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化了的路灯罩和烧焦的路面是抢劫案唯一留下的痕迹。
Keystone
在靠近日内瓦湖的洛桑Mont-sur-Lausanne,抢劫团伙持枪抢劫了一辆运钞车。他们拿了钱,逃之夭夭。
此内容发布于
2018年4月12日午夜刚过,一家私人公司运营的现金运钞车受到袭击。盗贼偷了两辆小型货车作案,并用AK-47突击步枪威胁两名运钞员。 得到钱后,劫匪们纵火烧毁了运钞车、两辆被盗的小货车和附近的另一辆车。尽管警方设法拦截,但他们仍开了几辆车成功逃离现场。
“这是场精心准备的犯罪,”佛劳伦丝·美拉德(Florence Maillard),沃州警署发言人说。她补充道,根据以往经验,我们马上通知了法国警方。
运钞车上的两名运钞员虽没有受伤,但也受到不小的惊吓。 警方称,这两位受到威胁的证人需要得到专业心理疏导。
抢劫运钞车在这一地区屡次发生。 2017年5月,在尼永镇(Nyon)附近的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有超过4000万瑞士法郎(4160万美元)现金和珠宝的货车被抢劫,来自法国里昂市(Lyon)的犯罪分子逃往法国,后来被捕。2015年12月,就在这次劫案发生地附近的比西尼镇(Bussigny)两名运钞员遭到袭击,抢劫总额超过200万瑞士法郎。
(翻译:熊薇)
相关内容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如果预算充足,想在欧洲养老,选哪个国家呢?瑞士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为你贴心指路。欧洲最快乐的老年人住在瑞士。他们不仅身体健康,对自己的社交娱乐生活也相当满意。
更多阅览 欧洲最快乐的退休老人住在瑞士
相关内容
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孤独中
此内容发布于
在数字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与异国他乡的亲人实时交流。但你知道吗?恰恰是这样的便利阻断了人们面对面的沟通渠道。全世界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生活在孤独中。
更多阅览 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孤独中
相关内容
瑞士小镇拒绝在火车站安装监控摄像头
此内容发布于
伊韦尔东市、洛桑和沃韦等三座沃州城市一直受到毒品交易的不良影响。为此,沃韦市议会于年初提出给火车站区域安装摄像头,对违法犯罪进行打击,可当地居民并不认同。
更多阅览 瑞士小镇拒绝在火车站安装监控摄像头
相关内容
格劳宾登州是瑞士最宜居之地
此内容发布于
在网上,瑞士账户是令人羡慕的IP地址。那在瑞士境内,这个IP在哪里呢?五年一度的调查显示,格劳宾登州的居民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压力小、睡眠足,是名副其实的幸福地。
更多阅览 格劳宾登州是瑞士最宜居之地
相关内容
瑞士居住密集化挤占贫困人口生存空间
此内容发布于
据瑞士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密度提升为城市中心建新公寓创造了空间。然而,拆除旧建筑,兴建新公寓,租户需要搬离时,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通常高于平均水平。
更多阅览 瑞士居住密集化挤占贫困人口生存空间
相关内容
瑞士家庭规模日趋缩小
此内容发布于
在全球人口危机中,中立国瑞士也不能独善其身。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瑞士人口增速继续不容乐观。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已触底历史最低纪录,家庭规模大幅缩水。
更多阅览 瑞士家庭规模日趋缩小
相关内容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稳居欧洲境内高校榜首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S最新发布的全球高校排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继续稳坐欧洲境内最佳高校的位置。与去年相比,榜单中另外9所瑞士大学的排名有升有降。
更多阅览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稳居欧洲境内高校榜首
相关内容
瑞士人希望有强大军队,同时加强与北约关系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军事科学院(ACAMIL)和安全研究中心(CSS)联合发布的《安全2025》(Security 2025)调研发现,瑞士民众支持义务兵役制度,并倾向于加强与北约的纽带。
更多阅览 瑞士人希望有强大军队,同时加强与北约关系
相关内容
四分之一的瑞士人常感压力重重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经常或几乎总是”处于压力之下。而在30岁以下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已达40%。
更多阅览 四分之一的瑞士人常感压力重重
相关内容
瑞士国家公园借助人工智能探秘野生动物的秘密生活
此内容发布于
研究人员正在瑞士国家公园利用人工智能研究野生动物的行为。他们希望了解鹿、狐狸等动物在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都会做些什么。
更多阅览 瑞士国家公园借助人工智能探秘野生动物的秘密生活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瑞士史上最大的抢劫案
此内容发布于
“这是一个周密的计划,”这宗世纪大盗的劫匪之一Domenico Silano在后来他出的一本书中这样开头:“一…
更多阅览 瑞士史上最大的抢劫案
相关内容
瑞士最臭名昭著的银行劫匪获准假释出狱
此内容发布于
波特曼的“江洋大盗”黑道生涯始于1983年相继在苏黎世州的瓦利塞伦(Wallisellen)和迪蒂孔(Diet…
更多阅览 瑞士最臭名昭著的银行劫匪获准假释出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