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在全球加速發展,卻在瑞士放緩腳步

2024年11月,電動車在全球的銷量實現了第七個月的連續成長,32%的年增幅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持續領先全球銷售市場。電動車在世界各地的銷售量雖呈上升趨勢,卻在歐洲和瑞士的市場上遭遇了長期成長後的首次銷售下滑。儘管如此,對於今年想購買電動車的人來說,情況依舊比較樂觀。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電動車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青睞。根據專業對電池和電動車市場演變進行分析和預測的研究公司Rho Motion公佈的數據,2024年,電動車的全球銷量超過了1700萬輛,與2023年相比增加了25%。
國際市場上,中國(+40%)、美國和加拿大(+9%)的銷售成長最為顯著。反之,包括瑞士在內的歐洲市場整體銷售量卻呈現了3%左右的降幅。這也是電動車在經歷了四年的強勁增長之後遭遇的首次銷量下滑。其中,義大利的銷售量縮減了2%,而英國等極個別國家的銷售量卻表現出持續成長的態勢。
在瑞士,電動車登記數量的下降一方面對應了普通車輛(含汽油車及柴油車)登記數量的縮減。另一方面,瑞士汽車進口商協會(Auto-Schweiz)在今年初表示,和2023年相比,2024年上路的新車數量也出現了5%的下滑。
除此之外,人們對百分百純電動車的興趣其實也正在消退。這類電動車的市佔率(即其在新登記汽車總數中的佔比)已從2023年的近21%下降到了2024年的19%左右。同時,配備熱電發動機和可充式電池的汽車(亦即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簡稱PHEV)也面臨著同樣的市場境遇。
瑞士對新型電動車的接受度大於義大利和德國
2024年,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瑞士登記的汽車中佔28%。 2023年,這一比例為30%。這項變化意味著,在經歷了自2015年開始的穩定成長階段後,這類車的市場接受度首次出現了倒退。
在德國,電動車的市佔率約為18%;而在義大利,這一比例僅在7%上下。與這兩個鄰國相比,瑞士的情況較為樂觀。然而,想要在2025年底前達到50%的目標佔比,瑞士依舊任重道遠。
挪威在電動出行方面的國際排名中遙遙領先並有望在今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只銷售零排放汽車的國家。為了鼓勵更多人購買電動車,挪威政府也實施了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獎勵措施,譬如對最便宜的車型免徵增值稅以及降低高速公路的通行費。此外,在這個北歐國家,電動車甚至被允許在公車專用車道上行駛。
因此,挪威不出意外地成為了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行駛比例最高的國家。在該國,這類汽車在所有車輛中的佔比達到了23%。相比之下,僅4%的瑞士車輛配備可充式電力引擎。換句話說,汽油車和柴油車在瑞士仍舊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瑞士電動車產業協會(Swiss eMobility)認為,瑞士電動出行的發展在2024年放緩了腳步是有跡可循的。自2024年1月1日起,電動車再度開始被徵收自1997年以來便被免除的汽車進口稅。這項政策導致了銷售價格的上漲。和汽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平均價位整整高出了20%。
在2023年11月8日的會議上,瑞士聯邦委員會批准了《車輛稅條例》修正案。該修正案的目的在於解決稅收不足的問題,而對電動車徵稅則是瑞士聯邦委員會預算調整概念的一部分。
根據《聯邦憲法》,汽車稅的收入屬於限定用途資金並被劃撥給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基金。為了刺激電動車市場的發展,瑞士政府自1997年以來一直對電動車實施免稅政策。
伴隨著電動車的發展,目前的情況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2018年到2022年間,電動車的年進口量增加了近六倍。 2023年上半年,電動車進口量約30,400輛,約佔總進口量的23%,與2022年相比成長了約66%。這樣的成長趨勢導致瑞士的汽車關稅收入大幅減少:2022年全年的稅收缺口約為7,800萬瑞郎,而2023年的稅收缺口則超過了1億瑞郎。如果繼續免稅,2024年至2030年的累計稅收缺口預計將達到20億至30億瑞郎。透過對電動車徵稅,這一虧空將有機會得到彌補。
從2024年1月1日開始,瑞士依照4%的正常稅率對電動車徵稅並以進口價格而非以最終銷售價格為課稅基礎。隨著電動車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從2025年起,化石燃料汽車和電動車的價格預計將趨近一致。因此,在不提高價格以及不考慮國家補貼的情況下,瑞士的電動車市場將來仍有機會創造利潤。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政府網站)
公共充電站數量眾多,家庭式充電站不足
瑞士電動車行業協會負責人克里斯平·羅芒(Krispin Romang)對《二十分鐘報》(20 Minuten)表示,儘管瑞士擁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公共充電站網絡”,但化石燃料向電力的過渡在這裡尚未形成趨勢。
截至目前,瑞士總共有近2萬個公共充電站點。自2020年以來,這一數量已翻了一倍不止。
相較之下,在瑞士,如何在家中或是在工作場所為電動車充電才是更棘手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佔瑞士人口大多數的租屋者無法擁有私人專屬的充電站。如何在自己的停車場為電力引擎充電這一難題也因此成為了電動車發展路上的一道阻礙。
一位女士向房東提出了為出租房安裝充電樁的請求。在遭到拒絕後,該女士向瑞士法語廣播電視(RTS)吐露了心聲:“在沒有充電樁可用的情況下,購買電動汽車的理由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在面對這項議題時,挪威的做法完全不同。這個北歐國家早已為那裡的停車場配備了充電插座。不僅如此,住在公寓大樓裡的住戶還有權要求安裝電動車充電樁,而業主也可為此申請政府補助。
更便宜的電動車?
今年,電動車的價格有望下調。對於正打算購買這類汽車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金融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的汽車領域負責人勞倫特·佩蒂松(Laurent Petizon)向瑞士法語廣播電視解釋道,降價的原因一方面在於低價電池進入了市場,另一方面在於電動車的過度生產。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生產過剩的現像在中國尤為明顯。
2023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生產國,而這種快速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的支持。從2009年到2023年,中國政府向該領域投入的資金高達2,300億美元。中國海關和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由中國生產、銷售和出口的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統稱為電動車)的佔比非常高。
2024年7月,新能源汽車約佔中國汽車總銷量的51%。然而,除了比亞迪等少數品牌外,大多數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去年的產量都遠遠超過了銷售量。同時,中國的電動車出口在2019年和2023年之間成長了160倍,引發了市場對「產能過剩」的擔憂。在此背景下,歐盟、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宣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關稅,而英國作為2019年以來的主要進口國迄今尚未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任何關稅。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產能利用率在57%至76%之間浮動,而當產能利用率低於79%時,「產能過剩」的現象就會出現。 2023年,部分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產能利用率低於50%,而只有比亞迪和特斯拉等少數品牌的產能利用率超過了90%。 (資料來源:中國儲能網)
瑞士汽車職業聯盟(AGVS)副主席尼古拉斯·勒巴(Nicolas Leuba)預測,和去年相比,瑞士的電動車價格可能會在今年出現10%至15%的降幅。對此,該專家表示:“市場將從中獲益,因為那些因價格過高而猶豫不決的客戶可能會在降價的刺激下決定購買新型電動車。”
>> 電動車真的比其他類型的車更環保嗎?觀看下面影片即可得到答案:
(編輯:Balz Rigendinger,譯自義大利文:Aikens jun/dh,繁體校對:盧品妤)

相关内容
通訊訂閱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