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的”原味”二胡

王晓京在难民日的音乐会上 ͼ£ºÊÙº¬ÕÂ

6月16日曾是瑞士一年一度的“难民日”,居住在瑞士的难民不仅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安身之地,并且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角色,重新拾起生活的乐趣。

这一天,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家在卢塞恩Kapellplatz一所小教堂前的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安宁的小城卢塞恩因为音乐和不同族类的人群,又再一次沸腾了起来。音乐与人共欢,无论你是富裕还是贫穷,无论你的肌肤是什么颜色,故乡在哪里。

红色的Caritas救助协会

Caritas是这次音乐会的主办单位。在音乐会上能见到许多身穿红色T-Shirt的工作人员,他们胸前挂着“我们同心协力(Wir bleiben solidarisch)”的工作牌,身上的普遍特点是微笑和耐心。

瑞士的民主和人性在全世界早已闻名,而Caritas便是这个国家民主精神的具体表现。Caritas对于贫穷、疾病、失业、避难等等伸出的援助之手并不仅仅局限于瑞士境内,而是早已抵达世界50多个国家。

王晓京来了

在音乐会上,记者闻讯中国的王晓京也来了。多少年以前,京城有个好戴眼镜的经纪人,他跟玩摇滚的崔健、“指南针”交过火,与陈琳不欢而散,把罗琦卖到香港…没错,他就是有“中国第一个经纪人”之称的王晓京。

12点王晓京准时到场,却是一个圆脸女孩,穿着孔雀蓝旗袍,携着她的二胡,原来此人非彼人,这个王晓京有着一脸的古典。

“原味”乐团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王晓京的“原味”乐团,那就是“春天”。“原味”的每个音素都带着清新和活力,展现的是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

“原味”乐团成立于2004年,由二胡演奏家王晓京协同瑞士和希腊音乐家,在中国古典二胡的基调上和谐添入西方的吉他和打击乐器,使不同音乐元素能够相映成辉,犹如中国食谱中一道芳香的“火锅”,使音质单纯,个性突兀的二胡能变幻出不同的音乐诉念。

王晓京讲求在保留中国传统原味的基础上,和谐添入西方音乐元素,以此让西方听众能在不陌生的环境下接受中国的古典美。

现场采访

音乐会上,swissinfo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刚结束表演的王晓京女士。

swissinfo:中国传统音乐在瑞士的接受程度如何?

王晓京: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了解不多。西方听众需要在不陌生的音乐环境下才容易接受中国传统音乐,这就要靠我们的改变。

swissinfo:国内的音乐家需要怎样的改变才能走向国际,让世界更多的听众开始欣赏中国乐?

王晓京:西方元素的加入是不可避免的。东方乐器的音质是单线条的,讲求的是意境,而西方音乐的立体感很强。这种改变必须是建立在对彼此文化早已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种改变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从一种和谐走向另一种和谐的变通。

swissinfo:请问对瑞士本土音乐有什么看法?在与西方乐人合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因文化差距引起过误会和不快?

王晓京:其实大多数国家目前都在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本土音乐的衰败和欧美流行乐的冲击。

误会来自于文化间的不了解。我在瑞士居住了10多年,并且在世界巡演的过程里开阔了眼界与胸怀,对德语的掌握也已到达一定程度,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只有愉快与平和。

swissinfo:最后,您对在瑞士的难民有什么看法?

王晓京:难民能够在瑞士脱离战乱和贫穷,但是他们的生活依旧是不容易的,因为不能很好融入社会。我很高兴今天的音乐会能让很多人走出家门,彼此进行沟通和了解,这是一个和谐愉快社会的前提,和做音乐是一样的。

swissinfo外援记者 寿含章

2007年6月16日是瑞士一年一度的“难民日”。

今年的口号是“Stopp Ausgrenzung”(消除排斥)。

2006年,共有10537难民来瑞士寻求避难。

过去十年间,平均每年25860难民来瑞士,1999年曾达到48057人。

根据瑞士联邦移民局(BFM)的数据,在所有避难申请的人员中,只有10%的人被裁定为难民。

王晓京,自八岁起开始学习演奏二胡,毕业于南京音乐学院。

毕业后便开始了自己的二胡之旅,从中国南方到内蒙,又从东方再到西方。

直到这几年在瑞士的居住,让她得以机会与瑞士音乐家合作,在合作伙伴Marc Halbheer(鼓手)和Theo Kapilidis(吉他手)的合力下,王晓京的二胡不再只是纯粹的中国古典的演绎,而融通成了添入不同音乐和文化元素的“世界音乐。”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