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媒體:無形鎖鏈的束縛-中國禁止公民出國旅行

親愛的讀者:這裡是瑞士主要媒體在過去一週發表有關中國的報導。中國越來越多的雇主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員工上交護照,限制其出國;中國用稀土資源作為對抗西方的籌碼,其競爭優勢在於對自然及其人民的絕對漠然;台灣和中國大陸在泰國北部一個小鎮爭奪權力和影響力。誰會贏?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我們為你總結摘要了瑞士媒體關於中國的報導文章,讓你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在中國發生的事件、新聞和熱門話題,解讀瑞士的見解與觀點。
下面是主要內容摘要:
「被無形的鎖鏈束縛」:中國禁止公民出國旅行
瑞士跨地區的重要德語日報《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近日發布的、題為《「被無形的鎖鏈束縛」:中國禁止公民出國旅行》的文章指出,中國越來越多的雇主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員工上交護照。
“我今天收到通知,不准出國旅行。我感覺自己被無形的鎖鏈綁在地上。”
一位中國普通銀行職員
這不僅涉及接觸政府機密資訊的公務員,教授、醫院工作人員、警察和教師也被要求上交護照,出國旅行需申請批准。審批流程將審查申請人是否與「境外敵對勢力」有聯繫。申請人也必須遵守一些欄位規定,例如:禁止接受外國媒體採訪,部分旅行路線不得更改,護照必須在回國十日後歸還。「在某些地區,出國旅行被完全禁止,或者規定每年只能出國旅行幾天。」
對高級黨員和官員實行嚴格的出行限制並非新鮮事。2003年,政府發布了一份規範出國旅行的文件。此舉源自於一些幹部攜款潛逃海外的案件。但如今,「這些出於政治動機的規定正在限制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行動自由。」《每日導報》評論道:「中國表面上以開放形象示人,實際上卻在限制公民與國外的聯繫。」
“獲取護照的障礙令人擔憂,習近平政府將把中國帶回很少有人能出國的時代。”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
《每日導報》寫到,中國政府對外國的不信任近年來日益加劇。 2023年生效的反間諜法要求任何與境外的接觸都應受到懷疑。國營企業員工有時甚至被禁止與外國人會面。中國公民申請護照正也變得越來越難,有時還需要多個警察局和黨部辦公室的批准。 ( Tages Anzeiger外部链接/德)

原料作為武器:中國這樣勒索世界
瑞士德語日報《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文章《原料作為武器:中國這樣勒索世界》指出,中國以稀土資源作為對抗西方的籌碼。該報評論說,「中國的競爭優勢在於:對自然及其人民的絕對漠然」。
中國內蒙古地區蘊藏著世界急需的稀土元素:釹、鑭、釤和鐠等,它們是製造智慧型手機、電腦、電動車,以及支援核電廠運作不可或缺的資源。在與美國的貿易衝突中,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了鎵和鍺等關鍵金屬的出口管制,引起全球庫存減少,價格上漲,項目被推遲。
“從中國土地上開採的不僅僅是原材料,更是地緣政治彈藥。”
《每日導報》
稀土其實不稀有,但其開採過程複雜,其環境後果也十分嚴重。許多國家因環境成本而退出該領域,但中國已有系統地將自己定位在全球供應鏈的前沿-如今,全球約85%到90%的精煉稀土來自中國。
《每日導報》記者在江西省重稀土礦區採訪時了解到,近年來,當地水井和河流中檢測到了高濃度的砷和氟化物,土壤也受到污染。該地區兒童頻出皮疹、咳嗽和牙齒畸形症狀。居民癌症發生率明顯上升。但媒體不得對此報道。
文章也介紹到,在「稀土戰」的背景下,西方開始努力擺脫稀土資源困境。美國正在擴建自己的礦山,法國一家稀土分離廠已經投入使用,回收也被視為一個有前景的選擇。 ( Tages Anzeiger外部链接/德)

「這是一座中國城」:台灣和中國大陸在泰國北部一個小鎮爭奪權力和影響力。誰會贏?
《新蘇黎世報》(NZZ)於8月中發布文章,報導了台灣和中國大陸在泰北小城美斯樂(Mae Salong)的影響力之爭。「1949年毛澤東在中國奪取政權後,這裡成為數千名國民黨士兵的避難所……他們的後代幾十年來一直忠於台灣。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遠離台灣,轉向中國。」
“對習近平來說,所有中國人,不僅僅是中國領土內的華人,都同屬一個『大家庭』…在談國家時,他越來越多地使用『中華』的字眼-這涵蓋了海外華人共同的歷史、文化和語言。”
《新蘇黎世報》
美斯樂的國民黨士兵大多來自雲南,這些「難民士兵」及其家屬一直生活在泰國北部。幾十年來,台灣一直支持美斯樂的華僑,在當地修建學校,提供資金,並提供房屋建造等技術-這座城市幾乎成了台灣的一個小殖民地。
但幾年前,中國開始與台灣爭奪在美斯樂的影響力。意圖很簡單:海外華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感越強,他們支持台灣獨立的可能性就越小。
美斯樂市長尚泰明在接受《新蘇黎世報》採訪時表示為中國的發展感到驕傲,並讚揚了中國政府多年來為美斯樂年輕人提供的獎學金。許多美斯樂的青年在中國建立人脈,投身中泰貿易,活躍了當地經濟。
“直到幾年前,幾乎沒有人想去中國學習或工作。如今,中國的大學招生火爆。此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中國尋找工作。”
Zhang Yonggan,美斯樂Meisilin民族小學校長
在教育領域,台灣和中國的競爭異常激烈:目前美斯樂地區約有120所華校,一半由台灣建造,另一半由中國出資。台灣和中國大陸都在爭奪美斯林華人的青睞和聲望,並希望最終能獲得對其政策的支持。儘管在美斯樂,那些曾經忠於台灣的華人對崛起的中國「既欽佩又夾雜著一些質疑」,但年輕人對中國的興趣正在顯著增加。 ( NZZ外部链接/德)
以下均为简体内容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福布斯》报道:罗杰·费德勒正式成为亿万富豪

相关内容
萝卜快跑:百度计划在苏黎世启动欧洲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相关内容
瑞士研究探讨:女性与男性为何选择不同职业?

相关内容
在瑞士要看到机器人外卖小哥了!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9月4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