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科研人员揭示乳腺癌转移背后的机制

弗里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ibourg)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定类型的白细胞会助长乳腺癌转移灶的形成。该大学表示,这一发现可能对新疗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弗里堡大学在周一(2月19日)的一份新闻稿中写道,虽然及早发现和现代疗法为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康复的良好机会,但大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癌细胞的转移。
转移性癌症干细胞有能力脱离原有肿瘤并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从而助长了癌症的扩散,令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相关内容
年轻人癌症患者数量几乎翻倍
肿瘤内部及其周围的炎症会助长癌细胞转移的发展。由库尔齐奥·吕埃格(Curzio Rüegg)领导的科研团队现在辨认出一种将这类炎症和癌细胞转移灶的生成联系起来的新机制。科研人员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所谓的粒细胞(granulocytes,一种在急性炎症中发挥重要防御作用的白细胞)会加快转移灶的形成。
吕埃格在新闻稿中解释说:“在某种程度上,癌细胞会诱导肿瘤部位的粒细胞产生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和抑癌蛋白(oncostatin)。”在第二步中,这两种介质会将乳腺癌细胞转化为一种特别具有侵袭性的形式,即高度转移性癌症干细胞。

相关内容
瑞士患癌人数增加,但癌症死亡人数减少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显示,抑制这两种介质可以抑制癌症干细胞和转移灶的形成。
该大学写道,这项工作为开发针对有高转移风险患者的新疗法提供了真正的机会。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早已上市,被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