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社会凝聚力得了差评
根据卢塞恩大学(University of Lucerne)的一项研究,瑞士人普遍认为目前的社会凝聚力较差,不及其青年时代。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共1’104人参与了这项由卢塞恩大学宗教、经济和政治中心(ZRWP)开展的代表性调查。调查发现,只有不到40%的瑞士人对瑞士当前的社会凝聚力给出积极评价。
四分之一的受访者给出的评价是“不好也不坏”,三分之一持负面看法。调查的重点是与过去相比,对当前社会凝聚力的主观评价。
社会凝聚力的概念由澳大利亚政治家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在1972年启动工党竞选活动时首次提出。虽然对于社会凝聚力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目前最常见的定义涉及归属感、对群体的依恋、参与度以及共享的价值观。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青年时代时的社会凝聚力时,受访者的反馈明显更为积极,回答主要集中在“相当强”或“强”两大类。
调查报告作者表示,由此可见,社会凝聚力明显下降。虽然参与调查者中绝大多数都对过去给出了积极评价,但对如今的情况都给出了“无所谓”或“差”的消极反馈。
凝聚力面临压力
卢塞恩大学在近日发布的新闻稿中写到:“这项试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瑞士的社会凝聚力正承受着压力。”
不仅如此,这些评价很大程度上与年龄、性别或受教育程度等传统社会人口因素无关。无论对现在或是过去凝聚力的评价,各个社会群体均保持了一致态度。可见,这反映了普遍的公众看法。
卢塞恩大学宗教、经济和政治中心计划就这一主题进行范围更广的研究。该试点调查是其迈出的第一步,目的是明确社会凝聚力的背景,并找到在中期内促进瑞士社会凝聚力的可行策略。
点击这里,订阅瑞士资讯swissinfoch.时事通讯(Newsletter),迅速、深入、互动地了解瑞士第一手新闻资讯。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