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瑞士媒体:中国眼线潜入日内瓦联合国总部监视恐吓异见人士

中国政府通过“跨国镇压”恐吓和监视其反对者,相关活动也出现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
中国政府通过“跨国镇压”恐吓和监视其反对者,相关活动也出现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 Keystone-SDA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一项调查证实:中国政府通过数十家伪非政府组织(又被称为“官办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监视并恐吓持不同政见者;瑞士人通过希音网购的廉价服装大多生产于广州郊区某地的“希音村“ ,那里一千家无名服装加工厂的工作条件堪忧;苹果公司计划最早于明年将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苹果手机的生产转移到印度,这是苹果公司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采取的行动。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潜入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对反对者进行骚扰

瑞士法语日报《日内瓦论坛报》(La Tribune de Genève)4月28日发布题为《间谍、恐吓和冒牌非政府组织:中国潜入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对其反对者进行骚扰》的文章,就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CIJ)一项名为“中国目标”(China Targets)的国际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北京将其镇压机器延伸至瑞士,而其压制的首要目标便是人权捍卫者,”文章描述道,“与中国政权关系密切的非政府组织在万国宫的走廊里监视和骚扰批评中国政权的人,且未经后者授权就对他们进行跟踪拍摄。” 2024年1月,在中国接受人权理事会审议期间,至少有四名反对派人士和活动人士曾被拍照或骚扰。

“人权活动人士的相貌、声音、姓名和身份都会被中国官办非政府组织收集起来,然后交给中国政府。如果这些人返回中国,他们将面临迫害。”

Renée Xia,美籍华裔人权活动人士

中国政府通过“跨国镇压”恐吓和监视其反对者,“而具体手段多种多样,从绑架持不同政见者到拍摄公路上的示威者”。来自许多国家的受害者证词和当局的调查证实了这一情况。但中国政府对此提出质疑。

“中国尊重国际法和其他国家的主权。‘跨国镇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指控,是少数国家和组织捏造出来诋毁中国的。”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

文章指出,在瑞士-尤其是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中国的跨国镇压“没有采取粗暴的手段,只有持续的监视-其目的是小剂量地灌输恐惧,就像中国的酷刑一样”。而伪非政府组织-实则为”官办非政府组织” (GONGOs)-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目标”调查发现了59个中国此类组织,“它们在联合国拥有正式的非政府组织地位……由于得到了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专制国家的支持,它们拥有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进入人权理事会的特权。”

2024年1月,中国接受人权理事会审议期间,这些组织就通过垄断会场座位的方式,压倒性地控制了审议过程。随后,这些组织还在安理会及其后台为中国人权成果大肆宣传。

多年来,中国还一直对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不断施加压力。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自2015年起便已停止向中国政府告知持不同政见者的姓名。但直到2019年,中国还一直要求联合国提供相关信息。(Tribune de Genève外部链接/法)际,瑞士必须再次审视这一问题。(NZZ/德)

瑞士人买到手的希音产品很有可能制造于广州郊区某地的“希音村“。
瑞士人买到手的希音产品很有可能制造于广州郊区某地的“希音村“。 Copyright 2023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究竟谁在为时尚网店希音Shein制作服装?

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于4月28日发布文章《究竟谁在为时尚网店希音Shein制作服装?》,揭示了“这家深受全球青少年喜爱的在线零售商”的生产链情况。

6瑞郎一件的上衣、12瑞郎一条的牛仔裤:在瑞士能买到的这些希音服装很有可能是在广州郊区某地的“希音村“缝制的。这里有超过一千家无名服装加工厂,其中大部分是专门接希音的订单。

《新苏黎世报》采访了的当地工人,他们匿名透露,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点,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日。这些工人每月领取计件工资相对较高:至少8000元人民币,大约是广州法定最低工资的三倍。广州当局知道希音工厂的恶劣工作条件,“但他们却视而不见……中国已经有太多的失业人口,只要有人能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就会感到高兴。”

