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减排:为瑞士干“脏活”的国家

工业化国家为抵消自身的碳排放,正在发展中国家资助各类项目,包括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的炊具。
工业化国家为抵消自身的碳排放,正在发展中国家资助各类项目,包括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的炊具。 Keystone

瑞士在《巴黎协定》框架下率先开展国际碳抵消实践,但这一做法也引发了新的担忧与批评。

瑞士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英国及欧盟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制定了同样的目标。

然而,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同,瑞士计划主要通过减少境外排放来实现该目标。瑞士率先落实2015年《巴黎协定》中的一项条款,用以抵消部分国内排放量。

其核心理念很简单:瑞士出资支持其他国家的气候保护措施,比如推广可再生能源或保护森林。作为回报,瑞士获得减排证书,用以完成本国气候目标。总体碳排放量会减少,但减排未必发生在瑞士境内。

在这个《巴黎协定》十周年系列中,我们重点介绍自2015年以来瑞士及全球在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气候政策与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

备受争议的减排策略

瑞士已与约十多个国家建立减排合作关系,主要覆盖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该策略已成为其国家气候政策的基石。

日本同样支持该体系,随着各国为实现气候目标而努力,国际碳抵消机制在欧盟内部有望获得更广泛的认可。该议题已成为正在巴西贝伦举行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的核心讨论主题。然而这一策略颇具争议。

原因在于:一方面,碳抵消的成本低于许多国内减排措施,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可能削弱国内气候行动的积极性。科学研究与媒体调查也对碳抵消项目的实际效果提出了质疑。

碳抵消已在2024年巴库气候大会(COP29)上成为核心议题之一:

相关内容
2024年11月20日,阿塞拜疆巴库,COP29会议期间的抗议活动。

相关内容

气候解决方案

COP29碳抵消新规则对瑞士意味着什么?

此内容发布于 在阿塞拜疆巴库召开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减缓气候变化上,各国仍存在分歧,但围绕碳抵消的新规则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瑞士这一碳抵消交易的领先国家率先表示欢迎。

更多阅览 COP29碳抵消新规则对瑞士意味着什么?

瑞士为何选择在海外抵消部分排放?

通过批准《巴黎协定》,瑞士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削减50%。瑞士联邦《二氧化碳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议会决定,约三分之一的减排可在境外完成。主要原因是,在某些国家开展减排行动,往往能取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成本效益。

根据联邦政府今年2月对议会质询的答复,瑞士到2030年需在海外抵消约3’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总成本预计约为12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08亿元)。若要在国内实现同等减排量,成本至少将高出三到四倍。

瑞士如何在国外开展碳抵消项目?

瑞士的碳抵消项目主要由加油站运营商和燃料进口商共同成立的克利克基金会(Klik Foundation)负责管理。根据法律规定,凡是进口化石燃料的企业,都必须资助瑞士境内或境外的环境项目。

这些项目旨在减少排放、避免新增排放,或是清除大气中已存在的二氧化碳。例如,安装可再生能源供暖系统、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建设太阳能发电厂等。

根据《巴黎协定》第6.2条,境外实施的项目会产生可转让碳信用额,即国际转移减排成果(ITMO)。每单位ITMO对应减少或避免1吨二氧化碳排放。

克利克基金会利用汽油和柴油每升8分钱的专项税收入,代表瑞士出资购买ITMO。

克利克基金会仅能资助与瑞士签署双边协议的国家项目。此类协议旨在确保海外减排量仅由瑞士计入一次。目前,签署此类协议的国家名单正在不断扩大。

观看以下视频,两分钟了解二氧化碳补偿机制如何运作:

哪些国家落地了瑞士的碳抵消项目?

2020年,瑞士与秘鲁(英)成为首批根据《巴黎协定》签署气候保护协议的国家。此后,瑞士政府又与另外13个国家建立了类似的合作伙伴关系。

最新协议于今年五月与肯尼亚签署。瑞士气候大使费利克斯·韦尔特利(Felix Wertli)表示,另有三国将在巴西举办的COP30会议期间公布合作消息。

外部内容

然而,从签署双边协议到实际交换ITMO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在约90个项目提案中,瑞士联邦环境局(FOEN)迄今仅批准6个,另有28个正在评估中。

进展最为明显的项目包括泰国的电动巴士计划(全球首个产生ITMO的项目)以及加纳的清洁炉灶项目。据联邦环境局副局长雷托·伯卡德(Reto Burkard)透露,这两个项目迄今已为瑞士分别带来1’916个和11’733个ITMO,年底前还将新增6万个。

截至目前,已获验证的ITMO仅占瑞士政府计划到2030年采购的减排证书总量的0.04%。据克利克基金会称,瑞士到那时可额外获得2’000万个ITMO。

哪些工业化国家在海外开展碳抵消项目?

