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被謀殺之前,馬爾他記者Daphne Caruana Galizia一直面臨著眾多法庭案件的壓迫。
Afp
在瑞士,就像在歐洲其他國家和美國一樣,針對已經被廣泛削弱的揭露經濟犯罪的媒體的壓迫和審查正在加強。約30個非政府組織對這些威脅到言論自由的“法律攻擊”提出警告。
此内容发布于
2021年05月20日 - 12:15
Samuel Jaberg
我管理一个多语言团队,专门负责报道瑞士海外侨民事务,为他们提供参与瑞士政治生活所需的信息。
在纳沙泰尔和伯尔尼学习政治学后,我在SwissTXT和瑞士法语广播电视台RTS开始了我的多媒体新闻职业生涯。我自2008年起在瑞士资讯工作,担任过多个新闻和管理职位。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對於Marie Maurisse和François Pilet來說,法庭上訴簡直忍無可忍:1月底,該沃州專門報導經濟犯罪的通訊雜誌《哥譚市》的這兩位創始人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裡,第五次被告上法庭。他們犯了什麼罪?他們是想針對一個日內瓦資產管理經理的違法行為,該經理企圖隱瞞一個外國富有“慈善家”的不光彩資金。
發出你的聲音!
瑞士資訊SWI #Meinungsfreiheit-Serie(#言論自由系列)
原則上,《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和《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1966年)都在第19條中寫道:“任何人無論國界,都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尋求、接受和傳遞各種消息和思想的自由,無論是口頭的、書寫的、印刷的、通過藝術或他所選擇的任何其他媒介。”
在歐洲,《歐洲人權公約》(1950年)確認言論自由是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權利(第10條)。瑞士在1999年的憲法第16條中規定了這一基本自由。
然而,在實踐中,還存在許多爭議。許多國家政府非但不保護言論自由的權利,反而越來越多地壓制它。有些地方的個人和團體利用 “言論自由”一詞為歧視性和仇恨性的言論辯護。儘管言論自由是一項普通的權利,但並不是一項絕對的權利。保障和使用言論自由是兩回事。
在這個新系列中,瑞士資訊SWI swissinfo.ch圍繞言論自由的不同角度、挑戰、觀點和發展(包括全世界和瑞士)進行專題報導。
我們提供一個平台,讓民眾參與表達對這一話題的看法,邀請著名科學家進行分析,並報導發生在地方和全球的變化。當然,我們也邀請讀者參與我們組織的春季討論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位嫌疑人在報導中按照瑞士嚴格的姓名公開規定被用了匿名,但法官說,文章中存在報導對像被認出的風險,因此禁止發表。 Maurisse說:“這是嚴重的限制新聞自由行為,是不折不扣的審查行為。”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我們為什麼需要新聞自由?
此内容发布于
2019年10月30日
捍衛信息自由是“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根本價值。為了紀念瑞士資訊swissinfo成立20週年,我們重點報導該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以及其對新聞自由受到前所未有之挑戰的憂慮。
更多阅览 我們為什麼需要新聞自由?
Maurisse和Pilet堅信他們是正確的,但他們還是放棄了。 “我們已經支付了3000瑞郎的訴訟費,我們既沒有錢也沒有精力去上訴。所以我們決定不發表這些資訊,”Maurisse說。
“寒蟬效應”
瑞士意大利語區大學媒體法教授Bertil Cottier注意到,瑞士司法對媒體的震懾在增加:“即使記者最後贏了,這些法庭訴訟案件也讓人感到精疲力竭和畏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寒蟬效應’:利用司法威力阻止媒體專業人士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以前
下一个
“無題”:Sara Qaed是一位來自巴林的漫畫家,居住在英國。她的日常漫畫涉及難民、婦女、貪汙、權力、人類生存和矛盾等話題。
Sara Qaed
“把言論自由放入畫框裡,不是件簡單的事。” André-Philippe Côté是一位加拿大舞台設計師和漫畫家。他以漫畫出名。他為日報和諷刺性雜誌畫畫。他每年出版自己的最佳漫畫集,他的藝術作品經常在大型展覽中展出。
Côté
印度漫畫家Rachita Taneja是Instagram上女權主義網絡漫畫 “Sanitary Panels”的創始人,主要對政治、社會和文化話題發表評論。 2020年12月,Taneja的刑事案件被立案。據稱,她曾用一幅漫畫暗示印度最高法院對執政的印度人民黨懷有偏見。
sanitraypanels
王立銘,筆名 “叛逆的胡椒”,是一位以反共產主義諷刺漫畫聞名的中國漫畫家。這位新疆人因嘲笑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而多次受到政府的追捕。自2014年以來,他一直無法回中國,因為這對他存在危險。
Rebel Pepper
