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评分:西方正在步中国的后尘吗?

瑞士联邦数据保护与信息专员批评了西方国家日益加剧的社会对立,并警告说,这可能会为社会评分制度铺平道路。但瑞士一项社会评分研究背后的科研人员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西方社会正在步中国的后尘吗?联邦数据保护与信息专员阿德里安·洛布西格(Adrian Lobsiger)发出警告,社会评分正构成日益严峻的威胁。在他最新的工作报告中,他指出,“西方民主社会”其实早已具备“将其受自由宪法保护的公民的私人和自主生活颠覆至对立面”的手段。
洛布西格对法律框架的解读也出人意料地明确。瑞士中立于技术本身的数据保护法实际上禁止“全国范围内的脸部识别和社会评分”,尽管这项禁令未被正式立法。在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问询下,洛布西格解释说,他已在2025年5月的一份声明中表达了这一立场。
什么是社会评分?它会危及民主吗?请阅读我们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报道:

相关内容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会威胁瑞士这样的民主国家吗?
由瑞士技术评估基金会(TA-Swiss)委托的一项瑞士研究项目,正在调查社会评分对民主制度构成的潜在风险。团队成员、律师兼哲学家约翰·罗歇尔(Johan Rochel)在接受瑞士资讯采访时表示,真正的危险并不在于社会评分这个概念本身,而在于公众对它缺乏讨论。他担心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对社会评分的无知与认识不足,更担心这种制度可能通过“试点项目逻辑”悄然推进。
然而,洛布西格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另一种视角。他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社会对立加剧,一方阵营背离法治原则。他还对“瑞士多个西方伙伴国家”的最新动向表示担忧,指出这些国家的“法治支持者和那些宣称自己‘没什么可隐瞒’的人群”之间的意见鸿沟正在不断扩大。在他看来,后者愈发将基本权利的保护和数据保护视为“家长作风”或“精英官僚的固执己见”。

一些灰色地带
洛布西格指出,根据欧盟的人工智能立法,社会评分算法被列为受禁技术。但与此同时,他也观察到,在某些未具名的“西方社会”(不包括瑞士)中存在另一种观念,它受制于“对安全永不满足的渴望”。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人们欢迎“数字化社会控制对‘罪犯’、‘外国人’和‘异见者’的限制性后果”,却往往忘记了这也可能落到自己或周围人的头上。
洛布西格担心,这种加剧的社会对立可能侵蚀个体自由。一旦这类观念成为“主导文化”,那么个人将面临一种糟糕的处境,“其存在将被视为信息极权的外部受控对象,而这种极权将深入他们最私密的生活领域”。这一切“或许只会来得更快”。
马蒂娜·冯·阿克斯(Martina von Arx)是TA-Swiss正在进行的社会评分制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她表示:“原则上,我认为联邦数据保护与信息专员关注这个问题是件好事。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非常接近社会评分的灰色地带。”
在对社会对立的看法上,冯·阿克斯则更为审慎。她认为,与其说整个社会发生了对立,多数人支持社会评分,不如说这类制度更可能“以自愿或貌似自愿的方式”引入。而社会评分缺乏透明度且定义不清,这正是其得以推进的温床。
在欧美国家,公众对数字监控的接受度其实远高于外界想象。多项欧洲调研外部链接显示,尽管多数人承认监控措施会侵犯隐私,但依然愿意接受智能摄像头、手机定位等“安全技术”,尤其当对象是“罪犯”“外国人”或“异见分子”时。这种“他者逻辑”悄然正当化了技术治理。
这种心态常见于一句话:“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怕被监控?”这正是数字社会中最危险的盲点之一。专家指出,一旦人们默认“只要安全,就可以牺牲自由”,监控权力便会逐步扩张,从特定群体转向所有人。法国巴黎奥运会部署AI监控系统外部链接、欧盟试图立法要求平台扫描私人信息外部链接打击儿童色情内容,这些看似“正义”的举措都遭到了批评:它们可能成为技术监控全面渗透的门户。瑞士数据保护专员的担忧,正是针对这一趋势-在“安全优先”的口号下,个体自由正在悄然消失。
(编辑:Giannis Mavris,编译自英文:小雷/xy)

相关内容
拒绝使用智能手机,是一种生活选择,更是一种政治表达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