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蜂箱位于苏黎世市中心一座楼房的楼顶上。保护严密的Helena Greter正在打开蜂箱。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夏天收获蜂蜜时,就要取出巢框。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养蜂也要会“解读”蜜蜂,关于蜂群的状况及需要等等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观察来获得。
Anne Gabriel Jürgens / 13 Photo
多亏城市里丰富的公园、花园、野花和草地,蜜蜂们不缺花卉资源。Helena Greter带着面纱防止被蜜蜂蛰咬。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开蜂箱时,必须带着手套。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羽毛和烟雾是收集蜂蜜时最传统的两个工具:烟雾能让蜜蜂镇静;用鹅毛可以把蜜蜂从板子上小心地剥离。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这个蜂窝产出了很多蜂蜜,蜜被取走后,这块巢框还会被再次使用。
Anne Gabriel Jürgens / 13 Photo
作为蜂蜜的替代品,糖浆成为蜜蜂的“饲料”。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收取蜂蜜的过程中,蜂房要被搬家。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没有被养蜂人取走的蜂蜜就留在蜂巢里-它和蜂蜡混合在一起,为下个蜂群的“驻扎”打下良好的基础。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巢框被放置于特制圆形滚筒中,滚筒旋转3次,以把蜂蜜“甩”出来。随后巢框将被静置10天。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新鲜的蜂蜜需要过滤,去除其中的蜂蜡。Helena Greter正在品尝鲜美蜂蜜。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随后,蜂蜜就会被装瓶。最后,贴上标签就可以出售了。
Anne Gabriel-Jürgens/13 Photo
此内容发布于
加比·奥赫森拜因(Gaby Ochsenbein)从1986年到2018年先后在瑞士国际广播电台和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工作。她居住在伯尔尼。
都市菜园、城市蜂房…在大城市的中心-楼顶上也好,露台上也罢-种菜和养蜂早已成为全球时尚,在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也不例外。如果谁还认为养蜂是份闲差,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份工作虽然很酷,但也要求养蜂人具备很多耐心和知识。
生物学家Helena Greter可谓是苏黎世城市养蜂的先锋。她很多年专注于蜜蜂养殖,管理着很多蜂巢,并出售“苏黎世产蜂蜜”-全部来自她在公园、花园、空地建起的蜂房。多年的经验让她明白,养蜂不是件易事。因此,许多对此感兴趣的城市男女建议她开设两年学制的养蜂课程。
最近两年,蜜蜂大量死亡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但这一现象的根源至今不明。是因为来自中东的、专门寄生在蜜蜂体外的瓦螨?亦或是有毒杀虫剂?再或是单一种植或其他环境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和自然需要这种小小的、勤劳的昆虫:无论是野蜂还是家蜂,它们都承担着为各种植物授粉的使命。正因如此,在城市中养蜂显得更加意义非常。
(图:Anne Gabriel-Jürgens,文:Gaby Ochsenbein,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养蜂人网站(德)外部链接
Anne-Gabriel Jürgens/13 Photo摄影师介绍(英)外部链接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花朵借花粉之力防御贪婪蜂群
此内容发布于
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的生态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首次发现,蜜蜂需要进行适应性生理调整,才能消化不同种类…
更多阅览 花朵借花粉之力防御贪婪蜂群
相关内容
小蜜蜂,嗡、嗡、嗡
此内容发布于
30%的粮食和70%的饲料作物依赖于昆虫授粉。这其中蜜蜂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瑞士的蜜蜂分布密度较高,但其…
更多阅览 小蜜蜂,嗡、嗡、嗡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