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逃税阴云:笼罩亚洲,拒不散去

新加富?自2005年欧盟储蓄指令实施以来,“洪水”般的资产已迁至亚洲。 Reuters

亚洲的财富膨胀继续令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让私人银行家青睐的猎场。然而某些私人银行被怀疑将逃税者的违法资产迁往他处,尽管它们宣称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业务是为开发当地财富。

2005年,欧盟储蓄指令责成各银行对欧盟公民未公开的账户代扣所得税。而上周,在苏黎世举行的私人银行峰会的报告显示,自欧盟储蓄指令实施以来,“洪水”般的资产已迁至亚洲。

据香港的税务律师菲利普·马尔科维奇(Philip Marcovici)透露,尽管新加坡不断否认自己正在成为未报税资产的全球中心,但自2008年瑞士开始因避税港而受到步步追击后,新加坡的资金流入就未曾停止过。

在私人银行业峰会上的讲话中,马尔科维奇暗示某些银行在掩盖他们在亚洲的真正用意。

声誉的噩梦

“欧洲银行常论及自己在那里的目的是为瞄准亚洲客户,但这只是种掩盖,”他指出:“已有大量欧洲资金涌入新加坡。”

峰会上还有汇报称,在发现某欧洲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绝大部分客户资产源自欧洲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最近对其作了调查。

新加坡金管局未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索取更多信息的要求作出回复。

列支敦士登VP银行总裁罗杰·哈特曼(Roger Hartmann)担心,任何企图将未报税资金迁入新加坡的银行都可能激起有关机构的强烈反应。他指出,新加坡在竭尽全力避免背上避税天堂的污名。

“在新加坡积累起巨额未报税资金将成为该国的噩梦,”他说道:“堆积在瑞士头上的所有压力可能会转向新加坡。”

与香港不同,新加坡的反洗钱法规目前不包括逃税,但这一切可能会发生改变,哈特曼称。

“我们可能会看到新的规定,要求欧洲客户只有在拿出资产已报税的凭证时,才能将其转入新加坡,”他表示。

洪水还是细流?

马尔科维奇警告说,有欺骗行径的私人银行很可能会被当地竞争对手举报给有关机构,因为他们也开始与海外银行就同样的亚洲财富展开激烈的竞争。

“当地银行会举报那些以为能在亚洲为所欲为的海外银行,”他告诉峰会与会者。

据新加坡瑞商协会(Swiss Business Association)副主席马里奥·巴斯(Mario Bassi)透露,有关机构对吸引违法资金的危险很敏感。

“金管局一直强调,它反对未报税资产进入新加坡,”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我认为没有出现资金洪流涌入该国。要把资产迁出欧洲没那么容易,而且在欧洲大陆上还有许多创造财富的机遇。”

亚洲财富的繁荣

根据普华永道(PwC)最近的一份调研,新加坡准备在今后两年里超越瑞士,成为私人银行服务业的领导中心。香港也有意跻身财富管理中心的前三位。

这些计算并不一定基于进入亚洲的违法资金,而普华永道报告认为,瑞士、伦敦、泽西岛和卢森堡仍会保持离岸簿记中心的前几名位置。

据波士顿顾问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新的财富报告,去年全球财富增长了8%,即增长9万亿美元(合8.3万亿瑞郎),达到121.8万亿美元。

这些资产的大部分为北美所持有(38.2万亿美元)。但到2015年,亚太地区(含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财富比例将由目前的18%提高到23%。

令一项由美林银行(Merrill Lynch)和凯捷管理顾问公司(Capgemini)所作的财富调研陈述,2010年世界以美元记的百万富翁人数增加了8.3%,达到1090万人。调研最后写道,亚太地区的百万富翁人数及其财富总额都超过欧洲。

健康警告

最近几年,私人银行服务的全球交易已新近迁至或扩展至亚洲,以利用起这些新兴财富。

瑞银集团(UBS)等银行已先入为主,添补该地区在私人银行服务方面因当地银行服务空白而出现的缺失。

但这些银行得到警告,应当小心行事,不要错把亚洲当作监管不力的地区。

“在跨国银行业务上做错事的后果会非常严重,”马尔科维奇指出:“一家银行一旦接受了未报税资金,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根据瑞士宝盛银行(Bank Julius Bär)于8月发表的《亚洲财富报告》(Wealth Report Asia),到2015年,亚洲新兴经济中的百万富翁人数将由116万人上升到282万人。

该行所评定的百万富翁为拥有至少100万美元资产的人,房地产不计在内。

这些个人所持有的财富总额在同期内也会由5.6万亿美元(合5万亿瑞郎)增至15.8万亿美元。

中国将出现财富的最大增长,亿万富翁人数会由502人增至1,378人,其财富也由2.6万亿美元升至8.8万亿美元。

该报告基于对受调查国家和地区(中国、印度、泰国、印尼、菲律宾、南韩、新加坡、香港、台湾及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估算。

报告还分析了当地人口高储蓄低债务的特征,以及当地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

据该行分析,货币升值将亚洲百万富翁的年度复合增长由14%推升至19%。

(译自英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