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科学家发明了伤口“焊接”代替伤口“缝合”

瑞士研究人员研发出一套机制,据称可以避免因伤口缝合不善造成的致命并发症。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a)1月16日称,由其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组成的研究小组已为该技术申请专利。
理论上讲,这项新技术焊接伤口的原理与焊接两块金属相同:即需要一块“焊料”,能够在低温下熔化,并将两个部件粘合在一起。
焊接金属时,常用到含铜的金属混合物。而这一次,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蛋白明胶糊,作为组织间的粘合剂。
这种明胶糊包含两种纳米颗粒:一种被称作氮化钛纳米颗粒,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当激光照射明胶糊,它就会升温;另一种是钒酸铋颗粒,其作用类似温度计。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解释说,这种颗粒会根据温度高低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实现精准的温度控制。
在针对各类组织样本-例如胰腺或肝脏等器官-所进行的实验室测试中,研究人员实现了快速且稳定的伤口粘合。对尿道、输卵管或肠道组织的“焊接”同样取得了成功。该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材料科学领域期刊《小方法》(Small Methods)上。
新闻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