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瑞士前联邦主席与普京和金正恩一同亮相北京阅兵-对瑞士来说是一桩丑闻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瑞士前联邦主席毛勒应邀前往北京阅兵,此举未经官方授权-联邦外交部并不知情,该丑闻会对瑞士构成潜在损害;特朗普改口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称这符合美国的利益;机器人取代儿童:中国控制人口结构变化的方法“基于算法“,而不是基于生育数量。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瑞士前联邦主席与普京和金正恩一同亮相九三阅兵对瑞士来说是一桩丑闻
瑞士公共服务机构-瑞士德语广播电视SRF于8月28日发布消息(德)外部链接:瑞士前联邦委员乌力·毛勒(Ueli Maurer)决定前往中国参加九·三阅兵式。此举引发外界关注,尤其是因为他的这次出访未经官方授权-联邦外交部并不知情。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他可以接受这样的邀请。但毛勒在瑞士并非普通人……在中国,他会被视作前瑞士联邦主席和财政部长…… 中国媒体很可能将此描述为瑞士派代表出席。”
Ralph Weber,巴塞尔大学欧洲全球研究教授
瑞士政府并未收到此次中国阅兵的正式邀请。Weber认为瑞士对此几乎可以感到庆幸-这让他们免于做出艰难的决定。“毛雷尔的访问决定显然是独立做出的,”Weber指出,“在过去,前联邦委员都是经过授权后才会去中国参加政治活动。”
这位专家表示,阅兵的宣传意义格外突出:政客出席的场景表明北京在全球政治中的地位。在中国,前政客也被视为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瑞士等民主国家,前政客的影响力通常较小,“但这一事实在中国看来不足一提。”
“中国会很感激一位来自西欧的前高级政治家出席阅兵。这赋予了其活动更多的国际合法性。”
Mark Balsiger,政治学家(摘自nau.ch/德外部链接)
近日,前联邦委员莫里茨・洛伊恩贝格(Moritz Leuenberger)通过《每日导报》(Tages Anzeiger)表达了严厉的批评(德)外部链接,指责毛勒的决定“违背了瑞士的利益”和“所有谴责侵略乌克兰战争的瑞士人民的坚定立场。
在该报的另一篇相关报道(德)外部链接中,瑞士社会民主党议员Fabian Molina指责说,毛勒此次与普京和金正恩等独裁者一同亮相是一桩丑闻,对瑞士构成潜在损害。
“前联邦委员毛勒并非首次展现他对威权政权的崇拜…… 毛勒竟然想与普京同席而坐以显示自己的重要,这令人尴尬。”
Fabian Molina,瑞士议会国民院社会民主党成员
Molina有意提交一项议员动议,以规范前联邦委员的外交官身份:前联邦委员目前终身持有外交护照,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们出国是在执行公务,即使有时是纯粹的私人活动。
毛勒在任期间就以其亲商的对华政策而闻名。《每日导报》(德)外部链接还写到:在欧洲,除了普京之外,只有亲华的白俄罗斯、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总统出席阅兵式。
特朗普改口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称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于8月28日发布题为《特朗普改口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称这符合美国的利益》的文章。“这是典型的特朗普式的突然改变”。
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5月宣布,政府将“积极吊销”中国学生的居留许可,包括那些与共产党有密切关系或在“关键研究领域”活跃的学生。
而近日,特朗普在一次总统阁会议上表示,美国将欢迎60万中国学生-这是2023/24学年美国大学实际入学人数的两倍多。
文章分析认为,特朗普在平衡一个困扰所有西方大学的问题:这些大学依靠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来捍卫其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而且,他们在经济上也需要国际学生。“去年,中国学生为美国带来了约140亿美元的收入。”
“大多数来自中国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都为美国带来了好处。”
美国联邦调查局
但也有少数“害群之马”故意窃取知识、抄袭材料、监视其所在院校,从而为中国提供了便利,文章写到,在国际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像中国这样的威权国家正在刻意利用西方国家及其院校的开放。
《新苏黎世报》提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去年提出的“在开放与防御之间找平衡”的折中方案:对“那些研究可用于军事目的技术、具有军事背景或来自出口限制国家的”硕士以上学生、研究人员和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安全审查。而为了尽可能地维护研究自由,基础研究被排除在外。(NZZ外部链接/德)
机器人取代儿童-中国应对社会萎缩迟来的计划
《新苏黎世报》(NZZ)8月底发布的、题为《机器人取代儿童-中国应对社会萎缩迟来的计划》的文章指出,中国正急速走向一场人口灾难: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幼儿园入园儿童数量减少了25%。而中国控制人口结构变化的方法“基于算法,而不是基于生育数量”。
人口结构的变化使中国社会面临着与日本或欧洲社会同样的双重问题:第一,谁来照顾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第二,在年轻人就业、消费、创业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谁来保障经济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中国政府执行双轨战略:一方面推出家庭友好型措施,另一方面推进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通过了一项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共产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痴迷于科技。科技代表着进步,旨在彰显其优于西方的优势。在中国,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工具的无处不在,表明党正在引领人民走上承诺的现代化和全球霸权之路。”
《新苏黎世报》
在中国文化中,子女要身体力行地照顾父母。但未来谁来照顾老龄化一代呢?他们可能只有一个子女,甚至一个子女都没有。北京大学人口统计学家李建新在一篇科学论文中写道,20到30年后,家政和护理机器人应该能够照顾老年人。他甚至认为,人工智能还可以承担情感角色。
《新苏黎世报》最后写到,中国政府能否借助家庭友好型政策和人工智能来扭转人口危机,仍值得怀疑。“这很可能仅仅是控制损失的手段… 几年或几十年以后,中国将不得不意识到:自己未富先老。”(NZZ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涉嫌贩运中国籍性工作者,瑞士五人遭起诉
相关内容
2024年瑞士最受欢迎的婴儿名:Emma和Noah
相关内容
来瑞移民人数下降,服务业仍为主力吸纳
相关内容
瑞士药监局警告:警惕危险的减肥产品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9月11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