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研究揭示啤酒泡沫的奥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揭示啤酒泡沫稳定性的秘密。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揭示啤酒泡沫稳定性的秘密。 Keystone-SDA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的科研人员经过七年研究,终于揭示了啤酒泡沫稳定性的秘密。

此次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Fluids)期刊上。

在该研究中,由扬·费尔曼(Jan Vermant)领导的团队发现,比利时的三次发酵啤酒泡沫最为稳定,而桶底发酵的拉格啤酒的泡沫则消散迅速。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决定泡沫稳定性的是大麦麦芽中的蛋白质,因为它能增强啤酒的粘度和表面张力。但研究显示,这一规律仅适用于拉格啤酒,在这类啤酒中,蛋白质含量越高,泡沫就越稳定。

而在多次发酵的啤酒中,稳定泡沫另有其因:所谓的“马兰戈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起着关键作用。该效应指的是由于表面张力差异而产生的液体流动,有助于增强气泡的结构。

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LTP1蛋白,它在不同发酵阶段会改变结构,形成膜状或碎片状物质,从而进一步稳定泡沫。该研究是在与全球最大酿酒公司之一合作的背景下完成的,旨在提升该公司的产品质量。“我们现在已精准掌握这一机制,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持,”费尔曼表示。

当两相界面存在表面张力梯度时,便会发生马兰戈尼效应。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气液界面,当溶质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沿界面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表面张力通常也会随着改变。

在某些共晶或多组分液体中,通过改变表面的溶质浓度或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与界面相切的表面张力梯度的方向,有的流体还可能产生相当强烈的对流运动。这会在表面产生剪切应力,类似于风产生的作用力。

当表面张力的变化由浓度驱动时,马兰戈尼效应也常常被称为溶质毛细效应;而当表面张力随温度发生变化时,常常被称为热毛细效应。这两种毛细效应可能会同时发生。

例如葡萄酒“挂杯”的现象,就属于马兰戈尼效应。

来源:多物理场仿真百科外部链接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