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四成居民有移民背景-他們都是些什麼人?

移民持續地重塑瑞士社會。這個國家的移民人口比例之高在全球名列前茅。如今,瑞士約有250萬人不持有瑞士國籍,而祖上根在海外的人數則還要多。他們都來自何方?有著怎樣的背景與軌跡?本文將透過圖表勾勒出一幅全景畫像。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這篇報導是「從數據看移民」系列的一部分。移民是瑞士及多數已開發國家都高度關注的議題。透過數據解析,我們能更理解這個現象,並打破一些固有偏見。
在本系列的上一篇中,我們探討了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外國人離開瑞士這一現象。
在2014-2023年,共有180萬外國人生活在瑞士。儘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幾年後離境(詳見下面相關文章),但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OFS)的數據,這一時期的累計淨移民人數仍超過100萬人。
>>許多移居瑞士的人最後會選擇離開。若想深入了解這一主題,請參閱下面的報導:

相关内容
移民国瑞士:很多人想来,很多人想走
這個現象並非新鮮事。早在19世紀末,瑞士就已開始經歷大規模移民潮,迄今有過三次大潮:第一次是工業化時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是20世紀中葉經濟復甦,特別是在1960年代達到高峰;第三次始於21世紀初,伴隨瑞士與歐盟之間的人員自由流動及全球化進程。
移民始終是瑞士社會與政治關注的焦點。在生育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移民已成為瑞士數十年來人口成長的主要驅動力,而當今社會結構正是這一趨勢的直接體現。
四成居民有移民背景
截至2023年底,瑞士約有300萬名15歲以上居民擁有移民背景,相當於每10人就有4人。近十年來這一比例逐年上升:2012年時僅35%。
其中有240萬人出生於外國,後來移居瑞士,屬於「第一代移民」,他們幾乎佔瑞士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個比例在全球也屬前列,僅次於部分海灣國家及新加坡、盧森堡等城市國家。
此外,瑞士也把60萬名左右的「第二代移民」(俗稱「segundos」)納入「有移民背景」人群之列,他們雖出生在瑞士,但父母出生於國外。
每四人就有一名外國人
移民身分與國籍並不等同。在所有擁有移民背景的人中,逾三分之一已擁有瑞士國籍-或經歸化、或出生在瑞士。
反過來看,也有數千名外籍人士雖至少三代以來已在瑞士定居-按官方定義不再屬於「有移民背景」人群-卻仍未取得瑞士國籍。
這是因為瑞士的入籍制度以「血統主義」為基礎,且規定相當嚴格。研究亦顯示,不同族群在入籍率上差異顯著,有些族群的入籍率明顯偏低。
>>若想更了解瑞士國籍取得方式的內容,請參考下面的報導:

相关内容
金子做的护照:某些人群难以获得瑞士籍
在瑞士的常住人口中,有27%沒有瑞士護照。
以歐洲人為主的移民潮
來瑞士的男女移民人數幾乎持平(2023年新移民中女性佔49%,男性佔51%)。 60%的新移民年齡在20-45歲之間。
來自歐盟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國家的公民構成了瑞士移民的大多數。根據2013-2022年間的數據,三分之二的外國新移民來自這兩個地區。
不過在2023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僅54%。這主要是因為俄烏戰爭爆發後,大量烏克蘭難民被計入移民統計之中。
相較之下,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數據,同年在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中,從一個成員國移民至另一個成員國的人數的平均比例僅略高於20%(戰爭前約為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瑞士是歐洲接收來自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移民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的公民在瑞士的佔比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是因為他們受惠於瑞士與歐盟簽署的人員自由流動協議,享有優惠待遇。而來自第三國的公民則受限於嚴格的配額與移民標準-他們必須具備高技能,並能滿足瑞士勞動市場的特定需求。
瑞士的外國人口結構也反映出歷次移民潮與本國的移民政策。
瑞士最常見的外國國籍是義大利(佔外國人口的14%)與德國(13%),其次是葡萄牙(11%)和法國(7%)。
在歐洲以外,亞洲國家公民在瑞士外國人口中佔比最高(8%),其次是非洲國家(5%),以及美洲國家(不到4%)。
在非歐盟/非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籍中,瑞士最常見的移民國籍大多與過去或目前庇護申請人的來源國高度重疊。例如歐洲的科索沃與烏克蘭,非洲的厄立特里亞,以及亞洲的阿富汗、斯里蘭卡和敘利亞。
移民主要為工作
儘管瑞士的庇護體系每年都會接收一定人數,但透過庇護移民的人仍屬於少數。在2014-2023年間移居瑞士且截至2023年底仍居留的外國人中,僅有7%持有與庇護相關的居留許可(N類或F類),另有5%持有S類許可-這是一種自2022年起發放的臨時保護身份,專門用於接收逃離烏克蘭戰爭的人。
絕大多數移民入境時後得到的是B類或L類居留許可,通常與在瑞士工作的資格掛鉤。
瑞士聯邦移民事務秘書處(SEM)指出,工作是最常見的移民動因。2024年,在約17萬名新移民中(不含通過庇護程序入境者),超過一半為了工作來到瑞士。這些人中,95%來自歐盟或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
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家庭團聚,佔四分之一,來源幾乎平均分佈在歐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與第三國之間。
移民學歷要嘛太低,要嘛太高
整體而言,移居瑞士者的教育程度呈現「兩極化」特質-要麼低於本國人口,要麼高於本國人口。
這項指標因移民來源國不同而差異顯著,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的「移民動態國家研究中心」( nccr on the move外部链接)指出。
不過,無論原籍為何,高學歷移民者的比例在近幾十年中持續上升。

相关内容
我们关于外交事务的时事通讯
某些經濟領域依賴移民勞動力
以絕對人數計算,外國勞動力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逾20萬人)以及醫療與社會服務業(逾17萬人)。光是這兩個行業就僱用了近三成的外國在職人口。
但若看用工比例,則旅館餐飲業與建築業對外國勞動力的依賴最為明顯:這兩個行業中,分別約有一半和接近四成的員工為外國人。
相較之下,公共行政與農業仍主要由瑞士本國人擔任相關工作,外國人佔比相對較低。
在瑞士,「移民」不僅是人口統計問題,更是高度敏感的社會議題。這個國土狹小、人口不到千萬的國家,擁有移民背景的居民已逾四成。這種高比例在全球並不多見,也讓許多瑞士人對國家認同、社會資源、文化融合等議題感到擔憂。
近二十年中,瑞士最大黨派右翼瑞士人民黨(SVP/UDC)多次利用這種情緒發起全國公投,其宣傳方式極具爭議,甚至被批為煽動仇外。最著名的例子是那張「黑羊被踢出白羊群」的海報,喻意要將「有問題的外國人」驅逐出境,引發廣泛爭議。這類海報的影響深遠,使「移民是否威脅瑞士社會」成為民眾反覆討論的話題。
同時,瑞士的直接民主制度意味著重大移民政策經常需要全民投票決定。移民議題因此常年處於政治中心,從清真寺能否建宣禮塔,到是否限制歐盟公民自由流動,都曾引發激烈辯論。這也讓瑞士社會對移民的討論遠比許多國家更公開、更持續,也更複雜。
(編輯:Samuel Jaberg,編譯自法文:小雷/xy,繁體校對:盧品妤)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