像“希音村”工人那样的长时间工作在广东是很普遍的。许多工厂的利润极其微薄,如果遵守法定的工作时间,就赚不到钱。“但我们不会接受这一点,”中国劳工通讯负责人韩东方表示,“人们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的。”

“像希音工厂那样的长时间工作在广东是很普遍。许多工厂的利润极其微薄。 如果他们遵守法定的工作时间,就赚不到钱。工人也接受这些条件,因为否则他们也赚不到钱…… 但人们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的。”

韩东方,中国劳工通讯负责人

希音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小批量订购,快速交货”:测试新设计时,该公司最初会订购100到200件少量产品,如果客户反响好,供应商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产量并交付大量产品。

目前,希音面临Temu的有力竞争。而特朗普对800美元小额商品关税豁免的废除更是让希音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此前,美国业务占该公司总业务的近三分之一。有鉴于此,希音正在将巨大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新苏黎世报》在采访希音村一位供应商时,就遭遇警察干预。“当地政府知道西方对广东省工厂生产条件的批评,显然他们警告过许多工人,不让其与外国人交谈。”(NZZ外部链接/德)

苹果公司计划最早于明年将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苹果手机的生产转移到印度。
苹果公司计划最早于明年将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苹果手机的生产转移到印度。 Copyright 2023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苹果公司计划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

4月25日,瑞士首家街头小报《一瞥报》(Blick)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透露,苹果公司计划最早于明年将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苹果手机的生产转移到印度。这是苹果公司针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的贸易战采取的行动。

苹果公司的目标是,到2026年底,将每年在美国销售的6000多万台iPhone手机全部转到印度生产。这意味着印度的iPhone产量将翻一番,从4000万部增加到8000万部。苹果公司已在中国投入巨资近二十年,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生产线,但由于与中国的贸易争端,苹果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特朗普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苹果公司回到美国生产iPhone,但这会导致设备价格大幅上涨。

如果苹果公司在美国生产iPhone,那么一台苹果手机的价格将达到3500美元。

投资公司Wedbush的一位分析师警告

近年来,苹果公司已经提高了在印度和越南的产能,现在整个系列的产品都可以在印度组装。但大部分iPhone仍在中国生产,几十年来,苹果公司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合同制造商和供应商网络。

特朗普在4月份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提高到145%。不过,白宫不久后又明确表示,这只是暂时的。关税争端到底会带来什么结果目前完全没有定论。(blick外部链接/德)

参与调查

我们希望您能配合我们完成一份关于《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每周短讯的调查,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

您的反馈将用于改进我们的内容。只需5分钟。调查均可匿名进行。

回答调查问卷外部链接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一组原子钟将在太空实测爱因斯坦效应。

相关内容

爱因斯坦效应太空实测,瑞士高精度仪器助力探索

此内容发布于 4月21日,欧洲空间局(ESA)将一组原子钟送入太空。它将被接驳在国际空间站(ISS)上,用以测试重力对时间流逝的影响。瑞士也参与了这项“空间原子钟组”(ACES)计划的研发。

更多阅览 爱因斯坦效应太空实测,瑞士高精度仪器助力探索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2012年,成龙现身戛纳电影节。

相关内容

成龙将摘得洛迦诺电影节荣誉金豹奖

此内容发布于 今年夏天,洛迦诺电影节(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将向成龙颁发荣誉金豹奖,以表彰这位“既是当代亚洲电影的重要人物,也是重新定义好莱坞电影规则的影响力人物”。

更多阅览 成龙将摘得洛迦诺电影节荣誉金豹奖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Luigi Jorio

为了避免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您的国家做了什么?

欧洲人权法院裁定,瑞士没有采取足够的气候行动,侵犯了其公民的基本权利。您认为自己“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得到尊重了吗?

14
30 留言
查看讨论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5月8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