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为什么瑞士人这么信任他们的政府?

瑞士人为什么不喜欢瑞郎坚挺?

瑞士第一版5瑞郎设计。
瑞士第一版5瑞郎设计。 Sincona AG

每当危机出现,全球投资者都会将目光转向瑞郎,瑞郎之所以有着稳定货币的声誉,是因为瑞士不惜牺牲其工业出口利益,也要保障货币的稳定性。

以前在很多嘻哈歌曲中,美元总是被歌唱的对象,但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瑞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歌词中–作为财富的象征,堪与可卡因、香槟和迈巴赫轿车齐名。

美国歌手瑞安·莱斯利(Ryan Leslie)甚至在2012年推出了一首以瑞郎贯穿全文的歌曲,在华丽的打击乐伴奏下,他开着保时捷在苏黎世的湖畔兜风,在著名的大教堂前表演说唱,告诉听众他在瑞士账户中存有瑞郎–这是他心目中成功的标志。

外部内容

如果说瑞郎出现在流行歌曲中是一种新鲜事物,那么瑞郎作为一种货币的崛起可谓是一个传奇。1914年,1美元可以兑换5瑞郎或更多,而今天1美金的价值已经低于1瑞郎。曾经1英镑可以买到25瑞郎,今天1英镑却只能兑换1.10瑞郎。即便是在通货膨胀严重的2022年和2023年,瑞郎也比许多其他货币更加坚挺。

一场圣战

瑞郎在很久之前就是一种“超价值”的货币,在1848年推出后不久,瑞郎就经常被拿去融化,因为它的白银含量很大,融化后的白银收益超过了瑞郎本身的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瑞郎一直是一种没有很大用处的货币,仅仅是法国法郎的一个薄弱的附属品。

瑞士央行档案馆的历史学家Patrick Halbeisen说:“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缺乏一项一致性的货币政策,瑞郎一直是一种相对弱的货币。”

从1907年起,瑞士央行(SNB)推出了一种这样的一致性货币政策。央行启动了货币制造的闸门,然后又将其关闭–当时这一决策的影响至今在瑞郎身上仍有所体现。

在成立之初,瑞士央行严格按照国际金本位制行事:发行的纸币价值必须与央行金库中固定比例的黄金挂钩。

瑞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并未受到重创,这为一直不起眼的瑞郎成为硬通货级别的货币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瑞郎从此确定了“危机货币”的身份,成为资产的安全港湾。

Goldvrenli
这种金币是一种由黄金制成的20瑞郎的硬币,至今仍是一个受瑞士儿童欢迎的的礼物创意。1897年首次铸造时,有人批评说,一个年轻女孩不应该被印在瑞士法郎上。 Keystone / Ho

然后在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各国货币都开始迅速贬值。而瑞士坚持了货币与黄金挂钩的原则,瑞郎保持稳定,但出口经济则陷入困境。

1936年,只剩三个国家还在坚持金本位制:法国、瑞士和荷兰。这时,联邦委员会通过动用紧急法决定减少瑞郎对黄金的依赖。

历史学家Halbeisen认为这种长时间的观望出自瑞士的一种惯有心态:“人们无法想象,如果不与黄金挂钩,如何制定出稳定的货币政策。然而,瑞士央行在此并非唯一,只是其他国家的央行是受市场所迫,而不得不放弃了金本位。”

相关内容
Banker

相关内容

瑞士央行怎样控制汇率浮动

此内容发布于 1973年,国际货币制度终于告别了金本位(一种贵金属货币制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含重量的黄金),汇率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这对瑞士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更多阅览 瑞士央行怎样控制汇率浮动

尽管在经济上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在央行之外却不无呻吟,瑞士《金融评论》(Finanz-Revue)杂志谈及到了一场 “国难”和一场“经济政变”。

瑞士农民领袖Ernst Laur在回顾这一事件时痛心疾首,他说:“我们的海尔维蒂亚母亲(……)不得不走下荣誉和信仰的神坛。(……)是的!如果(……)我们的货币依然能被当作一个固定的极点,让全世界的货币都向它看齐,这将会是一个壮举。” 

1959年-1974年期间担任瑞士央行行长的Fritz Leutwiler后来将央行对稳定货币和金本位的做法描述为一场“圣战”。在1945年后实行的稳定汇率货币体系中,美元成为主导货币–但它仍然与黄金挂钩。瑞士直至1960年末也一直一丝不苟地坚守着这项准则。Leutwiler认为这是“公平货币竞争”的组成部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将陆续发布系列文章,聚焦瑞士权力机构信任度的问题-这也是民主体制运行的基础。

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来剖析,为什么有些瑞士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聊。

当前瑞士的信任度如何,以及瑞士发展将遇到哪些绊脚石。

货币鞭

20世纪60年代末,预设汇率已经形同虚设,美金一路下跌,资金涌向瑞郎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因此,瑞士央行在1973年开始改用灵活的汇率制度。

瑞郎不再有固定汇率,瑞士与德国一样,开始引进一种货币主义概念:规定预期增加印刷货币的数量;采取稳定措施的重点变成了通货膨胀,而不再是瑞郎的价值–这在当时的经济危机中立竿见影地导致了瑞郎的大幅升值;也令瑞士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所遭受的影响,超过了其他国家。

出口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纺织业受挫最大。而失业率保持相对温和,因为25万名所谓的“客座劳工”不得不返回他们的国家。

1978年,瑞士央行出手干预,规定了汇率,以限制瑞郎被大量购买–1瑞郎的价值不应超过80芬尼德国马克–以此平息了瑞郎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士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围绕这一时期的相关争议至今仍在经济学家口中延续。那段时期瑞士央行也让瑞郎持续升值了很长时间,直到1996年,才向市场公布了一个预定目标–这段时间出口业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

Banknoten von 1911
1911年瑞士纸币上的画面。 Keystone

2008年的经济危机,再次令瑞郎汇率飙升,2011年,央行将瑞郎与欧元挂钩。当2015年央行取消这一挂钩时,瑞郎又一次升值。这一次,对工业的影响没有那么惨重。当时一些人将瑞郎赞美为“货币皮鞭”,起到了促进瑞士经济效益的作用。

瑞士工会联盟的首席经济学家Daniel Lampart对此持不同见解:“瑞郎升值的每一个时期都导致了惨重的失业。” 20世纪70年代,遭受打击的是钟表业;20世纪90年代是电气和铁路行业,而现在则是食品和机械制造业。“瑞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一次又一次地遭遇打击:三角巧克力(Toblerone)被东欧收购,马特宏峰从三角巧克力的商标上消失了,”Lampart说:“坚挺的瑞郎从来不是唯一的问题–但瑞郎的坚挺正在夺走许多人的工作。”

Lampart认为瑞士央行之所以不固定瑞郎的汇率,也是因为对欧元区从根本上的不信任,他曾在2007年-2019年担任过央行理事,他说:“欧元区–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或法国等国,被认为不稳定;政治上也比较另类,也具有国家保守主义的特征。”

对于那种针对坚挺瑞郎的自豪感,他并不以为然,他认为瑞郎作为一种危机货币并不那么重要,他说:“瑞郎主要对瑞士人有用。外国投资者之所以对瑞郎感兴趣,只是不想局限于仅投资美元或欧元;或者想在危机时期投资于瑞郎,希望从瑞郎的的升值中捞一把。我们的货币在国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

尽管瑞郎博得了诸多赞誉,但永远不会有任何一位说唱歌手会像戴金项链一样把瑞郎戴在脖子上。

(译自德文: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