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從一雙白襪說起:瑞士人的優雅你不懂

餐桌向来都是优雅举止的大考场。
餐桌向来都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程度的大考场。 Keystone

說到歐洲的優雅,你一準兒會想到法國女人,她們風姿綽約、舉手投足間不經意的韻味正如咖啡杯上留下的紅色唇印,不分年齡。至於瑞士人,他們勤勞、本分、低調、嚴謹… 形容詞用了一堆也不會輪到“優雅”。殊不知,瑞士人骨子裡很講究。曾幾何時,原瑞士駐華大使的一雙白襪就曾讓瑞士議員開了一場關於禮儀的小會…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從白襪說起

這位大使不是別人,正是叱吒當代中國藝術界的收藏家烏里·希克。上世紀90年代末,原迅達中國區副總裁希克被外交部特任為瑞士駐華大使。在一次陪同瑞士議會赴華訪問代表團時,這位企業家大使在會晤中翹起高高的二郎腿,左腳豪邁地搭在右膝上,拉起的褲腿和油亮的皮鞋間露出腳腕一截皮膚和一雙並不服貼的白襪。

“半路出家”新大使的“詭異”品位著實讓深諳外交禮儀的政客們瞠目結舌。坐姿要文雅,服飾要得體,黑鞋白襪可是男士們的時尚死穴!議員團隨即展開內部討論,決定建議外交部對非外交背景出身的外交官員進行上任前的禮儀課程,以免引起外事場合的尷尬。

故事下文雖不得而知,但上述“經典”造型不止一次出現在那個時期的希克先生身上。就在今年公映的紀錄片《烏里·希克的中國生活》中,還出現了一張當年人大會堂正式會晤的照片:小茶几旁左右沙發上分別坐著西服革履的中瑞代表,希克的黑鞋白襪二郎腿格外惹眼。只是如今再看,少了些離經叛道,多了些個性使然- 為什麼不呢?

在不在意由你

在上世紀60年代-叛逆革命的- 嬉皮時代裡,“優雅生活”尤其成為瑞士媒體的關注話題-青少年越來越沒教養,社會亟需行為規範,是當時很多成年人的共識。飯桌禮儀、坐姿站姿自不必說- 電視節目裡連如何打招呼、打電話,甚至連穿大衣的方法都被事無巨細地談了個透。

知道嗎,文雅地吃香蕉絕不能上手。你需要一個盤子和一套刀叉:首先用刀切掉香蕉柄,然後切除尾部,第三刀縱向自頭至尾把香蕉皮劃開,之後再用刀叉配合將皮剝離;等赤裸裸的香蕉果肉躺在盤子上時,你便可以像吃香腸一樣,切一段吃一口… (吃帶殼的蝦同法)。切記,不要一次切好幾段,然後一口氣都吃掉,這裡不是給小孩子餵飯!這段影片外部鏈接來自瑞士法語電視台1971年的節目,講究不?

另外,女士們注意了,穿大衣也是體現優雅的時刻。萬萬不能把大衣裡子朝外像鬥牛士那樣撐著,從頭上方一甩,讓衣服順勢老幹部般搭到肩上。如果沒有男士幫助,女士應該右手持大衣領部,先把左手臂套進袖子,然後用左手輕輕扶住大衣胸襟(以免衣服滑落),之後再用右手從身後找袖筒,再將大衣提上肩膀。關鍵是:右手找袖子時不可以上下左右胡亂比劃,而要帖著身子一側小幅度動作。 “自然不代表不拘小節… 張牙舞爪在公共場合是一定要避免的。一個舉止得體的人懂得盡量少佔用共有空間,這一點無論對男女老少都適用,”1966年,瑞士修養專家Berthe de Miéville在一堂專為修女開設的舉止課堂上邊演示,邊講解。

有人講得熱鬧,有人不屑一顧。 “我才不在乎這些呢,我要摒棄一切小資產階級的保守作風!” 黑白檔案錄像中,一位長髮留須的嬉皮青年在電視上毫不掩飾對禮儀薰陶的鄙夷不屑。這一代人現在應該已經年近七旬,如若他們回想起當年自己長輩們對於世風日下​​的擔憂,不知如今會作何感想。

瑞“式”優雅

沒錯,“瑞村”富產鄉間的質樸,但樸素並不代表粗鄙,瑞士人從來都有自己的講究。公共場所言行低調,不窺探別人隱私,不侵占他人空間,尊重規定不犯規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至於“錦上添花”的禮儀似乎在幾十年前更為講究,這從老一輩禮儀教師包羅萬象的教誨中就可見一斑:

– 吻手禮時絕對不可以把嘴唇直接貼上女士的手!

– 拜託,不要在用餐時左挑右揀選最好的那塊肉!

– 在飯店結賬時,可別一項項算太清。數數後面的零,位數對了就可以了,不可顯得斤斤計較。

– 女士們,不要在飯桌上補妝,口紅也不行!

– 車輛停靠後,男士應該從駕駛座下車為身旁女士開車門,從車後繞行?錯!要從車頭前繞過。

不能忽略的還有120條餐桌規矩:

– 關於坐姿:不可以癱坐在椅子上,上身要筆直,身體離椅背兒間隔一隻老鼠,離桌子間隔一隻貓的距離…

– 關於麵包:不能用麵包沾著吃濃湯,不能用麵包擦拭盤上遺留的沙拉醬(更不能端起盤子拿舌頭舔! 儘管盤子之後會鋥光瓦亮…),不能拿餐刀切麵包,不能在第二道和第三道餐之間吃麵包…

沒有鐵打的規矩

跳轉到21世紀:同前輩不留餘地的氣勢相比,新一代的禮儀老師顯得更為變通。

“不應該在餐前祝好胃口,不應該在別人打噴嚏時說’祝健康’- 這都是書上說的。但我們是瑞士人,為什麼不延續我們的習俗?我覺得不應該禁止,只是我們要知道,到了法國很少有人會這樣做就是了。”米克羅俱樂部學校(Klubschule Migros)的禮節培訓課老師Annabelle Utelli說,“如果你想用麵包沾盤子上的醬吃,那就做吧。也許會招來某些人異樣的眼光,但只要你明白’其實不應該這麼做’,就夠了…”。

學員們一個個神情認真、專心致志。優雅當真是件嚴肅的事?是的, “如果孩子從幼年起就耳濡目染,那他/她自然而然就會舉止優雅;如果沒有,那就需要有意識地去鍛鍊,”Utelli老師說,“這最終會讓人獲得自由。”

明明是束縛手腳,哪兒來的自由? “我並不覺得受了束縛,”Utelli笑著說,“舉手投足的分寸早已成為我的一部分。”

確實,不拘小節的自由和隨心所欲不踰矩的自由完全無法同日而語。中國俗語不是也講“禮多人不怪嗎”- 接受也好,排斥也罷,得體的舉止是一張永不過時的生活職場入場券。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