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何時「種族滅絕」才算種族滅絕?

2025年1月29日,從空中俯瞰加薩走廊北部的賈巴利亞。根據聯合國統計,該巴勒斯坦飛地92%的住宅已被摧毀或損壞。
2025年1月29日,從空中俯瞰加薩走廊北部的賈巴利亞。根據聯合國統計,該巴勒斯坦飛地92%的住宅已被摧毀或損壞。 Copyright 2025,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加薩正在發生種族滅絕嗎?儘管越來越多的國際法專家作出肯定判斷,但這個問題仍在產生分歧,尤其是在國家層級。那麼,究竟誰有權對此定性呢?依據是什麼?又會帶來哪些後果?本文將為你解讀。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加薩這個巴勒斯坦飛地經過了近兩年的轟炸,已是滿目瘡痍,而以色列正在加緊軍事進攻,人道主義援助也只是零星進入。近日聯合國宣布加薩城發生飢荒,越來越多國際法專家提出加薩可能正在發生種族滅絕。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委託的專家以及國際和以色列非政府組織也持相同觀點。但各國立場不一,西方國家在國際司法裁決前拒絕使用此術語,而以色列方面則堅決否認所有指控。

什麼是種族滅絕?

「種族滅絕」這個法律概念由一名波蘭法學家在1944年提出,並在1948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中得到明確定義。

這項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國際條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暴行以及紐倫堡大審判之後誕生的。在紐倫堡審判中,對大屠殺負有責任的納粹領導人因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和破壞和平罪而受到審判。 (當時,「種族滅絕罪」在國際法中尚未存在)。

《公約》規定了兩個關鍵要素。首先是針對某一(民族、種族、族裔或宗教)群體的種族滅絕行為,具體包括五種:

  1. 殺害該群體成員
  2. 對其成員造成嚴重身體或精神傷害
  3. 蓄意使其處於導致群體全部或部分滅絕的生活條件下
  4. 採取措施阻止該群體內部生育
  5. 將該群體的兒童強行轉移到另一群體

其次是種族滅絕意圖,即這些行為(哪怕只發生一種即可定性為種族滅絕)也必須伴隨有消滅該群體全部或部分的意圖。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IHEID)國際法教授帕奧拉·蓋塔( Paola Gaeta)指出:「行為容易證明,但要證明種族滅絕意圖卻很難。」

日內瓦大學國際法教授羅伯特·科爾布(Robert Kolb)補充道:「必須證明不僅存在殺害群體成員的意圖,還要證明這種殺害是為了全部或部分消滅該群體。與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不同,種族滅絕在法律上的定義非常狹窄。從法律角度,它並不比其他國際罪行更嚴重。但在公眾眼中,罪行是有等級的,而種族滅絕是有等級的’罪中之罪’。」

>> 危害人類罪、戰爭罪-要了解它們的區別及其在烏克蘭戰爭中的適用情況,請閱讀我們的文章:我们的文章:

相关内容
乌克兰战场
战争画面

相关内容

国际日内瓦

条分缕析:国际罪行与俄乌战争

此内容发布于 关于设立一个特别的国际或欧洲法庭来审判俄罗斯高层领导人侵略乌克兰的罪行,相关辩论正在升温。我们将查看一下各种国际罪行以及怎样将其用于俄乌战争。

更多阅览 条分缕析:国际罪行与俄乌战争

誰能實施種族滅絕?

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複雜。國家是否能在法律意義上實施種族滅絕?科爾布回答:「嚴格來說,不能。實施種族滅絕的是個人,而非國家。國家則是違反了《公約》。」公約要求各國預防和懲治種族滅絕罪。「也就是說,《公約》要求國家不得實施種族滅絕,我們所說的是違反《公約》。」

誰有權利給「種族滅絕」定性?

蓋塔提醒:「這個問題問得不對。」然而在談到加薩的時候,這卻成了人人關切的問題。在法國TF1電視台節目中,一名記者要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明立場時,他回答:「政治領導人無權使用這一術語,這應由歷史學家在適當時候作出判斷。」

蓋塔解釋說:「不止歷史學家可以作出定性,政治家、非政府組織、聯合國專家、法學家以及法庭也能,只不過證據標準、時間維度和定義可能各異。」

她補充說:「問題中的’誰有權’問錯了,因為國際社會是無政府狀態,沒有統一的權威。從國際法角度,每個國家都可以自由地作出自己的結論。有沒有種族滅絕,各國無需等待國際法院裁決才能表態。」

