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海拔冰川亦難逃消融命運

自1970年代以來,全球冰川一直在大面積消失。全球暖化使新降雪量與冰川融化量的比例失衡。在過去的十年間,瑞士境內的冰川總共損失了近四分之一的體積。不僅如此,極端天氣還將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據預測,到本世紀末,熱浪現象的加劇以及高山地區降雪量的減少將導致阿爾卑斯地區的所有冰川消失殆盡。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氣候變遷正持續折磨著瑞士的冰川。根據瑞士冰川監測網(GLAMOS)與瑞士科學院(SCNAT)的最新評估,與2024年相比,2025年瑞士冰川的總體積減少了3%。同時,這也是瑞士冰川繼2003年、2022年和2023年後表現出的最顯著的退縮幅度。
瑞士冰川監測網絡的負責人馬蒂亞斯·胡斯(Matthias Huss)向瑞士資訊swissinfo.ch表示:「事實上,今年的冰川退縮態勢並沒有預期中的那般惡劣。然而,令人細思極恐的是,我們似乎對極端年份裡的冰川退縮狀況逐漸習以為常是這句話眼中帶來了說,作為全球變身的惡果現象,已成了正常冰川現象,結果逐漸化,作為全球變化眼中的惡果現象。」
瑞士冰川監測網強調道,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暖化速度快於全球平均水平,而自2015年以來,瑞士境內的冰川已損失了近四分之一的體積。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至2022年間,瑞士境內約1,400條冰川中已有近百條因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消失。
海拔五千公尺處的溫度仍在零度之上
今年的冰川消融主要歸因於去年冬季極為稀少的降雪量。通常情況下,高海拔地區的積雪層能夠有效幫助山地冰川對抗夏季的炎熱天氣,但雪量的匱乏卻直接導致了今年積雪層的嚴重不足。瑞士冰川監測網顯示,格勞賓登州部分地區的新雪積雪量更是達到了有觀測紀錄以來的最低水準。
今年六月,席捲瑞士的熱浪天氣創下了人們自1864年開始測溫以來的第二高溫紀錄。不僅如此,六月和八月相繼出現的酷暑現像也進一步加劇了瑞士冰川的退縮現狀。 對此,胡斯表示:「六月期間,我多次造訪了同一座冰川。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該冰川的冰層厚度在短短一周多的時間裡居然縮減了足足一公尺。」
受影響最嚴重的是那些海拔低於三千公尺的冰川。與2024年相比,伯恩高地地區的死亡平原冰川(Plaine-Morte-Gletscher)以及格勞賓登州的斯爾弗萊達冰川(Silvrettagletscher)的冰層厚度平均縮減了兩米。作為阿爾卑斯山脈地區面積最大的冰川,阿萊奇冰川(Aletschgletscher)部分區域內融解冰層的厚度甚至已超過了四公尺。
氣候變遷對冰川帶來的影響不可估量,即便是那些海拔最高的冰川也未能倖免。今年夏天,零度等溫線曾多次攀升到了五千公尺的海拔高度。對此,胡斯表示:「這是一種近年來才出現的新現象。該現象背後折射出的信號是,眼下的冰川消融趨勢儼然已蔓延到了海拔最高的山峰地帶。」這位專家同時補充道,幸好今年七月的天氣相對涼爽潮濕,瑞士的冰川才「得以逃脫更為嚴重的荼毒」。

