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大学生质量高于瑞士大学生

Keystone

瑞士伯尔尼人高德曾常年在南京大学执教,教授中国学生如何制作动画片,通过与中国学生的接触,他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大学生非常刻苦!

高德原本是活跃于欧洲动画电影业的一名个体企业家,在过去的三年中,他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生活,因与南京一些电影公司的协作关系而来到了南京,并在南京大学得到了这份执教的工作。

南京大学是中国最大的大学之一,在那里任教,令高德(Claude Halter)近距离接触到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他对中国的大学生印象颇佳,认为中国大学生比瑞士大学生质量要高。

刻苦攻读代替四处闲逛

高德开始用英文授课,后来中文有所长进后,开始可以用中文辅导学生作业。他虽然每周只有两次课,每次4小时,但是对于他来说要付出100%的精力和时间。他说:“中国大学生的求学态度和精神状态都非常积极。”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生比瑞士大学生质量要高,因为中国大学生是经过严格挑选而来,高德骄傲地说:“我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制作非常出色的动画电影了。”

南京大学是一所设施非常现代的大学,校园很大共有120座大楼。高德所任课的新区到市中心,乘共汽车需要1小时的时间,因此他的学生们除了周末,平时都在校园里度过。他们早晨5点钟起来做广播体操,晚上10点钟还在电脑旁边钻研动画软件。

高德认为中国的大学生们之所以能够有良好的成绩,是因为他们除了学习和练习之外没有太多其他的干扰。他们很用功,很少看到他们到处闲逛。

瑞士大学生的大学生活

为了与欧洲大学教育体系一体化,瑞士大学近些年来都进行了一项所谓的《波洛尼亚改革》,学制被分为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两个阶段,以前瑞士大学生平均需要6年时间拿到毕业证书,现在平均4年拿到学士学位,再修两年取得硕士学位。

自波洛尼亚改革以来,瑞士大学生的课程安排比以前紧凑了一些,对于考试也有了明确的规定,每年必须通过一定科目的考试,如果考不过,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可以在第二年进行,或者选择在毕业前将所有不过的科目汇总补考。

瑞士大学除了要求学生必须到校上课之外,没有其他要求,学生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大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和学校俱乐部活动。

大多数瑞士学生课余时间要打工,以维持学业和生计,尤其是高年级的大学生基本上靠自己解决生活费和学费。在瑞士上大学的外国学生,根据不同州的规定,每周可打工15小时或者只能在假期打工。

可怜的工资

在中国任教,高德做出了牺牲。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瑞郎(约3500元),其中150瑞郎他用来租了一所很简单的公寓。但是对于他来说,吃还是很便宜,在大学食堂一顿饭只有0.75瑞郎,在瑞士大学里一顿午餐最便宜也要8-9瑞郎。

另外对于高德来说,中国大学中的授课形式也与瑞士不同,在瑞士大学的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之间常常在对话。在中国教师一般和学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说:“像我这样不只教课还和学生们一起做作业,在那里并不太被接受。”

南京大学中还有另外7名外籍教师,校方要求他们严格遵守针对外籍教员的规定,如果有所违规,会受到指责。

但另一方面,高德在中国感到很自在,他说:“我能够享受到很大的言论自由,也可以针对中国的内政加以批评和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中国的大学生似乎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注重家庭,将家庭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独生子女的负担

高德认为,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其实与中国的传统有所矛盾,中国的传统是,子女要赡养老人,而独生子女肩上的负担非常重,而且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的很多学生都为此感到沉重。”

高德现在又回到了瑞士,他目前作为自由工作者为瑞士电视台工作。在南京大学的工作期限已经结束。

至于他是否还会再得到一个工作机会,目前他并不清楚。但是他说:“如果各方面条件吻合,我一定会再去中国。”

瑞士资讯(swissinfo),杨旭东

瑞士国民中的25%拥有高等学历,从百分比上与法国相符,比德国和奥地利(20%)略多。少于加拿大、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南韩(30%-50%)。

瑞士的大学学费偏低-每年1000-2000瑞郎(提契诺大学4000瑞郎)。日本、南韩或美国的大学每年的学费在5000-10000瑞郎之间。

尽管如此,在国际对比中,瑞士的大学生偏“穷”。如果家长收入不高,瑞士大学生有权申请奖学金和无息贷款。

1/6大学生每年得到6000瑞郎的奖学金。瑞士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为1500瑞郎,因此80%大学生必须在学业之余,打工维持生活。

根据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2005年的数据,瑞士在发放奖学金方面比较“吝啬”。瑞士的奖学金发放额只占教育经费的3%,比丹麦少9倍,比奥地利、意大利、德国少4倍,比法国少2倍。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