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该追求数理化,还是身心健康?

随着全球医疗成本提升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数字医疗市场迎来爆发期,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2583亿美元。总部位于苏黎世的dacadoo公司,通过“健康评分”帮助用户了解健康状况,目前已服务全球40个国家。为何学校应该将健康议题纳入课程设置?我们能否健康地变老?且听dacadoo首席执行官彼得·奥纳姆斯为您解惑。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随着各国政府尽心竭力应对医疗成本飙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预计数字医疗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以每年约7%的增幅持续增长。据全球数据和商业智能平台Statista粗略估算,截至2029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高达2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13.93亿元),其中部分金额将流向由私人拥有和经营的企业和组织,以填补政府留下的缺口。
而这些公司则提供监测人体健康状况的工具和设备,它们目前正将自身定位为与国家和医疗保险公司相辅相成、且不可或缺的医疗保健关键参与者。
在一众新公司中,总部位于苏黎世的数字健康参与平台dacadoo作为一家重要的全球数字医疗市场参与者脱颖而出。在接受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采访时,dacadoo的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且此前已接连创办多家企业的连续创业者彼得·奥纳姆斯(Peter Ohnemus),谈到了他在将改善公众健康的愿景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重大挑战。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dacadoo将自己定位为“数字健康参与平台”。对很多人来说,“数字健康”是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概念。那么,dacadoo具体是做什么的?
彼得·奥纳姆斯:我们的核心使命,是帮助每个个体了解一个至关重要、却经常被忽视的话题:他们自身的健康。
为了达成这一愿景,我们投入了长达七年的时间进行基础研究,申请了194项专利,其中100项已获得授权。这些专利主要聚焦于不同健康参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针对血压、睡眠质量、饮食等生活习惯和身体指数,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主要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处理。
为了支持这项研究,我们从包括沃尔格林(美国连锁药店Walgreens)、沃尔玛(美国零售商Walmart)、AOK(德国公共/法定医疗保险公司)和纳菲尔德健康中心(英国医疗保健慈善机构Nuffield Health)在内的多家知名组织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许可费和资助经费。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促成我们在2017年底推出了dacadoo“健康评分”(Health Score)的第一个版本。
瑞士资讯:您能解释一下你们所打造的“健康评分”具体是什么吗?
彼得·奥纳姆斯:我们所设计的“健康评分”基于七个关键要素:营养、生理健康(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睡眠、正念(mindfulness,又被称为“静观”,即一种心理过程,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和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正念能借助冥想和其他训练发展而成)、自我控制和活动。这个评分来自对多种来源的综合分析评估,包括用户输入的信息和智能手机收集的数据。它将这些要素浓缩为一个单一的数字,范围从1(最差)到1000(最佳)不等,从而为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提供了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整体视图。为了让评分易于理解,我们将其以“生命轮盘”(Wheel of Life)的可视化方式形象而直观地呈现出来,并使其可以借助任何智能手机进行查看和访问。
更重要的是,“健康评分”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工具。它的设计初衷旨在鼓励用户养成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多走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或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提高健康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对游戏化(即在非游戏场景-例如移动应用-中使用游戏机制和设计技巧,来提高用户积极性和交互度)技术进行了整合,让用户改善健康状况的过程变得更为愉悦、增添趣味性。平均而言,我们的用户“健康评分”整体提高了20%。

瑞士资讯:你们如何让你们设计的“健康评分”实现变现呢?
彼得·奥纳姆斯:最初,我们的目标是直接向终端用户销售我们的应用程序。然而我们很快意识到,打造一个全球知名品牌并搭建一套为终端用户服务的国际性基础架构,将要投入的成本势必会高得令人望而却步、难以承受。因此,我们决定一如既往地继续专注于经营一家软件公司,以便更有效地拓展规模。
因此,我们转变了业务模式,改为主要与医疗保险提供商合作。这些健康保险公司会把我们的应用程序提供给他们自己的客户,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服务中。目前,我们为遍布全球40个国家的约30家保险公司、零售商和银行提供服务,我们的应用程序支持包括中文、韩语和日语在内的共计18 种语言。瑞士客户涵盖了该国规模最大的日常疾病福利保险公司SWICA、瑞士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瑞士人寿(Swiss Life)以及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我们的“瑞士血统”让我们在海内外口碑载道,广受好评,尤其在亚洲市场。
瑞士资讯:通过使用你们开发的应用程序、从而变得更健康的终端用户,是否在健康保险保费上的支出会相对较低呢?
彼得·奥纳姆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与终端用户之间的关系,是由众多利益攸关者促成、且需要他们从中沟通斡旋的,而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各自的职责。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了医生、各种类型的保险公司、医院以及政府实体(即由政府机构或政府授权的机构组成的实体,通常负责管理和监督特定领域的事务),譬如在瑞士是由联邦公共卫生局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负责。此外,各国的监管框架、规章制度也大相径庭。
以瑞士为例,强制性基础医疗保险完全基于联合统一的模式运作,也就是说身心状况健康的客户也不会因此支付较低的保费。尽管如此,倘若果这些员工身心更健康、生病的可能性很低,他们的雇主将会受益匪浅。
而对于补充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规则则有所不同。在这两类情况下,健康状况较好的用户通常会获得多项福利。