例如在盧安達案例中,許多國家在國際法庭確認前,就已將在那裡發生的大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近年來,美國也譴責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和中國新疆發生了種族滅絕,而國際司法機構並未裁決。在加薩問題上,卡達、巴西和納米比亞等國已明確提及種族滅絕。

儘管大眾常將種族滅絕理解為對一個民族的屠殺,但《公約》並未指出必須看到群體被徹底消滅,關鍵在於是否存在毀滅意圖。

如果一個國家認為另一個國家違反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該國可以向海牙國際法院提出調查申請,該法院負責解決國家間的爭端。
如果一個國家認為另一個國家違反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該國可以向海牙國際法院提出調查申請,該法院負責解決國家間的爭端。 Copyright 2024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那麼國際司法扮演什麼角色?

國際司法也能認定種族滅絕,主要有兩類機構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

  1. 國際法院(ICJ):聯合國最高司法機關,負責處理國家間爭端
  2. 國際刑事法院(ICC):124個成員國承認其有權審判涉嫌嚴重罪行(包括種族滅絕)的個人
  3. 還有一些特別法庭,例如為前南斯拉夫和盧安達而專門設立的幾個

若一國認為另一國違反了《公約》,即可向國際法院提出申訴。例如南非指控以色列在加薩實施種族滅絕,岡比亞則指控緬甸對羅興亞人犯下種族滅絕罪。目前兩案尚未有最終裁決。

國際刑事法院雖審理該罪行,但只審判個人而非國家。迄今,它從未就種族滅絕對任何人作出判決。但在2024年底,該法院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yamin Netanyahou)發出逮捕令,指控其犯下反人類罪和戰爭罪,他對此予以否認。2023年,該法院也曾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outine)發出逮捕令。

截至今日,只有三個種族滅絕罪被國際司法認定:盧安達針對圖西族的大屠殺(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已對罪犯定罪)、波黑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已對塞爾維亞領導人定罪),以及柬埔寨紅色高棉政權對佔族和越南人的大屠殺(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已對塞爾維亞領導人紅色高棉領導人定罪)。國際法院同樣承認了斯雷布雷尼察的種族滅絕,但並未認定塞爾維亞是實施方。

歷史書中記載的案例更多,尤其是在《公約》生效之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然而這些種族滅絕也成為激烈政治爭論的對象:亞美尼亞種族滅絕雖然得到許多國家和國際機構的承認,卻仍被土耳其否認。

國內司法能否審理種族滅絕?

可以。相關國家的司法機關在法律架構允許時可以審理此類罪行,第三國的司法機關也可以根據普遍管轄原則進行審理。該原則允許其適用國對在境外發生的國際罪行進行審判。 2023年,瑞士司法機關就曾判定一名前利比里亞指揮官犯下反人類罪。

2024年1月8日,在前岡比亞內政部長烏斯曼桑科(Ousman Sonko)受審期間,受害者及其親屬在瑞士貝林佐納聯邦刑事法院外舉行示威。桑科被判定犯有危害人類罪。
2024年1月8日,在前岡比亞內政部長烏斯曼桑科(Ousman Sonko)受審期間,受害者及其親屬在瑞士貝林佐納聯邦刑事法院外舉行示威。桑科被判定犯有危害人類罪。 Keystone / Ti-Press / Pablo Gianinazzi

假如一個國家或國際司法認定有種族滅絕,那麼會有哪些後果?

依據1948年的這項《公約》,各國有義務預防及懲治種族滅絕罪。科爾布解釋:「一旦一個國家認定存在種族滅絕,那麼該國就負有某些義務,例如不可提供支持,即不得為實施種族滅絕提供援助或幫助。」

「公約禁止『故意的支持』。例如在武器供應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供應是在故意的前提下進行的-即明知或有充分跡象表明,這些武器將被用於實施種族滅絕,」專家解釋道。

各國也可針對涉嫌違反《公約》的國家採取反制措施(制裁)。

若國際法院認定加薩發生種族滅絕,後果會如何?蓋塔解釋說:「在國際法上,一個國家違反貿易協定或違反《公約》,其法律後果並無本質區別-違法國必須停止非法行為,不得再犯,並支付賠償。」

對施害者而言,種族滅絕是難以承受的沉重罪責;對受害群體而言,它是一種塑造集體認同的創傷。「由此產生的敘事會將各國分別置於歷史的正確或錯誤一方,」蓋塔最後總結。

(編輯Virginie Mangin/livm/sj,編譯自法文小雷/gj,繁體校稿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