“緬甸武裝部隊血染的一天”,也是王立銘的作品。 2017年6月,他開始在美國為RFA自由亞洲電台擔任全職政治漫畫家。
Rebel Pepper
“從天安門到香港”:Patrick Chappatte,有著瑞士-黎巴嫩血統,為《先驅論壇報》、《明鏡周刊》和《紐約時報》等知名國際媒體作畫。後者在2019年決定停止刊登新聞漫畫。自2010年以來,作為世界公民的Chappatte一直擔任和平漫畫基金會的主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科菲·安南是這個瑞士基金會的靈感來源和榮譽主席。
Chappatte
Angel Boligán Corbo來自古巴,1987年畢業於哈瓦那的美術專業。自1992年以來,他一直住在墨西哥,在那裡他作為漫畫家為《環球報》、《Conozca Más》雜誌和政治雜誌《El Chamuco》工作。他也是CartonClub機構的創始人,該機構發行政治漫畫。
Boligan
日本漫畫家山野紀夫在法國生活了十年,在那裡他導演了一些短片。回到日本後,他在日本周刊《AERA》上每週發表一幅漫畫。每年他都會在世界各地旅行兩個月,用他的漫畫宣傳寬容與和平。
No_Rio
“審查制度-復活”:40多年來,Arnaldo Angeli Filho專門為《聖保羅頁報》和巴西的Universo OnLine(UOL)擔任政治漫畫家。他還為網路和卡通網絡創作了動畫漫畫。他曾16次被評為巴西最佳漫畫家。
Angeli
Hani Abbas 是一名敘利亞-巴勒斯坦漫畫家,1977年出生於敘利亞的巴勒斯坦難民營耶爾穆克。 2012年在Facebook上發表一幅漫畫後,他不得不逃離敘利亞,在瑞士尋求庇護。此後,他在瑞士定居,繼續在漫畫中譴責戰爭的暴行。
Hani Abbas
“紐約時報不再有政治漫畫”:Marco De Angelis是意大利記者、社論漫畫家、許多兒童書籍的插圖作者和平面設計師。他於1955年出生在羅馬,從1975年起在意大利和國外的200家報紙上發表文章。多年來,他是《共和國報》、《人民報》和《消息報》的記者和漫畫家。他是網絡雜誌《Buduàr》的主編。 CartoonArts International和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2019年前)在全球範圍內發行其作品。
M. De Angelis
“首先給我的作品從1到5打分”:自學成才的漫畫家Aleksey Merinov自1988年以來一直在莫斯科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工作。他為政治書籍繪製插圖,如《刑法》、《稅法》或弗拉基米爾-普京的語錄集。
Aleksey Merinov
“他先畫的”:David Pope在80年代中期開始為澳洲各種涉及勞工運動和環境運動的出版物畫漫畫。作為一名自由職業漫畫家,他以筆名Heinrich Heinz作畫。自從2008年成為《堪培拉時報》的工作人員後,他就以自己的名字出版。
Pope
“我決不能,決不能畫,決不能畫穆罕默德……”: Jean Plantureux或稱Plantu,於1972年在《世界報》上發表了他關於越南戰爭的第一幅漫畫。從那時起,他就成了許多媒體的頭條新聞。 2006年,他與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紐約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在那裡成立了 “和平漫畫”。
Plantu
有能力僱傭業界頂級律師的商人和財政薄弱媒體之間的對峙變得越來越傾斜。 “一家地方媒體或像《哥譚市》(Gotham City)、《有益大腦》(Bon pour la Tête)或《共和國》(Republik)這樣的新獨立媒體無法支付幾千瑞郎的賠償金。但恰恰是這些小媒體為新聞界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做出了貢獻,”科蒂埃說。
《哥譚市》創始人Marie Maurisse和François Pilet經常被那些為了避免在媒體出現自己名字的富商上訴到法院。
swissinfo.ch
在其他四起案件中,《哥譚市》成為所謂“超級臨時措施”的目標。這些措施允許法官禁止發表文章,通常是在文章出現之前;而且不需要諮詢媒體人員的意見,只要對申訴人存在名譽直接受損的風險。 “這是一個一般在緊急情況下才會動用的強有力法條,但卻被完全濫用在這裡,”Pilet說。
一個審查的工具
雖然法院認可公眾的資訊利益,並最終允許了文章的出版,但這些案例還是留下了痕跡,在兩個案件中,原告未支付勝訴方的法律費用。 “2020年,我們總共支付了近20’000法郎的法律費用,這大致相當於我們整個團隊一整個月的薪資,”Maurisse說。
雖然他們揭露貪汙、貪污和洗錢的決心並未減弱。但 《哥譚市》創始人還是變得謹慎了。 “我們不可能每次都迎戰,如果我們知道會遇到麻煩,有時就算了。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屏蔽,”Maurisse說。
這種現象並不僅僅發生在瑞士。在美國,越來越多的記者成為所謂針對“公眾參與的策略性訴訟”(SLAPP-Klagen)的目標。這些是濫用法律的訴訟,目的是在公開辯論中壓制批評言論,也可以被用來向媒體專業人士以及學術界或非政府組織的人員施壓。 SLAPP訴訟也已迅速蔓延到了歐洲和自由民主制度的中心。
“我們不可能每次都迎戰,如果我們知道會遇到麻煩,有時就算了。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屏蔽,”