冰川退縮:所有阿爾卑斯國家無一倖免
冰川退縮並非瑞士獨有的現象。國際性公益活動計畫「冰河考察隊」(Carovana dei ghiacciai)的負責人範達·博納爾多(Vanda Bonardo)向瑞士資訊表示:「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所有冰川都將面臨著相同的命運:冰川的正前方出現退縮,冰川的面積和冰層的厚度也在北面減少,甚至連北面山峰」也未能倖免。
這項發源於義大利的巡迴公益計畫旨在對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冰川進行監測並提升人們對氣候變遷影響的認知。光是今年夏天,冰河考察隊便已相繼走訪了義大利、瑞士和德國的八座冰河。
位於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阿達梅洛冰河(Ghiacciaio dell’Adamello)是義大利境內面積最大的冰河。在博納爾多看來,這座冰川的退縮狀況尤其嚴重。該專家表示:「與兩年前造訪時相比,目前的阿達梅洛冰川已面目全非。不僅冰川的正前方已然崩塌,其長度也縮短了幾百公尺之多。」
在最新的調查報告中,冰河考察隊指出,在過去的六十年間,義大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總共損失了超過170平方公里的冰河面積,相當於整個科莫湖的大小。
由於氣候變暖,奧地利境內的93座冰川似乎也注定難逃消失的命運。對此,奧地利國家冰川測量部門的負責人安德烈亞斯·凱勒爾-皮克鮑爾(Andreas Kellerer-Pirklbauer)曾於去年發出如下聲明:「40至45年後,冰川將從整個奧地利的領土上消失殆盡。」
冰海冰河(La Mer de Glace)位於法國東部城市霞慕尼(Chamonix-Mont-Blanc)的上方,是法國境內最大的冰河。自2003年以來,該冰川以平均每年30公尺的速度進行退縮。根據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的預測,如果全球氣溫依舊按照當前的趨勢持續上升,截至2100年,冰海冰川將損失高達80%的體積。
在德國,引發最大擔憂的則是永久凍土,亦即溫度為零或低於零度,且處於永久凍結狀態的岩土層。這些永久凍土可能在未來的五十年內消失殆盡,進一步加劇山體的不穩定性。
冰川失踪,山脈更加不穩
冰川退縮不僅改變了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地貌,對旅遊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對水力發電領域造成了不容小覷的衝擊。在未來,由於用來填充山區人工水庫的水流將越來越依賴當地的直接降雨量和融雪量,而非冰川融水,因此,採取必要的適應措施將變得不可或缺。
眼下,專家們擔憂的不僅是冰川數量減少的問題,還有冰川退縮帶來的一系列風險。馬蒂亞斯·胡斯指出:「冰川的持續退縮會破壞山體的穩定性,並可能引發岩壁坍塌和冰塊崩落等一系列事故災害。事實上,這也正是瑞士城鎮布拉滕(Blatten)遭到摧毀的主要原因。」
>>去年五月,冰河融化引發岩壁坍塌和冰塊崩落,掩埋了瓦萊州布拉滕的大部分地區:

相关内容
“千年一遇”冰川崩塌后,瑞士山谷面临洪水威胁
布拉滕:風險管理範本
布拉滕的遭遇驗證了阿爾卑斯山脈地區冰川和永凍土層的消融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然而,在範達·博納爾多看來,布拉滕在這次災害事件中的應對模式也在自然災害管理方面為大眾樹立了典範。該專家指出,布拉滕的風險對抗機制充分證明了研究和監測冰川可有效降低冰川崩塌的風險。
冰川學家傳統上使用桿棒、照片和歷史繪畫等標記物來追蹤冰川運動,以比較冰川隨時間而發生的變化。墜毀的飛機殘骸等偶然標記物也可以顯示冰川的運動情況。現在,另一種更精確的標記方法可以幫助冰川學家更精確地模擬冰川的行為,進而預測冰川的未來。
在瑞士首都伯恩以南大約40公里處,施皮茨實驗室根據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核武試驗期間在冰上留下的識別標誌開發出了一種核子技術。這些核武試驗產生並向大氣中釋放了人工放射性核素,然後沉積到世界各地的冰川表層。由於這些核武的試驗日期有跡可循,因此,根據這些放射性核種的峰值濃度以及因冰流引起的放射性核種擴散模式,科學家便可確定冰層的年代。
施皮茨實驗室專家和瑞士武裝部隊成員在2019年和2020年繪製了伯爾尼阿爾卑斯山崎嶇地形中的阿萊奇和高利冰川地形圖,以收集關於其冰流的寶貴同位素數據。他們從每道冰川中提取了大約200個表層冰樣本,每個樣本重達1公斤,這個數量足以檢測出低水平的放射性核素。之後,他們熔化樣本,並採用放射化學方法提取和提純鈾和鈽同位素,然後使用一種名為多收集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MC-ICP-MS)的高靈敏度儀器進行分析。
這些數據可用於完善和調整冰川流動模型,幫助人們更了解冰川融化速度,預測冰川的未來,以及校準冰川流動模型,提高預測精度。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在布拉滕,透過攝影機和雷達設備等自然災害監測技術,當地政府得以在冰川崩塌發生之前便將民眾成功疏散到了安全的地方。

相关内容
世界冰川日:瑞士吹响冰川保卫战的号角
(編輯:Balz Rigendinger,編譯自義大利文:Aikens Jun/gj,繁體校對:盧品妤)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