瑞士资讯:我们继续以瑞士为例,如果使用你们开发的应用程序的用户签署了补充医疗保险协议,是否就能支付相对较低的保费?保险公司将如何激励用户使用你们的应用程序呢?
彼得·奥纳姆斯:对于补充医疗保险而言,身心状况更为健康的用户并不会享受到较低的保费。不过,如果实施奖励机制,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奖励,这些用户就能以产品、服务或现金的形式获得额外的福利。这种方式能激励用户积极使用我们的应用程序。
瑞士资讯:您是否同意绝大多数国家过于重视(疾病的)治疗、而非预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彼得·奥纳姆斯:我完全同意你的判断。原因因国家而异。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法定医疗保险(GKV)公布的数据,2022年,德国全民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为2400亿欧元(约合18639.5亿人民币),但其中只有0.25%的金额用于疾病预防。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廉价食品工业化导致罹患肥胖症的人群显著增涨、以及年轻一代就医更为频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可以推断,大众对于治疗性护理(或曰“积极治疗”,即针对被认为可能可以治愈的医疗状况而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可能会降低。此外,德国高达70%的医疗费用都是花费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上,而这些疾病往往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联。
在疾病预防方面,日本则是一个堪称正面形象的例外。日本人寿命更长、生活质量也更高。我坚信,教育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不仅应该学习数学、地理和拉丁语,还应该学习必要的有关身体健康、疾病预防、保健方法等健康知识,包括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瑞士资讯:你们的客户范畴涵盖了零售商、银行和电信通讯公司。那么这些公司是如何从你们的 “健康评分”中获益的?
彼得·奥纳姆斯:对这些客户来说,我们的“健康评分”可以作为他们建立客户忠诚度所提供的一项福利。打个比方,就拿零售商来说,购买他们旗下健康食品的顾客可以在未来的购物时获得一定折扣,或者享受到与零售商合作的医疗保险公司提供的折扣。此外,零售商还可以利用我们开发的应用程序提供的敏锐分析和独特见解,来改进他们的产品。譬如,如果顾客被界定为酷爱跑步的人,那么零售商就可以向其推荐高利润产品,比如最新款的跑鞋。
瑞士资讯:你们如何确保客户数据的隐私性和保密性?你们会利用这些数据套现吗?
彼得·奥纳姆斯:我们是数据隐私和保密的坚定倡导者,并且完全支持欧盟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多项法规。由于这些法规本身就非常错综复杂,因此我们利用了多位董事会成员-包括Lenz & Stähelin律师事务所一位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律所合伙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确保自身行为完全合规。我们也坚定地致力于保护用户数据。我们从不出售终端用户的个人数据,并使用了先进的加密技术,以确保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瑞士资讯:你们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他们是否有白标策略(white-label strategy,即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后,重新贴上自己的品牌标识进行销售),换而言之,他们是否允许客户在数字健康参与应用程序中使用自己的标识?
彼得·奥纳姆斯:在我们所投身的数字健康参与行业中,有三家主要的国际化参与者。
“健行天下”(Vitality)隶属于南非规模最大的上市健康保险集团Discovery。“健行天下”只提供标有自身品牌商标的应用程序,不提供企业对企业的白标解决方案。聚焦于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的Personify,现在则归一家大型美国投资公司所有,它完全专注于白标策略:将自己研发的应用程序出售给其他公司,然后买方公司再将应用程序提供向旗下员工使用。
最后,dacadoo是这些主要竞争对手中唯一真正独立的、企业对企业白标策略的参与者。而此前该领域的其他独立企业要么已经退出了市场,要么遗憾地失去了昔日的重要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定价太低。

瑞士资讯:那么像谷歌、苹果或三星这样的科技巨头呢?
彼得·奥纳姆斯:他们的运作方式和我们有本质区别,因为他们主要专注于向终端消费者销售设备,比如可穿戴设备Fitbits(谷歌旗下)、Apple Watch或Samsung Watch。虽然理论上来看他们可以开发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健康评分系统,但最终他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始终会与其出售的硬件和自身品牌牢牢绑定。相比之下,我们的应用平台则完全不依赖于特定的设备,因此可以做到为保险公司、银行或零售商定制品牌。
瑞士资讯:你们的主要投资者是谁?你们是否计划出售公司或推动其上市?
彼得·奥纳姆斯: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筹集了7000多万美元。我们的主要股东是来自瑞士、比利时和日本的家族理财室(即为富裕家族管理财富的私人机构)。此外,包括我本人在内的dacadoo管理团队也各自持有公司股份,还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也从我们早期的一些投资者-比如日本乐天(Rakuten)和韩国三星(Samsung)-手中收购了部分股份。我们更愿意与那些认同我们长期愿景、“有耐心”的投资者精诚合作,而不是选择那些追求快速回报的投资者作为伙伴。
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我们曾拥有120名员工,但我们逐步精简了业务,将团队缩减至65人,从而实现了盈利。鉴于我们当前的业务模式具有巨大的增长机会,因此我们目前暂时还没有出售公司或上市的计划。
(编辑:Virginie Mangin/sb,编译自英文:张樱/ )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