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仅有八个发达或高收入国家-瑞士、瑞典、挪威、日本、韩国、新加坡、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签署了双边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依据《巴黎协定》第6.2条抵消本国排放。超过50个国家同意接受资金,以换取碳抵消额度。

尽管瑞士是国际碳抵消领域的先行者,但日本的行动更为积极。日本计划到2030年在海外抵消2’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其行动步伐已超越瑞士:日本已与31个国家签署双边协议,并参与了《巴黎协定》框架下163个环境项目中的133个。

欧盟历来反对碳抵消机制,计划仅通过成员国内部措施实现2030年气候目标。但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近期调整策略,提出自2036年起有限度地采用国际排放抵消机制。

为何排放抵消机制存在争议?

在国外减少或避免的排放必须具备可核查性、可量化性及永久性。相关减排量不得被两国重复计算,且必须满足”额外性”标准,即只有在没有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的减排项目,其减排量才可计入抵消额度。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组织指出,许多项目未能满足这些标准。例如,这些组织认为,即使没有瑞士的资金支持,泰国的电动巴士项目仍会照常实施。

独立分析也对碳抵消策略的有效性提出质疑。例如,牛津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者近期研究就认为该机制的实际效果存疑。

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非政府组织“碳市场观察”(Carbon Market Watch)的费德里卡·多西(Federica Dossi)指出,《巴黎协定》第6.2条的规则尚不足以确保高质量碳信用额的透明交易。她在致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邮件中写道:“第6.2条基于国家间排放权的交换,缺乏统一监管,导致环境完整性、透明度等关键要素完全取决于各参与国的自主裁量。”她同时强调,发达国家应在本国境内采取更具雄心的减碳措施。

瑞士当局表示,所有碳抵消项目均须符合高标准并接受定期监测。但联邦环境局承认,由于减排量是基于“假设项目不存在的情形”推算得出,无法绝对确定其对气候保护的实际影响。

“瑞士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但仍有部分方法论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我们必须验证那些从未被检验过的标准。这是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但我们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雷托·伯卡德表示。

瑞士政府将于2026年秋季前发布一份关于碳补偿气候效力的评估报告。

中国虽尚未明确在国家层面、依据《巴黎协定》第 6.2 条购买境外减排量来冲抵其国家自主贡献(NDC),但在企业实践与跨境交易中,已有较为明显的动作。首先,从政策与市场框架看,中国目前主要聚焦于国内的全国碳市场(ETS)与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2025 年3 月,中国正式发行第一批国内自愿碳信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共计来自九个项目、约950 万吨 CO₂ 当量。
虽然这主要是国内项目,但也反映中国加强碳交易、提升信用体系的趋势。另一方面,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已在跨国资源、贸易、航运与货物生命周期管理中使用境外或跨境碳信用进行“碳中和”实践。例如,某些中外能源贸易合同中,将来自印尼、秘鲁、加纳等地的自然基碳信用纳入中国购买的“碳中和 LNG”协议。学界也指出,此类国际碳信用交易虽属自愿市场范畴,但在性质上具有“跨境碳抵消”的特征。
此外,有研究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中是全球最大的减排量供应国之一,许多减排证书来自中国,这也为“中国输出减排量”提供制度与经验背景。然而,关于“海外碳抵消”的质量与额外性也存在争议。西方媒体与独立研究指出,许多大型碳抵消项目可能未能真正实现“额外减排”,即若无资助也可能发生,从而弱化了抵消的环境效益。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Simon Bradley

碳抵消真的值得吗?

您是否曾在购买机票时支付额外的费用来补偿和抵消自己在飞行旅途中产生的碳排放?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碳抵消补偿额度真的值得花钱购买吗?

4
39 留言
查看讨论

(编辑:Gabe Bullard/Vdv,编译自英文:中文编辑部/xy)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