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爱泼斯坦档案、瑞银传闻与核试验
欢迎来到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美国》栏目。每逢周四,我们都会回顾瑞士媒体如何报道并评论美国三大焦点议题-政治、财经与科学。
本周瑞士国内最受瞩目的政治新闻,来自上周五(11月14日)宣布的一项瑞美贸易协议:瑞士出口美国的商品关税将从39%下调至15%,作为交换,瑞士企业将在美国作出可观的投资承诺。
不过在美国,最受关注的政治新闻则是另一起事件:美国司法部或将公开已故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档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数月来一直反对公开这些文件,但他在上周末突然改口。对于特朗普的这一转变,瑞士媒体怎么看?
本周,我还将关注瑞银集团(UBS)或将把总部迁往美国的最新讨论,以及特朗普决定重启核武试验一事。
瑞士公共广播公司SRF周三(11月19日)报道称,几经周折之后,所谓“爱泼斯坦档案”的公开日亦临近。SRF提出疑问:“这些档案是否包含政治炸药?”
周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几乎全票通过,要迫使美国司法部公开关于已故性犯罪者杰弗里·爱泼斯坦的档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此前数月一直反对公开,但在上周日突然改口。
SRF写道:“当他意识到已有足够多的共和党人会投票支持公开时,总统本人也转而主动表态支持。他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也没能把它说成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数月来,爱泼斯坦丑闻一直是特朗普的一个心头之患。许多给特朗普投票的人相信,他的政府一直在掩盖爱泼斯坦与权势人物的关联及围绕其死亡的细节-2019年爱泼斯坦在曼哈顿狱中身亡被判定为自杀。
对于苏黎世《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而言,特朗普的转向是一次试图“自救之举”,却反而显得他“十分绝望”。
该报周一(11月17日)的社评指出:“全部大写的‘我不在乎!’(I don’t care!)给人完全相反的印象。经过他数月的反对,没人会相信特朗普真的不在乎公开档案。此外,呼吁政界人士要求政府公开文件,此事本身就很荒谬:特朗普随时都可以公开。他根本不需要国会的指令。”
《每日导报》补充说,这番口头上的转向连特朗普的支持者都不太可能说服得了。“总统所说的一切他们几乎全盘相信。然而在涉及爱泼斯坦案时,他们是存疑的,因为该案涉及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因此,只有公开档案才能带来真正的突破。任何其他做法都会加深人们的怀疑:这些档案里确实包含爆炸性内容-或至少对特朗普不利的东西。”
该法案要求,在特朗普签署后的30天内,所有爱泼斯坦相关档案都必须公开。这让司法部得以审阅文件中的敏感信息,并作相应删节。
- 爱泼斯坦档案解读外部链接-SRF(德)
- 爱泼斯坦档案最新报道-RTS外部链接(法)与《新苏黎世报》外部链接(德,付费内容)
- 爱泼斯坦受害者赢得一场胜利-但档案尚未公开外部链接-《每日导报》(德,付费内容)
- 特朗普重申自己和杰弗里·爱泼斯坦‘毫无瓜葛’外部链接-《日内瓦论坛报》(法)
- 《每日导报》社评外部链接(德,付费内容)
迁?还是不迁?关于瑞银集团(UBS)的传言已流传了数月:如果瑞士政府不在新的资本规定上让步,瑞银集团可能会把总部迁往美国。周一有消息透露,瑞银董事长科尔姆·凯勒赫(Colm Kelleher)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曾私下讨论过这一议题。
最先报道此事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援引“三位了解谈话内容的人士”,称特朗普政府“乐意接纳瑞士最珍贵的资产之一”。
瑞银的官方立场并未改变:“正如我们反复所言,我们希望继续以瑞士为基地,成功运营一家全球性银行。”
瑞士国家银行(SNB,瑞士央行)前主席托马斯·乔丹(Thomas Jordan)周二在瑞士公共电视台SRF上表示,他无法判断瑞银迁址是否有其可行性,但他明确指出,“重要的是不得做出这样的威胁”。他认为,政府与银行之间在资本充足监管上需要进行客观、不带情绪的对话。一方面需要稳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这不仅对瑞银和金融业而言很重要,对整个经济都很重要,”乔丹指出。
根据金融与可持续议题新闻网站tippinpoint.ch周二的分析,“瑞银要撤离瑞士这事,就像那些亿万富翁一样”-也就是说,它会留下来。“要是听信政客和评论人士的说法,瑞士此刻正有不少人-瑞银员工和亿万富翁-在打包装箱。与瑞美关税争端一样,若是能看到更多骨气而非恐慌,那该有多好。”
该网站提到,上个月《纽约邮报》的类似报道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部分由于该媒体更擅长聊些八卦新闻”。那如今《金融时报》开始关注此事,是否意味着情况就严峻起来?“未必。因为此事涉及对瑞士最后一家全球性大银行资本充足的要求,而瑞银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在进行前所未见的游说,游说很可能会取得成功,”tippinpoint.ch写道,“政治风向似乎已在转变。”
- 瑞银董事长与斯科特·贝森特讨论迁址美国–瑞士资讯swissinfo.ch转载《金融时报》(英)
- RTS外部链接(法)、《24小时报》外部链接(法)、《每日导报》外部链接(德)与《一瞥报》外部链接(德)的相关报道
- 托马斯·乔丹访谈外部链接-SRF(德)
美国和俄罗斯正在讨论再次进行核武器试验。“几乎一切都完全不明朗,”瑞士公共广播SRF报道说。为此他们请来一位核威胁与威慑领域的专家,解释当下局势。
就在两周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下令五角大楼重启核武器试验-这是1992年以来的首次。苏黎世《每日导报》当时警告:“一场新的核非理性时代正在逼近。”此后,大多数拥有核武的国家都是借助高性能计算机进行模拟爆炸,而非真实试验。
SRF周一提出疑问:既然这些模拟让实际试爆不再必要,那么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最近的言论,是否只是在“秀肌肉”?
“首先,我们根本不清楚特朗普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先说一件事,再修正自己的声明,然后又重复原来的说法,”柏林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SWP)研究员利维乌·霍罗维茨(Liviu Horovitz)表示,“负责核武器事务的部长说不需要试爆,军方也说不需要试爆。所以我们不清楚现在是什么状况。”
未觉安心,SRF接着追问:一场新的核军备竞赛是否正在逼近?“核武国家近几年一直在现代化并扩充其武库,所以这并不新鲜。特朗普的表态也很难改变这一点,”霍罗维茨指出,“不过,如果美国真的为试验目的进行核爆,其他国家大概率也会跟进。这反过来更有利于中国或朝鲜-比起美国或俄罗斯,这两个国家至今进行的爆炸试验要少得多。”
《每日导报》的判断更为直接:“一场新的核军备竞赛正在出现,其升级风险目前难以预料。”
- 利维乌·霍罗维茨访谈外部链接-SRF(德)
- “一场新的核非理性时代正在逼近”外部链接-《每日导报》社评(德,付费内容)
- 特朗普宣布重启核武器试验外部链接-《新苏黎世报》(德,付费内容)
下一期《瑞士媒体里的美国》将于11月27日星期四发布。
如有任何意见或反馈,请发送邮件至chinese@swissinfo.ch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