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传统音乐

1756年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父亲奥波德・莫扎特为弦乐器和法国号的演奏者谱写了田园恋歌交响曲。这一曲子本来是用捷克牧人号来演奏的,但也可以在阿尔卑斯长号上演奏。


19世纪专门为歌唱和阿尔卑斯长号写的曲子只有两首。1851年Johann Kunze为政治活动,即大公爵Johann在巴塞尔举办的盛会写了一个曲子。1835年Franz Xaver Schnyder von Wartensee(1786-1868)创作了适用于男声合唱团和喇叭形阿尔卑斯长号的乐曲“阿尔卑斯山之歌”(Das Alpenlied)。


同单独作曲的数量之少正好相反,在交响乐和歌剧中时常会出现让人联想到阿尔卑斯长号的传统音乐乐曲,用以形象地表现牧人的世界。例如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807至1808年间创作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第68号)或者理查德・瓦格纳1859年创作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第三场牧人呼喊(牧人舞)。


只有一个场景是为原先的阿尔卑斯长号写的。理查・施特劳斯1938年第一次上演的一幕歌剧《达夫妮》(Daphne)。但阿尔卑斯长号的16小节一般来说是用长号演奏的。


阿尔卑斯长号这类旋律也表达了瑞士人的民族感,如Ernest Modeste Grétrys和基亚克摩・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的序曲。其他例子是Joseph Franz Weigl(1740-1820)的《瑞士家庭》(Die Schweizer Familie),乌姆贝托・乔达诺(Umberto Giordano)的歌剧《费朵拉》(Fedora,1898)和贾科莫・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的《狄诺拉》(Dinorah,1859)。所有这些对瑞士旋律的模仿和对阿尔卑斯长号声响的仿效都是在单簧管、长号、笛子、大管或者法国号上演奏的。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