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埃及、中國或俄羅斯的政治異議人士:遠在瑞士也會被追蹤

位於日內瓦聯合國歐洲總部前的萬國廣場(Place des Nations)是一個政治集會經常舉行的場所。照片為俄羅斯反對派人士於2025年3月在萬國廣場上針對俄烏戰爭發起的抗議活動。
位於日內瓦聯合國歐洲總部前的萬國廣場(Place des Nations)是一個政治集會經常舉行的場所。照片為俄羅斯反對派人士於2025年3月在萬國廣場上針對俄烏戰爭發起的抗議活動。 Keystone / Martial Trezzini

人權運動者或異議人士時常受到來自威權政府的政治迫害。他們原本希望透過逃往國外來保護自身的安全,而現實卻是,他們正在全世界遭受跨越國界的暴力和恐嚇。即便在瑞士,威權國家的海外鎮壓行動也未有所收斂,而作為人權之都的日內瓦則尤其被視為此類矛盾衝突爆發的高風險地區。然而,面對這項嚴肅的人權威脅,瑞士當局所展現的應對態度卻顯得猶豫不決。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難以想像的是,我竟然會在日內瓦遭遇到這樣的事情。」巴斯瑪·穆斯塔法(Basma Mostafa)如此向我們陳述道。目前,這位來自埃及的調查記者已在德國獲得了政治庇護。在講述去年在瑞士的最後一次逗留經歷時,穆斯塔法透露:「他們對我進行了持續三天的跟踪,甚至一直跟到了我入住的酒店。」

多年來,穆斯塔法一直遭受來自其原籍國埃及施加的政治壓迫。關於這次在瑞士遭遇的事件,這位年輕的女記者還向我們描述了一些令人後怕的細節:「第三天時,一個男人主動和我搭話。他用阿拉伯語告訴我,他是埃及安全部隊的成員。他甚至還對我發出恐嚇,說他不僅知道我是誰,還可以隨時逮捕我。那天晚上我徹夜未眠。我害怕他們會回來並對我實施綁架。」

穆斯塔法並不確定這些男人的具體身份,但她確定的是,他們是她的同胞。 「那樣的經歷如惡夢一般恐怖。」這位女記者至今心有餘悸,「你無從得知的是,他們的勢力範圍究竟有多大或能在多大程度上對你實施追捕。因此,你便無法確認他們究竟能做出怎樣的事情來。這便是他們鎮壓異議人士的常用手段。換句話說,他們會利用你的弱點來達到鎮壓的目地。而我的弱點則在於當時我獨自一人在瑞士。在一個我並不熟悉的國家停留且遠離家人,這恰恰為他們的為所欲為創造了契機。」

跨越國界的政治鎮壓

上述由埃及女性穆斯塔法所描述的跟蹤恐嚇事件可歸納到「跨國鎮壓」這個概念範疇之內。「跨國鎮壓」的現象可透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包括威脅、恐嚇、監視乃至對異議人士尚在原籍國生活的家人進行施壓等各種非人道手段。這些手段均服務於一個相同的目的,也就是讓那些生活在海外的僑民異議人士噤聲。

女記者穆斯塔法遭遇的事件絕非個案。日內瓦非政府組織國際人權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ISHR)的負責人菲爾·林奇(Phil Lynch)明確表示:「跨國鎮壓,尤其是針對人權捍衛者進行的政治鎮壓,目前正呈現出日益加劇的趨勢。」對此,這位人權專家建議,活動人士在入境一瑞士時必須將這類風險並考慮進去。

日內瓦:跨國鎮壓的滋養地?

湖畔城市日內瓦被視為跨國鎮壓行動集中爆發的高風險地帶。一方面,聯合國人權辦公室以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被設在此;另一方面,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國也在日內瓦當地設有外交代表機構。這樣的環境背景為威權國家在這座瑞士城市中進行間諜活動及秘密施壓行動創造了相當有利的條件。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為政治異議人士及遭受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平台,讓他們有機會與原籍國的政府代表進行直接對話。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為政治異議人士及遭受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平台,讓他們有機會與原籍國的政府代表進行直接對話。 Keystone / Martial Trezzini

針對當下的局面,巴塞爾大學的教授拉爾夫·韋伯(Ralph Weber)解釋道:「目前,我們仍難以對瑞士境內跨國鎮壓現象的嚴重程度作出具體準確的評估。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類現象已對瑞士的人權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與此同時,針對瑞士境內藏族和維吾爾族人群所面臨的政治鎮壓,韋伯教授還撰寫過一篇相關的研究報告。

