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沉默的瑞士人将在中国上演一场不沉闷的瑞士戏

Ohne Rolf
深沉的克里斯托夫和活泼的约纳斯(右) Ohne Rolf

瑞士人不爱说话,看看他们的餐厅、火车车厢,你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寂静无声的。然而谁能想到,他们的沉默,竟然延伸到了舞台上。

约纳斯、克里斯托夫,两位来自卢塞恩的瑞士小伙,将寂静无声的瑞士剧带给了中国观众,尽管演员们一声不吭,但剧目的语言却是中文的,还是标准中文。9月,中国北京、上海、杭州的观众,将一睹瑞士“纸默剧”的真容。

我是一台翻纸机

约纳斯(Jonas Anderhub)和克里斯托夫(Christof Wolfisberg)结成的二人组合被称作“OHNE ROLF外部链接”(没有罗尔夫),他们的表演形式“既可以被当作喜剧、戏剧,也可以被当成是装置作品,”比较活泼的约纳斯说。

至于为什么取名为“OHNE ROLF”,比较深沉的克里斯托夫说:“这是我们的一种幽默,也引人深思。罗尔夫(ROLF)是德语国家一个比较普遍的名字,罗尔夫不在(没有),就给了我们一个空间,让我们可以凭空制造出一个荒诞的‘第三者’”。

他们所创造的不仅是凭空而来“荒诞的第三者”,还有一个“翻篇儿的世界”(Blätterwelt-杂志、报刊的纸质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所有人都不能说话,只能通过一页页的翻纸片儿,才能表达、交流。“我们剧作的名字叫做‘Blattrand’(纸边或页边),这是在我们-沉默的世界,和你们-有声的世界之间”。

相关内容

然而将呈现给中国观众的、长达85分钟的剧目《Blattrand》,所有的纸张都是事先打印好的,就凭翻纸,就能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就能把情节连接得起承转合吗?对此,约纳斯和克里斯托夫无疑充满信心,因为他们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的大德语区,就是靠翻这1000多张纸片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赢得了2014年德国小艺术奖(Kleinkunstpreis)等种种奖项,“我们每年有100多场演出,根本排不过来,”约纳斯说。

总想在你前头

“1999年,我们第一次走上街头,那时我们都搞魔术,想一起演个节目。我们带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别关注我们’、‘请继续往前走’,可越这样,越有人看,”约纳斯回忆道。“我们总是想让观众感到惊奇,这点缘于魔术,”克里斯托夫用颇有质地的嗓音说:“我们总是在自问,我们想在舞台上看到些什么、什么能够让我们感到惊奇”。

就这样,他们开始在空白的海报上写下只言片语,然后用“翻纸”的形式,给观众不断制造惊喜。所有的纸张当然都是事先打印好的,可是观众的感觉,却好像纸上写的,就是俩人临时想起来要说的,充满了幽默和惊奇。

swissinfo.ch:请用5个词,描述你们的戏,魅力何在?

约纳斯:可读,惊奇,革新,清新,逗乐儿。

“在颁奖晚会上,你们也会请主持人上来‘翻纸’,是事先‘串通’好的吗?”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问。“不是”,“那他们能看到纸上写的东西吗?”“不能”,那他们怎么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翻纸?“秘密,”约纳斯说,“绝密”,克里斯托夫神秘地笑笑。在中国演出时,他们也会请观众进入他们的“翻篇儿王国”,或许那时,聪明的观众可以成功“解密”。

swissinfo.ch:请用5个词,描述你们的戏,有何特殊之处?

克里斯托夫:独一无二,(记者:等你们从中国回来,还会是独一无二的吗?克:是啊,我们总是拿这个开玩笑,哈哈);

精简,(媒介的精简,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我们只用纸片);

观众主导;

打印好的即兴演出;

(沉默,思考)

集体阅读经验。

“没有罗尔夫”组合非常享受与观众的互动,2014年瑞士春晚,他们上演了一部浓缩版8分钟的“Blattrand”,不懂中文的哥儿俩在台上亮出一张张写有中文的纸片,他们不能说话,可观众替他们说,“喂”“谁”“你啊”“咋啦”……当全场观众融入其中时,“那真是充满魔力的一刻!”克里斯托夫无限向往地说。

走近中国观众

今年的瑞士春晚,是约纳斯和克里斯托夫首次接触中国观众。6月24日,他们还在温特图尔首演了中国戏剧版《Blattrand》,这都是在为9月中国的演出做准备。在瑞士文化基金会(Pro Helvetia)的协助下,他们将参加北京国际青年艺术节(Fringe Festival),随后还将在杭州大剧院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演出。

“这部戏已经有德文版、法文版和英文版,效果不错。于是我们就想找一种反差最大的语言、文化,最陌生的,看看效果如何,”克里斯托夫介绍说。他们先是对德文版进行了一对一的翻译,在温特图尔首演后,又由至少8名中国人进行了修改和润色,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多的是文化上的,“比如我们有一个‘笑点’,克里斯托夫一边嚼纸,一边说话,德文里我们说‘Sprich nicht mit vollem Mund’(不要边吃边说) ‘,但很多中国人对此并不介意,所以没什么人笑。针对这样的文化差异,我们就要进行修改;修改后对整部剧的节奏又造成了影响,所以还要继续调整、适应。

”尽管在舞台上,甚至在接受瑞士电视台SRF采访时,克里斯托夫和约纳斯都没有说过一个字,但他们对语言的追求,却臻于极致。在与中国翻译讨论时,他们纠结于“第1875行”,是用“该”,还是“想”,对于完全看不懂汉字的人来说,在雷同的原稿和修改稿之间要找到区别,有时无异于在玩儿“找差异游戏”(Finde die Fehler)。面对一行一行反复纠正、在考虑是否将“中国面条”改成“兰州拉面”的哥俩儿,瑞士资讯的记者问到:“你们是不是很担心你们在中国的演出?”约纳斯说:“不,我们只是尽力做到完美”,“我们是完美主义者,”克里斯托夫说。难怪瑞士文化基金会会选择他们,作为瑞士在国际青年戏剧节的代表。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