要在了解選民的心意,或者至少對黨內思想有一定了解後,才會打出自己的口號。
完美的妥協
政治學教授肖恩·穆勒恰恰也從與歐盟的合約這件事上看到了尚在觀望的中間黨的潛力。這是因為瑞士圍繞歐洲話題的兩極化程度其實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嚴重。穆勒說:「沒有人想與歐盟撇清關係;也沒有人想加入歐盟。因此,在簽訂這份條約時,黑白之間還有許多灰色區間,選民也期待能有不同的答案。」
最後,穆勒說:「與歐盟簽訂協約本質上是一個協調統一的方案,然而」還有誰能比中間黨派更擅長協商妥協呢?」
(編輯:Samuel Jaberg / Marc Leutenegger,編譯自德文:楊煦冬/dh,繁體校對:盧品妤)
相关内容
“瑞士和欧盟的双边道路行不通”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