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的教父教母们

牵着孩子的手,共同帮助他们成长 Keystone

加比瑞拉在喝咖啡时不屑地说:“想让我当她儿子的教母,没门。我跟她又不熟,她无非是想让儿子多收点礼物”。就这样,加比瑞拉拒绝了朋友邀请她作教母的请求。

并不是所有瑞士人都像加比瑞拉这样,在瑞士有73%年龄超过25岁的人已成为教父或教母。

不过经济问题确实也是选择或成为教父教母要考虑的原则之一,因为瑞士的教父母们平均每年要向每位教子送出150-200瑞郎的礼物。

什么是教父教母?

西方的教父教母就社会意义来说有些像中国人所说的义父义母、干爹干妈,当然教父母这一称呼和关系从本质上讲具有着宗教的意义。

在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中,教父教母就扮演着为受洗人作保的角色。古时候,婴儿或儿童受洗后,教父或教母应教导教子在宗教上的知识;而如果教子的双亲不幸死亡,教父母则有责任去照顾教子。

由于宗教意义在现代西方社会中逐渐为人们所忽视,而且儿童的福利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好,教父母正在失去其原有的宗教意义。不过在瑞士,其实际意义还是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适当地帮助亲生父母教养子女。很多教父母都会定期与教子女接触,并适时送上礼物,部分承担起协同抚养的责任。

还有些瑞士人会通过如世界展望会(World Vision)等相关机构与发展中国家的孩子建立起助养的关系,在经济上担负起其教育的责任,并与其定期保持联系,这种关系也被称作Patenschaft(教父母监护关系)。

瑞士教父母现状

瑞士民意调查机构gfs苏黎世接受世界展望会的委托,用代表性民意测验的方式,对瑞士教父教母的传统进行了调查。

在瑞士超过25岁的人群当中,有73%的人已成为教父或教母,这在瑞士的德语和法语区没有区别。女性似乎更热衷于这种关系,因此瑞士有78%的教母,却只有68%的教父。

年龄、性别、是否有亲生子等都是影响是否成为教父母的因素之一。80%已经自己有孩子的父母,还有余力再当回教父母。大部分教父母子女关系发生在亲戚圈中,比如孩子的叔叔、阿姨会被选为孩子的教父母。但闺密、哥们儿也会成为朋友子女的教父母:与老一辈相比,在25-44岁年龄群中,父母都会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圈定”养父母。

这种模式的优点很明显,认了“教父母”朋友之间会“亲上加亲”,互动会增加;而且正当年的教父母们,在给孩子礼物时,自然绝不会“小气”。不过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迪亚兄妹俩,其教父教母都是父母当初的好朋友,可10年过后,物是人非,因搬迁等原因教父母与父母之间联系已断,协同教育子女更是无从谈起。

并不形同虚设

“教父”、“教母”,这个称呼往往并不是名义上的,gfs苏黎世的调查显示:56%的教父母定期与教子联系,每年4-6次,而16%的教父母甚至每周都有交往。

在交往方式上,90%教父母照顾孩子的方式是“到家里坐坐”,这是最经常发生的;女性和法语区人与教子的联系最多。有趣的是,本身无子女的教父母,与教子的交流比较多,他们大概把教子女当做自己的孩子了。

另外在物质上,送给教子女礼物在瑞士非常普遍,平均每年每个教子女会收到150-200瑞郎的礼物。而且收入越高的教父母,其礼物也越昂贵,所以开头加比瑞拉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无子女的教父母在送礼物上更是明显比较大方。

51%的教父母会担负起部分抚育任务,特别是在减轻亲生父母负担、帮助孩子成长方面。艾迪和丹尼尔两位教父就经常在教子生日时送上比较贵重的礼物,平常也会邀请他们到家里小住;而教子对他们也产生了不一般的感情,有时会送些自制的小礼物,有时撒娇般地讲着学校的趣事,倒也其乐融融。 而当教子女在就学遇到困难时,教父母也往往会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帮助对那些多子女家庭来说,确实都是有力的支援。

慈善性教父母

在调查中,60%的被问询者对与发展中国家的孩子建立“教父母”关系表示认同,只有25%表示反对。事实上有15%的人已经在第三世界国家助养了教子。

德语区的人认为私人的教父子(母女)关系比慈善项目下的这种关系更有意义,而法语区的人则认为两者都很有意义。看来在瑞士,无论是在私人领域还是慈善领域,教父母这种协助培养孩子的传统,还将延续下去。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

1947年,一名年轻的美籍记者卜皮尔(Bob Pierce)博士来到中国。

在他离开中国之前,在厦门见到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名叫白玉。她因听了卜皮尔的话,要求上学,被爸爸打了一顿,还被赶出家门。

卜皮尔将身上仅余的五元交给韩家宝女士,此后他按月寄往中国五元钱,用以帮助韩女士继续照顾白玉。

从此卜皮尔目睹了无数儿童的需要,终于在1950年成立了世界展望会。而这五元,亦为日后的助养儿童计划定下了雏型。

2009年8月6日-22日之间,gfs苏黎世研究所对在瑞士居住的1030名25岁以上的成年人通过电话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

世界展望会(香港称宣明会)是一个国际性基督教救援及发展机构。

援助项目以儿童为中心,为其家庭及社区带来长远改变。

援助不分宗教、种族及性别。

如今,世界展望会在全球约100个国家中都有儿童服务工作的工作点,每一年有超过1 亿人,包括无家可归、饥饿、患病和心灵受创的儿童和人群受到帮助。

世界展望会运用超过90%以上的善款收入用于救援及社区发展,是全球最大的儿童关顾机构之一。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