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影响躲不过,土拨鼠也得向上“搬家”

土拨鼠如今生活的位置平均比40年前上移了86米。不过,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它们的生存“天花板”并未改变,它们至今仍无法越过海拔2700米的界限,而这一限制早在1982年就已存在。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瑞士联邦雪崩与雪研究研究所(SLF)的这项研究以格劳宾登州达沃斯附近迪什玛山谷(Dischma Valley)的土拨鼠为对象,并沿用了1982年研究中相同的方法。该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安妮·肯佩尔(Anne Kempel)在7月29日的新闻稿中解释说,研究初衷是想验证温度升高是否迫使土拨鼠迁徙至更高海拔。但刊登于《生态与进化》(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只是部分事实。
“比起气温升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肯佩尔解释道。例如,海拔更高处缺乏适宜打洞的土壤,也没有充足积雪为冬眠提供地表隔热层。在海拔约2500米的区域,这些条件最为理想,这也是土拨鼠如今主要的栖息地。
此外,含亚油酸的植物也是土拨鼠的一种重要食物来源,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冬季体温。
长期来看可能成为问题
在阿尔卑斯山较低海拔地区,这可能给土拨鼠造成问题。雪崩与雪研究研究所指出,当气温超过25摄氏度,土拨鼠白天会长时间躲在洞穴中,导致摄入脂肪减少,进而影响冬季生存。
从长远来看,高海拔地区也难以幸免,因为那里的气温也在逐渐升高。好在迪什玛山谷目前还不存在这个问题。“迪什玛山谷每年平均仅有6天超过25度,还不足以造成明显影响,”肯佩尔表示。
然而土拨鼠的栖息地正在不断缩小,这是因为森林线逐渐上移,可土拨鼠生存需要开阔地带,而且它们也不能再继续向上迁徙。
与瑞士土拨鼠“搬家”类似的现象也正在中国发生。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土拨鼠(Marmota himalayana)根据预测模型,未来几十年中也将向更高纬度和海拔迁徙。
而在中国多地山系(如祁连山、川西高原、秦岭)对小型哺乳动物的监测也显示:这些耐寒动物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部分物种已出现栖息地上移和群落结构改变。
不止土拨鼠,包括岩羊、鼠兔、野鼠等众多小型高原动物,都在面临类似的生存挑战。它们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成员”,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物。一旦它们无法适应温度变化,将引发连锁生态反应,甚至影响大型食肉动物和植物多样性。
新闻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