Marie Maurisse, 《哥譚市》創始人之一
記者無國界組織和其他約30個非政府組織於3月底啟動了一個平台,在歐洲範圍譴責和打擊“利用法律程序恐嚇和壓制批評聲音的行為”。 5月18日,這個新聞自由組織將向那些對媒體從業人員提起最多訴訟的公司和政治人物頒發“可恥獎”。
提高法院對新聞自由的認識
這一倡議的觸發事件之一是2017年10月馬爾他記者Daphne Caruana Galizia被謀殺案例,她當時正在調查貪汙事件。 “在被謀殺之前,她大約是50個法律訴訟的審判對象,”瑞士記者無國界組織秘書長Denis Masmejan說:“她在法庭裡花費了大量時間,可想而知這對她的調查產生了多大的制衡力。”
雖然這樣明目張膽的案件尚未在瑞士發生,但Masmejan認為,瑞士的司法部門需要加強敏感度。 “法律必須要擴展,尤其要對過去的審查措施進行反思。法官必須從有利於媒體專業人員和尊重新聞自由的角度出發,運用法律,”她說。
1984年聯邦委員會通過的臨時和超級臨時措施明確規定了適用於媒體的更嚴格條件,因為這些措施涉及到新聞自由的核心。 “但它們往往導致了政治、司法和媒體之間的矛盾,”Cottier說:“2019年再次出現了這種情況,當時幾位講法語的議會議員,試圖禁止出版提及到他們的文章或書籍。”
預付的律師費
《哥譚市》創始人提出,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修改法律,要求在申請啟用超臨時措施時,提供財務擔保,就像在其他的法院程序中一樣。 “這將確保原告(通常是居住在國外的富商)承擔被起訴媒體的法律費用,”Pilet說。
為了支付訴訟費用,不危及這個尚且年輕的平台的生存,兩位《哥譚市》創始人 François Pilet和Marie Maurisse向一個慈善組織求助,得到了財政支持。兩人決心繼續揭露那些將他們告上法庭的富人不願透露的真相。
處於瑞士金融基地醜聞的中心
瑞士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起挪用公款案件的司法調查中心: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1MDB(馬來西亞)和委內瑞拉。
“隨著針對歐洲納稅人的銀行保密制度的終結,許多銀行將其重點業務轉向新興市場,同時也面臨非常高的涉及貪汙、貪污和洗錢的風險,“哥譚市的聯合創始人François Pilet說。
2020年9月,《哥譚市》揭露了扣押9億美元贓款的事實,在安哥拉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些錢屬於一個與前總統José Eduardo dos Santos政府關係密切的商人。
幾乎每個星期,瑞士都會收到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法律援助請求。 《哥譚市》從這些公共數據源中收集素材,然後發送給該出版物的訂閱戶分享,其中包括銀行、律師事務所、非政府組織、媒體以及司法機構和聯邦機構。
作為合作夥伴,瑞士資訊swissinfo.ch每月出版一篇《哥譚市》文章,非常受國際受眾歡迎。
(譯自德文:楊煦冬)
Sibilla Bondolfi
该故事中的文章
阅读更多
下一个
以前
相关内容
《查理周刊》還在,查理精神已死
此内容发布于
2020年01月07日
2015年1月7日,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十数位编辑部成员倒在恐怖分子的枪口之下。瑞士新闻漫画家Thierry Barrigue认为,《查理周刊》没有死,但它的精神已不复存在。他的视角不甚乐观。“恐惧已经赢了,”他说。
更多阅览 《查理周刊》還在,查理精神已死
相关内容
新聞自由成了瑞士外交政策的試金石
此内容发布于
2019年09月11日
去年一位著名沙烏地阿拉伯專欄作家慘遭暗殺,瑞士不參與共同譴責的決定,令新聞記者及捍衛他們的活動家心生疑惑:伯恩…
更多阅览 新聞自由成了瑞士外交政策的試金石
相关内容
我們為什麼需要新聞自由?
此内容发布于
2019年10月30日
捍衛信息自由是“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根本價值。為了紀念瑞士資訊swissinfo成立20週年,我們重點報導該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以及其對新聞自由受到前所未有之挑戰的憂慮。
更多阅览 我們為什麼需要新聞自由?
相关内容
透明国际:在打击腐败方面,瑞士依然任重道远
此内容发布于
2021年02月06日
透明国际最新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显示,瑞士被认为是公共部门腐败程度最低的国家。然而,该非政府组织表示,瑞士在防止腐败方面依然任重道远,在政治游说和洗钱领域尤其如此。
更多阅览 透明国际:在打击腐败方面,瑞士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内容
安哥拉官二代的黑钱在瑞士遭调查
此内容发布于
2020年10月19日
日内瓦司法部门冻结了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圣维森特(Carlos Manuel de São Vicente)账户中的9亿多瑞士法郎,他涉嫌欺诈和洗钱。这些司法程序在安哥拉一直无人知晓,直到在哥谭市被曝光。此后,这名安哥拉商人一直身陷囹圄。
更多阅览 安哥拉官二代的黑钱在瑞士遭调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