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體:毛澤東教育自己的人民仇恨美國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的有關中國的報導。回顧近代中國掌權者處理中美關係的歷史:要想打敗野蠻人,就必須向野蠻人學習技術-中美關係要比共產黨描述的更為複雜;隨著關稅戰的日益緊張,習近平正在迫切地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歐盟;中國用視頻、卡通和表情包鼓勵青年人在中國攻打台灣時上陣。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們為你總結摘要了瑞士媒體關於中國的報導文章,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在中國發生的事件、新聞和熱門話題,解讀瑞士的見解與觀點。
以下是最近一週的主要內容摘要:
毛澤東教育自己的人民恨美國
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4月初發表題為《「要想打敗野蠻人,就必須向野蠻人學習技術」-中美關係要比共產黨描述的更為複雜》的文章,回顧了近代中國掌權者處理中美關係的歷史。文章寫到,中國人視美國為絕對的敵人。「因為從社會達爾文主義角度看,這涉及赤裸裸的生存:要麼吃,要麼被吃。”
“19 世紀末,中國末代皇帝意識到’中國必須向野蠻人學習技術,才能打敗他們’。”
在五、六十年代的毛澤東時代,中國向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學習。史達林和赫魯雪夫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現代化援助。作為回報,毛澤東始終堅持美國是死敵的原則……但到了七十年代,情況發生出現了巨大變化:毛澤東甚至在他的書房接待了美國總統尼克森。中國領導人公開承認自己的劣勢:要達到西方國家的水平,中國還有很長的現代化道路要走。
鄧小平時期,中國經濟實現了自由化,從集體主義的大工業轉向更多的個人主動性,這意味著要更多地向“敵人”學習。文章分析:越是刻意模仿敵人的優越性,越是讓敵人的文化深入中國社會,仇恨就越容易轉化為崇拜……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這種頹廢趨勢很成問題。直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令共產黨領導階層感到製度的岌岌可危,於是下達了開槍的命令。
1992 年,鄧小平啟動了“韜光養晦”的經濟改革:只有重新定義與西方-尤其是和美國-的關係,中國才能生存下去,乃至征服世界。隨之而來的是出口繁榮、股市熱、房地產投機和西方創投的湧入,同時中國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參與科技競賽…… 中國正快速趕上美國。
文章寫道:即使堅定的列寧專制主義者習近平希望時光倒流,中美共生關係在物質和非物質方面都已密不可分…… 國際化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人越難對共產黨及其反美主義產生共情。 ( NZZ外部链接/德)

與美國鬧翻後,中國打算接近歐盟
4月12日,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報道,隨著與美國關係的破裂,習近平正在迫切地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儘管歐盟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雙方仍存在許多意見分歧。
中國對出口的補貼也是衝突的根源。半導體、風能和太陽能、電動車和環保技術等戰略產業都獲得了政府的高補貼。塞夫科維奇認為這是“非市場經濟做法”,也是造成中國生產過剩的原因。
「歐洲產品在中國面臨高壁壘,歐盟需要在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中找到平衡,」
歐盟貿易委員馬羅斯·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和玻璃纖維紗徵收懲罰性關稅,以保護歐洲工業。儘管如此,歐盟仍希望與中國保持經濟聯繫,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歐盟非常期待7月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此外,歐盟委員會也對大量來自中國的小包貨物感到不滿,這不僅使海關負擔過重,還扭曲了競爭,對歐洲零售商不利。
歐盟仍然希望與美國修復關係。與中國不同,歐盟並不把美國視為地緣政治對手,而仍將其視為最親密的盟友。塞夫科維奇表示,雖然與美國的關係處於困難階段,但雙方都能從新視野中受益。
中國和歐盟很難成為相互信任的親密夥伴,它們之間不僅存在經濟分歧,也存在政治分歧。例如,中國拒絕將俄羅斯視為烏克蘭戰爭的侵略者,這一點就令歐洲政客非常生氣。
不過,歐盟並不打算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近強調,歐盟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不想與中國脫鉤。脫離中國在經濟上根本不可能,歐盟在許多關鍵金屬等方面依賴中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警告各國不要與中國走得太近,否則就是在自尋死路。 ( NZZ外部链接/德)

中國用影片、卡通和表情包鼓勵青年在中國攻打台灣時上戰場
4月10日瑞士最具傳統的德語日報《新蘇黎世報》(NZZ)在一個音頻訪談中對中國推出的面向年輕人的宣傳攻打台灣的視頻、動畫片進行了報道:中國開始演習攻打台灣,其中包括猛烈的宣傳手段,以顯示習近平已經將武力收復作為重點工作。
中國不僅設想用戰鬥機和海軍艦艇攻打台灣,還有手持金箍棒的孫悟空,這個在電子遊戲中的著名角色,現在出現在中國的宣傳攻打台灣的視頻中,視頻中孫悟空使出渾身解數,騰雲駕霧,片中還穿插著戰鬥機瞄準台灣的鏡頭。
「這個飛猴(孫悟空)可謂是一個秘密武器,但並非是一種生物武器,而更像是一個宣傳武器,」
記者Fabian Kretschmer
這些影片給出的訊號十分明確:戰爭很好玩、毫無危險。影片面向的宣傳對像是中國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是未來的戰士。但正如記者Fabian Kretschmer所說:「尤其城市中的年輕人更加崇尚自由主義。他們不太可能願冒生命危險上戰場。何況說服家長,讓自己的獨生子(由於計劃生育政策,那一代人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去打仗,也談何容易。」
這些影片中對軍事力量的展示和激進的宣傳攻勢,顯示習近平對此事是認真的。 Fabian Kretschmer說:「有傳言,他想在有生之年征服台灣。習近平現在已經71歲,這意味著現在還有一個5-10年的時間窗口。」( NZZ外部链接/德)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以下均为简体内容: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可可价格飙升冲击瑞士巧克力业

相关内容
瑞士全国严阵以待,应对复活节出行高峰

相关内容
瑞士六分之一住宅面临自然灾害威胁

相关内容
心理学家发现伴侣分手早有先兆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4月24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