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为五分钱屈身,为五斗米折腰

地上的五分硬币 swissinfo.ch

2008年2月,瑞士全国规模第二大的连锁超市集团Coop公布了一项有趣的意见采访调查,结论指出:受访者当中有65%的人会为了看到地上掉有一个面值5瑞分*小的硬币而俯身去拾捡。

近乎4%的受访者表示,若地上掉的不是5瑞郎(等于500瑞分),他们连瞧都懒得瞧一眼,广东话称这是「大种乞丐」,意即「连讨饭也要挑三拣四」。而真正具有「见钱不眼开、过路不拾遗」风范的人,只占3%。

另,该统计也显示一个有趣的现象:受访者年纪超过50岁的,有85%会为了地上区区的5瑞分而俯身拾捡,30岁以下的年龄群仅仅约占42%。由此可见一般瑞士人对于金钱的重视。难怪他们有句俗话说:“瞧它一分不上眼,便把一元不当钱” (Wer den Rappen nicht ehrt, ist des Frankens nicht wert.),意思说,钱总是钱,即便是小到一分一厘,也应加以重视。

德语“为了5瑞分而弯腰去拾捡” (sich nach einem Fünfräppler bücken)这一景象,不禁令我脑际泛现华文世界自古以来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来–(不)为五斗米折腰。表面乍看起来,华、德这两句口语所呈现的景象(折腰vs.俯身)极为相似,但若拿起放大镜去仔细分析,便会发现两句话的背后,实则不管是从心理的角度或是文化的背景来看,都是存有相当的差异性。

中文的“为(或不为)五斗米折腰”,典出于中国东晋后期大文学家陶渊明。他眼见当时朝政腐败,官场黑暗,生性淡泊的他,因不愿为了上级长官(县令)索贿而循当时官场恶例穿戴整齐、备好厚礼低声下气地去卑微恭迎奉承,乃丢下一句「我不屑为了县令的五斗米薪俸而屈膝弯腰、阿腴献殷勤」之后,忿然辞官返乡话桑麻,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归隐生活,拒绝趋炎附势,以示骨气与节操。

前述瑞士德文里的例子,“俯身弯腰”的目的是为了地上区区的几分钱;俯身去拾,心里多少带着点“捡到便宜的获利快感”,没有什么人格与节操上需顾忌之处。而古今中国人及海外华人所在意的“折不折腰”,则是为了卑微的官职或报赏而自贬身价,带有道德与尊严上自我谴责的意味。

由此可以引申出:西方人为了捡东西而折腰,应是多出自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是西方典型物质主义的自然思考逻辑。弯不弯腰去捡,在于被捡的对象是否值得一捡,这是一种实际的价值衡量,捡与不捡,没有人格与道德的考虑因素。中国人的为了五斗米折腰,则出自于做一件事对不对得起自己的人格与自尊,一般指的多是“为了一份差事或酬赏”,其背后则又往往涉及“赏饭吃的衣食父母” (Arbeitgeber)是不是值得受禄者的尊敬。这是道德衡量的问题,也是自尊与作人原则卫护的问题。此处的“折腰”是指“躬身屈膝”,折腰的对象是“自己所面对的那份尊严”而非西方人那映入眼中“地上的钱币”。一方是以物质的价值为考虑的出发点(贴近俗世),另一方则以道德的厚度为衡量的重心(形而上)。这是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现象之一。

作者:朱文辉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我眼中的瑞士”征文比赛稿件)

德语称“拉盆”(Rappen)或法语称“生丁”(Centime),为瑞士通货当中价位最小的硬币。

10瑞分(拉盆/生丁)等于1毛;100瑞分为1瑞郎(约折合新台币29元)。

至于硬币的种类,目前共有7种,依面值各为5瑞郎、5瑞郎、2瑞郎、1瑞郎、50瑞分(即半瑞郎)、20瑞分、10瑞分及5瑞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