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移民不易

想要在瑞士职场谋求一席之地,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人脉网络可谓举足轻重。 Keystone

尽管入籍门槛高,然而近年来瑞士所拥有的外来移民比例已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尽管面对蜂拥而至的移民,它并不总是敞开怀抱以迎客的姿态,为移民提供个人发展最佳路径。身为外来者,想要跻身瑞士职场并最终站稳脚跟,绝非易事。瑞士联邦移民局近期召开的年度会议,围绕移民社会工作现状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邀约数位已在工作上卓有建树的移民分享了自己昔日的经历。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联邦铁路(SBB)列车长

此内容发布于 如果你也想来瑞士生活,我可以给你点儿建议:别像在老家一样在瑞士生活。因为这两种生活在本质上就存在冲突。当然,你不可能对瑞士人的一切都全盘接受,你只需要接纳那些最关键的东西。

更多阅览 瑞士联邦铁路(SBB)列车长

回溯过去数十年,基于对工业、科研、农业以及建筑行业专业人才的渴求,瑞士先后从国外吸纳了为数众多的劳动力。除此以外,因在故国遭受政治迫害、自愿背井离乡远赴瑞士寻求庇护的难民,也成为移民潮中不可小觑的群体。

尽管如此,近25%的瑞士常住居民并不拥有被誉为“小红本”的瑞士护照。由于近年来的气候变迁、武装冲突频现,不难预见,涌向欧洲及瑞士的移民潮将会愈演愈烈。

机器人来袭,移民首遭波及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苏黎世大学研究员

此内容发布于 远离家人和故乡的老朋友,不言而喻,任何人都很难适应这种感觉。但这也是我自主自愿作出的抉择。

更多阅览 苏黎世大学研究员

然而,俗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诸多全新的挑战:一项研究预言,未来9%至47%不等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所取而代之。

面对“机器人大潮”的威胁,首当其冲最易波及的便是从事常规性体力劳动或处理例行事务的脑力工作者。无论你置身于工厂抑或身居管理层,一旦机器人来袭,都会难逃厄运。因此不难预测,即将汹涌来袭的裁员潮,第一波席卷的便是移民,因为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栖身于低薪产业,在异国的夹缝中挣扎谋生。

瑞士联邦移民局在首都伯尔尼举办的本年度例会上,代表们就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商讨,力求协助外来移民在本国劳动力市场上谋求更好的机遇。

“同化”,好事还是坏事?

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Wissenschaftszentrum Berlin für Sozialforschung)的迈科·布尔达表示,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人脉网络可谓举足轻重。同化与社交往来无疑能帮助一个外来移民有效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机遇,而积重难返的性别歧视则会起到阻碍作用。据布尔达介绍,通常社会文化因素在移民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穆斯林移民在欧洲劳动力市场上往往会遭陷入较大的困境。”

相关内容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与苏黎世大学知识史中心的Kijan Espahangizi却持迥异观点,在他看来,同化是难以企及的苛求。尽管人们如今已习惯用“整合”、“一体化”的概念将“同化”二字取而代之,然而一种根深蒂固、难以消磨的期望依然普遍存在,那就是:外来移民理应适应本国主流社会,调适自己,融入当地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与生活圈。“但谁才是主流社会、谁代表着大多数人?”Espahangizi不禁发声质疑。

每每谈及同化,便意味着某种权力的施加。“只有对同化制度提出质疑,我们才能真正在劳动力市场上实现一体化,”他认为。

被视为“资源”的移民

身为移民的演讲者与在场的听众一致认为,瑞士社会需要塑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瑞士而言,移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出于畏惧而大力驱逐无异于无稽之谈。

此次会议最终得出了结论:人们必须充分运用外来移民的潜力,而非为这一规模庞大的群体设置障碍、把他们藏在抽屉里。为移民提供一个发声的平台,分享自己昔日遭遇的困境、如何克服阻碍并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无疑能让更多初来乍到、抵达瑞士的新移民走得更踏实、顺利。

(翻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