由瑞士政府委託對跨國鎮壓現狀進行調查的報告結果已在今年初被公佈。調查報告顯示,在打擊跨國政治迫害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往往源自於受害者在是否報案這一問題上的猶豫態度,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舉動將為家人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林奇表示,他所任職的國際人權協會將一系列跨國鎮壓事件記錄在案。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案件都與中國、俄羅斯和埃及等國家有關,其中也包括先前提到的女記者巴斯瑪·穆斯塔法的案例。

然而,林奇並未透露相關案件的具體數量。這位人權專家表示:「在所有跨國鎮壓事件中,鎮壓者對異議人士採取的一系列迫害行動往往包括威脅、監視、跟踪以及恐嚇。」此外,林奇還指出,這些迫害行動的發生地點並不局限於瑞士境內,而是延伸到了聯合國內部。

2025年6月30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人權高專辦)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九屆會議的一場會外活動中發布了首份關於跨國鎮壓的簡報。

人權高專辦敦促所有國家不要實施、促成或縱容跨國鎮壓行為,並呼籲所有相關行為者在四個領域迅速採取行動:

意識和培訓:識別和記錄威脅,提高公眾意識,並培訓國家當局,包括執法人員、檢察官和法官、情報部門、外交官以及與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相關工作的官員;

對高風險族群進行全面保護:建立有關跨國鎮壓的政府間協調中心,審查保護政策和方案,確保這些政策和方案以受害者為中心,兼具性別敏感性、跨部門性、包容性和非歧視性,包括透過法律和心理社會援助、人道主義簽證和重新安置等方式;

問責與法律追索:進行系統性調查,為受害者建立有效的補救機制,確保引渡程序符合國際人權法和難民法,對國際刑警組織紅色通緝令進行額外審查,並在考慮雙邊司法和安全協議時參考各國的跨國鎮壓記錄;

數位安全和技術措施:暫停出口監控間諜軟體,保護端對端加密,確保公司進行人權盡職調查,並鼓勵他們透過提高透明度、隱私和資料保護來解決數位跨國鎮壓的問題。 

(資料來源:國際人權服務社,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Human Rights)

今年4月,被稱為「中國箭靶」(China Targets)的一項國際調查揭露了中國政府在日內瓦對異議人士實施的一系列監視和恐嚇行動。特別是當異議者進行示威遊行或造訪聯合國人權機構所在的萬國宮(Palais des Nations)時,鎮壓者會透過拍照這項手段來達到恐嚇的目的。

瑞士聯邦司法警察部(EJPD)在被問及此事時表示,針對發生在瑞士境內的跨國鎮壓事件,該聯邦部門尚未構建起和這一議題相關的整體性了解。

跨國鎮壓:一個全球性現象

自2014年以來,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記錄下了發生在約100個國家中的1,200多起跨國鎮壓事件。然而,統計在內的僅限於所謂的物理性鎮壓事件。根據紀錄,48個國家被確認曾對異議人士實施綁架、無理由拘捕、攻擊或非法驅逐等行為。

此外,19個國家使用間諜軟體追蹤異議人士。在自由之家的研究統計中,瑞士並未被提及。

研究統計也指出,跨國鎮壓事件的主要責任方包括中國、土耳其、俄羅斯、埃及、伊朗以及多個中亞國家。

外部内容

反觀瑞士,在今年發布的調查報告中,聯邦委員會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遭受中國政府威脅和監視的西藏與維吾爾族群之上。

聯邦委員會的報告同時也指出,俄羅斯、伊朗、土耳其和厄立特里亞也是這類跨國鎮壓行動的主要實施國。對此,韋伯表示:「威權國家對異議人士採取的跨國鎮壓行動由來已久。然而,當下的科技手段讓這些國家對其海外僑民社區的控制變得更為便捷和高效。」

政治認知的提升至關重要

隨著上述報告的發布,瑞士聯邦政府首次站在官方的角度承認了跨國鎮壓這一議題。同時,瑞士政府的這一舉動也受到了為受害者發聲的非政府組織的高度認可。

國際人權協會的林奇表示:「令人欣慰的是,瑞士的相關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跨國鎮壓這一嚴肅的人權問題。」在這位人權專家看來,作為承載著國際人權體系的政治中心,日內瓦乃至整個瑞士「有責任確保那些想在這裡自由表達政治立場的活動人士能夠獲得人權機構的保護。」

林奇指出,「瑞士的執法機構在識別、報告以及應對跨國鎮壓行為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強。」然而,這位人權專家同時強調,瑞士在對抗跨國鎮壓這條路上依舊任重道遠。

此外,林奇的觀點也得到了伯恩非政府組織「聲音」(Voices)的中國問題研究計畫負責人塞琳娜·莫雷爾(Selina Morell)的認同。這位專家認為,瑞士應對「跨國鎮壓」這一概念作出明確的定義,並制定一套完整的國家級戰略,用於應對和打擊瑞士境內的跨國鎮壓事件。

