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双年展上”吸血鬼”复活

《诺斯费拉图》剧照 寿含章提供

从9月10日到18日,为了“伯尔尼双年展”这一艺术盛事,各大文艺组织在伯尔尼城中汇集起来。此次,他们自行设计表演节目,在双年展上他们不是彼此的竞争对手,而是聚集起所有的才华来展现这座城市的文艺精神。

今年,伯尔尼双年展的主题是“愤怒”。现代社会,愤怒是一个贬义词,我们更倾向于克制的,礼貌的言行,过于直接和毫不留情的交际方式并不受到欢迎。然而,让我们愤怒的各式诱因却大量存在着。

双年展上,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又复活了。

“愤怒”这一词激发了双年展组委会的灵感,因为它含义清晰和直接。“愤怒”是一种不会让人感到无聊的情绪,这种情绪和坏情绪、缺乏兴趣与恶习无关。围绕着这个主题,双年展组委会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文艺节目,并让这些节目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文艺爱好者,在此基础上今年的双年展还加入了非欧洲的艺术团体,比如来自日本和南美的艺术表演家们。

在所有节目中,一张黑白夸张的海报无疑吸引了很多观众的视线,海报中的人物尖利的十指微张,面色惨白,神情狰狞,他的名字叫做诺斯费拉图(Nosferatu),一个古老的吸血鬼,也许他并没有死,因为最近他在伯尔尼交响乐团的演奏声中又复活了。

无声的银幕时代

《诺斯费拉图》是一部来自德国的经典无声电影,它的制作要追溯到90年前,那个令人怀旧的无声银幕时代。

把电影影像与声音配合的想法,几乎是与电影本身俱生的;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电影都是默片。

有很多电影迷认为随着电影开始有了声音,它们的美学价值已经消失殆尽。默片的视觉质素很多时候都非常高,尤其是1920年代拍摄的。默片非常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好让观众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

播放默片需要现场的音乐,1895年12月28日,在路米亚兄弟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从1910年代开始,很多大城市开始有管乐师或整队管弦乐团。大量的戏剧管乐和调音器,都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情绪。在默片的高峰时期,电影制作是雇用最多乐师的行业。

在有声电影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数以千计的默片,但历史学家估计当中的八、九成已经永远遗失。在二十世纪早期的电影通常使用非常容易起火的硝酸底片拍摄,这种底片需要小心的保存。很多时候,当片子已上映过,很多人都会认为它们已经毫无商业价值,就会草草收存,甚至完全不存。数十年后这些底片已经被压碎成为灰尘。有些会循环再用,但大部份都在戏院火警或腾出空间时销毁了。

吸血鬼《诺斯费拉图》

《诺斯费拉图》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胡特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职员,老板派他去往卡帕希恩山的古堡去见诺斯费拉图伯爵交易一桩房屋买卖,临行前他将深爱的妻子艾伦托付给朋友马丁。经历千辛万苦,胡特终于来到古堡附近的一家旅馆,当旅馆的伙计们得知他要去古堡时都大惊失色。

在古堡胡特见到了面目古怪的诺斯费拉图伯爵。伯爵晚上出现,早晨失踪让胡特产生了怀疑,他决定探一究竟。深夜12点,胡特可怖地发现伯爵居然是个食人血的吸血鬼。他费劲周折逃离了古堡,回家,而伯爵也启程去往胡特居住的小城,因为他买下的房子就在胡特家对面。

诺斯费拉图把自己的棺材装在了开往不来梅的船上,一路传播瘟疫到了港口船已无人生还。诺斯费拉图住进了他购买的房子,恶魔的到来使得小城瘟疫肆虐,越来越多的人死去。

胡特的妻子艾伦偶然看见破解之法,于是决定和诺斯费拉图一斗,她设法引诱诺斯费拉图,拖延时间,直到雄鸡报晓,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诺斯费拉图在阳光下化成了青烟,小城终于得救。

音乐的力量

伯尔尼交响乐团成立于1877年。此次,交响乐团在伯尔尼赌场为这部1922年制作的经典默片进行现场演奏。现场指挥是Timothy Brock,而他本身也是电影作曲家,擅长于为20世纪的默片进行配乐。这次的《诺斯费拉图》是根据海因里希·马施纳(Heinrich Marschner)1828年的《吸血鬼》改编的。生于1795年的马施纳是早期德奥浪漫主义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剧常以中世纪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充满奇幻色彩和神秘气氛。

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贯穿了全作,舞台上的灯光随着黑白电影的开始渐渐暗下来,小提琴和大提琴响起以叙述方式把我们带进了并不遥远的从前。

尽管是恐怖片,但现场带来的感觉与美国和日本的恐怖片完全不同,充满艺术的美感和力度。本以为无声电影有它的局限和欠缺,但是在伯尔尼交响乐团出色的演奏下,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有声对白才生动,才完美,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口人心选的音乐声中,诺斯费拉图从棺材中露出狡黠的一笑,他又活了。

无声电影,也称默片,是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与画面协调的声音的电影。默片技术发明于1860年左右,但在1880至1900年期间,当单卷电影的制作已经变得容易时,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东西。

《诺斯费拉图》是最早的一部吸血鬼影片,由德国天才导演F·W·茂瑙(F.W. Murnau)在默片时代1922年拍摄,该片根据B·斯托克1897年的长篇小说《德古拉》(Dracula)改编,由于版权的原因,茂瑙被迫将吸血鬼的名字改为诺斯费拉图。

影片特殊的摄影风格与饰演吸血鬼的Max Schreck的传神表演(据说他平时生活中也模仿吸血鬼,甚至在棺材中接受记者采访,一度有人怀疑他本人就是一个吸血鬼)使它毫无疑问地成为历史上最具开创性的电影之一。

德国著名导演赫尔措格于1970年拍摄了《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为茂瑙的原作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伊列斯·梅里格(Elias Merhige)也于2000年以茂瑙拍摄此片的过程为基础拍摄了《吸血鬼之影》(Shadow Of The Vampire)。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