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对本国非物质文化的反思

Keystone

砌干石墙、提着甜菜灯笼游行、讲当地土语-这些行为有何相通之处?与吃奶酪火锅、讲鬼故事和种栗子又如何?哪样才是最典型的瑞士习俗?

以上这些都出现在联邦文化局最近上线的167个活态传统名录上,而这个名录,正是瑞士实施2008年批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组成部分。

不久后,名录中的3、4项将被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进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究竟哪几项传统将会获此殊荣?它们将由专家遴选,由联邦委员会最后敲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但代表联邦文化局进行协调的大卫·维塔利(David Vitali)承认,他觉得这种提法很“晦涩”。这也是瑞士很快决定将其改称为“活态传统”的原因。

可是,尽管指出了传统“富有生机和代代传承”的特点,可这个称谓也有误导性: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称呼只与民间文化联系在一起。而的确,传统习俗占了名录的大部分。

“这与我们对传统与非物质文化的理解有关。不过我们打算从中期上纠正这点,填补那些未得到较好体现的方面,”他解释道。

教科文组织实际上列出5个方面:“社会风俗”和“表演艺术”涵盖了狂欢节和阿尔卑斯长号。另外3个则是“口头表述”、“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作出选择

关注空缺的,并不止维塔利一人。

纳沙泰尔大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何爱莲(Ellen Hertz),是跨学科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点金指?”的领军人之一。瑞士本来就有“研究本国传统”的长期传统。这个项目的设立,正是要考察瑞士将怎样对待教科文组织的这个公约。

“我们想看看,在此本名录中是否依然是同样的古老传统出现,比如约得尔调与传统服饰,亦或之前代表瑞士的东西中还有遗漏,”她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解释。

他们发现,在活态传统名录上,为人熟知的东西得到了良好地体现-“它们绝对没有理由得不到体现”,此外有个别新东西也被提及。

她列举的非传统例子包括一些抽象概念,像是直接民主,还有钟表制造。“后者是个奇特的例子,因为虽然它是在山里完成,却是项都市型国际业务,还运用到机器人与机械化。”(但它被列入“传统手工艺技能”。)

在“活态传统”网站上,名录中的所有传统被描述为“我国文化多样性与认同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文化局也很独到地邀请移民群体推荐他们自己的传统。

这取得了一定成功。新条目包括长期存在于瓦莱州(Valais)的意大利移民社区所贡献的“意大利精神”(Italianità),和发源于西西里岛、如今为阿尔高州劳芬堡(Laufenburg)全市人所庆祝的“圣约瑟夫节”(San Giuseppe festival)。

对“圣约瑟夫节”的描述称,它“有助于加强市镇人民之间的团结”,而意大利移民风俗则可能成为“打开通往其它移民群体之路的例证”。

“对我们来说,重点不是在‘瑞士传统’之上,而是在瑞士奉行的传统,这点很重要,”维塔利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强调说。

“随便找位民俗专家问问,他们都会告诉你,许多我们以为长期植根本土的传统,要么是引进的,要么是发明的。”

意料之外

任何人,即使只在瑞士短期居住,也至少会熟悉名录中的某些条目,然而名录所列范围如此之广,很少人能全部知晓。

在纳沙泰尔土生土长的文化局局长让-弗雷德里克·若斯兰(Jean-Frédéric Jauslin),很高兴地发现自己童年的两样乐事也出现在名录里-在杜布河(Doubs)上溜冰,和当地传统烧烤torrée。

教科文组织瑞士委员会主席让-伯纳德·穆恩希(Jean-Bernard Münch)对添加弗朗什山马(Franches-Montagnes horses)的饲养表示欢迎,但认为瓦莱州黑鼻绵羊也值得收录。

而有些选择却也令人感到意外。

“首份名录列出时受到种种质问,比如‘为什么收录豪恩施泰因(Hauenstein) 摩托车手聚会这类现代条目?’”维塔利透露:“可是我们想要的是活态传统名录,至于它们存在时间长或短,是否属于已确立的民间文化或普及性反文化,其实都不重要。”

3月至10月间每周在索洛图恩州某餐馆举行的摩托车手聚会,从1968年起,就吸引着来自瑞士各地热爱摩托车的人。

协调

尽管收录的活态传统项目时而出人意料,但目录的多样化和多样化处理,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瑞士的联邦政体赋予了各州很大权力。

卢塞恩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的马克-安托万·坎普(Marc-Antoine Camp)主持着州与地区下属项目的协调工作。这是个相当严峻的挑战。

“有些人想要‘自下而上’的方式,主要基于参与者的意见。其他人更侧重专家看法。最后的妥协是,我们针对每个个案都会将两者结合起来,”他解释。

“但是我们不能命令任何人该做什么。项目的基础,就是各州来负责具体内容。”

在全瑞士通行的“寻求共识”和“直接民主”会出现在名录中,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自瑞士于2008年批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就必须草拟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5方面遗产,分别是社会风俗、表演艺术、口头表述、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国家名录条目未必都能得到教科文组织的批准,但只有其中收录的传统,之后才可能向教科文组织国际名录推荐。

在经过至少一年半的酝酿后,预期其中3、4个传统将由瑞士政府提交教科文组织。

在瑞士,条目的提名任务由各州承担。

对这些传统的要求是,必须存在至少60年(三代人),或至少应为当地社区所固守。

共有167个传统被收进2011年10月获批的国家名录。

之后各州准备了附有照片的文字档案,在可能情况下可附上视频和录音记录。联邦文化局于2012年9月将这些档案登入互联网。

2010年9月1至2011年3月间,12个州与地区组织草拟的初步名单中收入了387个候选条目。

由各州文化官员、联邦有关机构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将初步名单进一步缩减至167个条目。

某些传统由几个州共享,有些甚至是全国性的传统。

名录中的条目类型跨度非常广,它们包括:

集会,例如狂欢节、圣诞节与新年风俗,以及战役的庆祝。

当地技能,例如修造干石墙、制作屋顶木瓦和纺织丝带。

游戏与体育,例如瑞士摔跤与jass和troccas纸牌游戏。

农业活动,例如牲口市场和水果种植。

流行活动,例如溜冰和烧烤。

饮食喜好,例如奶酪火锅与栗子。

政治体制的方方面面、语言的教育、戏剧与音乐的制作也出现在名录中。

(译自英文:小雷,改编:中文部)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