在莫雷爾看來,上述措施有助於向瑞士社會傳達一個重要的訊號,讓大眾意識到,跨國鎮壓事件並非個案,而是針對異議人士乃至一般民眾身心安全的系統性威脅。

關於藏族和維吾爾族社群在瑞士面臨的政治壓迫這個主題,請參閱以下文章以獲取更多資訊:

相关内容

瑞士的行動過於遲緩

在這項議題上,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國已相繼推出了專門的法律用於打擊跨國鎮壓事件。相較之下,瑞士的態度整體上依舊偏向謹慎與保守。在聯邦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中,瑞士政府提出了多個有待商榷的應對方案,其中包括雙邊對話、提升民眾政治意識、與僑民社區進行交流以及設立​​諮詢機構等等。

瑞士聯邦司法警察部透露,「與國家級對抗措施相關的工作[…]目前正在籌備之中,且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正式啟動。」此外,在與北京的對話中,針對中國政府對異議人士實行跨國鎮壓這一議題,瑞士外交部也進行了深層次的考量,並表達出了高度的關切。

莫雷爾呼籲:「聯邦委員會不應該再對威權國家跨國鎮壓異議人士的行為坐視不理。對於瑞士政府來說,這種反人道現象的嚴重程度已不言而喻。因此,採取行動對抗此類事件刻不容緩。」這位專家建議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以供受害者對政治迫害行為進行舉報,並要求瑞士政府在獲悉此類案件時發表公開聲明。不僅如此,針對那些情節最嚴重的跨國鎮壓案件,莫雷爾認為司法部門也應考慮出台相應的制裁措施。

事實上,瑞士聯邦委員會延遲發布了他們的調查報告。根據官方提供的說法,延遲的原因在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迫使瑞士聯邦政府對內部事項的處理優先順序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

然而,一些批評的聲音卻指出,由於中國是瑞士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瑞士聯邦委員會延遲發布調查報告這一舉動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在更新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過程中不激怒中國政府。

相关内容
通讯 日内瓦国际

相关内容

国际日内瓦

国际日内瓦

国际日内瓦,一城一世界。订阅我们的时事通讯,获得相关话题的完美指南。

更多阅览 国际日内瓦

跨國鎮壓議題背後的利益衝突

對此,拉爾夫·韋伯教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毋庸置疑的是,對跨國鎮壓行為進行揭露與譴責至關重要,但我們不能天真地以為,僅靠披露與聲討便可震懾住那些在幕後策劃操縱這些行為的威權國家。恰恰相反,為了繼續實施政治迫害,這些國家往往會另闢蹊徑,尋找新的鎮壓手段。」

在韋伯教授看來,儘管瑞士在打擊跨國鎮壓方面的政治意識日漸增強,但仍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實用主義的影響。這位專家表示:「在制定措施的同時,瑞士無法完全脫離特定的政治考量與他國的施壓這些因素。其中,經濟層面的壓力佔據的比重尤為突出。然而,若我們因此一味妥協,甚至不惜冒險違反我們自己的憲法,那麼,瑞士作為法治國家的合法性也終將受到威脅。」

作為聯合國所在地,瑞士在政治上處於一個極度敏感且微妙的位置。它不僅需要確保日內瓦在聯合國各成員國心目中的國際政治中心地位,還必須防止某些成員國在瑞士的領土上肆無忌憚地實施侵犯人權的行為。換句話說,瑞士肩負著十分沉重的國際責任,因為對眾多政治壓迫受害者來說,身為聯合國歐洲總部的日內瓦往往標誌著他們最後的避難所。

(編輯:Imogen Foulkes和Samuel Jaberg,編譯自德語: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稿:盧品妤)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张樱

随着政治和经济联盟加速洗牌,包括瑞士在内的各个小国该如何自处?

对您所在的国家来说,哪些政治和经济联盟可以成为贵国在经济、外交和军事协调方面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什么?

7 留言
查看讨论
相关内容
调查记者巴斯玛·穆斯塔法(Basma Mostafa)逃离了她的祖国埃及。

相关内容

国际日内瓦

埃及记者欧洲流亡期间遭遇跨国镇压

此内容发布于 埃及记者巴斯玛·穆斯塔法(Basma Mostafa)就在德国遭受了来自其原籍国向其施加的监视、恐吓以及威胁等一系列政治迫害。这位女记者的遭遇佐证了威权国家跨国镇压异见人士的现象已日趋严重。

更多阅览 埃及记者欧洲流亡期间遭遇跨国镇压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