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范例:灾难来临时,保险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瑞士独一无二的自然灾害保险体系享誉全球。在2005年瑞士毁灭性的“世纪洪水”过去二十年后的今天,其它一些国家也正面临着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瑞士的应对模式或许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参考。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阿勒河(Aare)的河水冲进了狭窄的街道里,许多房屋被淹没,而洪水甚至已经淹到了居民住宅楼的二楼。”以上是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当年从瑞士伯尔尼市的老城区发回的报道开场白。2005年8月21日至22日,在瑞士中部和东部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后,伯尔尼市的马特区(Mattequartier)被吞没在了洪水之中。
2005年的洪水是瑞士近代史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此次灾害造成了6人死亡,财产损失高达约30亿瑞郎。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为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风险上保险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斯特凡诺·切奥洛托,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
二十年后的今天,阿勒河的河堤已得到了部分加固,而伯尔尼市的马特区也重新焕发出了往昔的魅力。此外,私人财产的修复费用大部分则由瑞士独一无二的自然灾害保险体系来承担。统计显示,该保险系统总共为那场洪水灾害支付了23亿瑞郎。
然而,人们却不能轻易排除伯尔尼及瑞士许多其它地区被大规模洪水再度袭击的风险。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洪水、山体滑坡、冰雹、森林火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正变得愈发频繁且激烈。与此同时,这些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随之不断攀升。
>> 由于洪水风险增加,瑞士各城市正在实施创新方法来减轻风险:

相关内容
城市洪水正日渐成为瑞士首要议题
2025年上半年,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保险损失高达惊人的800亿美元。根据知名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的初步估算,这一数字几乎是过去十年间同期平均损失金额的两倍。

欧洲-地中海气候变化中心(CMCC)的研究员斯特凡诺·切奥洛托(Stefano Ceolotto)表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为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风险上保险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这类自然灾害不仅愈发频繁且多变,也愈来愈具有破坏性。”
一些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保费、缩小承保范围或拒绝为高风险地区续保等手段来应对目前的困境。例如在美国,2018年至2023年间,房屋保险的保费增长了近34%。
与之相反,瑞士的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甚至能够妥善地应对那些破坏性极强的灾难性事件,其中包括发生在今年5月底的瓦莱州布拉滕村(Blatten)因山体滑坡而遭掩埋这一历史性事件。近日,在接受瑞士法语广播电视(RTS)的采访时,保险专家们强调道,瑞士境内的所有地区均可投保,哪怕是那些面临着洪水、山体滑坡或雪崩等灾难高风险的地区也不例外。
此外,保险公司还在预防损害方面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综合以上几点优势,瑞士的自然灾害保险体系不仅在全球范围内独领风骚,对其它国家而言,还拥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一视同仁的保险费用:投保人团结精神的象征
瑞士保险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双重凝聚力原则。在该原则的作用下,所有投保人以及所有的保险公司将共同承担风险。
在瑞士的大多数州,房屋业主必须在州级保险机构购买房屋保险。这些公共机构为火灾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建筑物损失提供保险。保险费用基于房产的价值由法律强制规定。即使建筑物位于高风险区域(例如靠近易发生洪灾的河流),保费也不会因此上涨。
强制性保险涵盖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包括洪水、风暴和冰雹,但不包括地震。
即使在没有强制保险要求的一些州,房屋保险的覆盖率也十分可观。以瓦莱州为例,该州的保险市场便由私人公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业主依旧支付相同的保险费用,而保费金额则由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统一规定。目前,瑞士超过95%的房地产资产针对自然灾害进行了投保。
私营保险共担赔付额:保险公司团结精神的象征
在实行强制保险的州,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公共机构承担。然而,在那些私营保险占主流的州,赔付金额则需由保险公司分摊。这种更深一层的团结精神不仅打造了瑞士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独一无二的双重凝聚力,也保障了该系统的高效运行。
在私营保险主导的地区,十二家保险公司覆盖了九成以上的自然灾害风险市场,并参与了由瑞士保险协会(Schweizerischer Versicherungsverband,SVV)专门设立的自然灾害赔偿基金项目(Elementarschadenpool)。这一自发性联盟组织成立于1936年,旨在优化风险分散的目标以及降低风险敞口。
当一场灾难发生后,参与自然灾害赔偿基金项目的保险公司将根据各自的市场份额共同承担80%的赔偿金额,而剩余的20%则由与受保人签约的保险公司来承担。换句话说,由于自然灾害赔偿基金项目的存在,私营保险公司得以在高风险地区持续提供保险服务,哪怕是在法律不强制投保的情况下。
1970年至2023年间,参与自然灾害赔偿基金项目的保险公司总共支付了约70亿瑞郎的赔偿金额。2005年的大洪水是迄今为止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而由自然灾害赔偿基金项目支付的赔偿金额甚至超过了10亿瑞郎,其余部分则由公共机构承担。

瑞士的保险缺口并不显著
在意大利、日本和美国等众多其它国家里,为自然灾害进行投保属于自愿选项。在这些国家中,自然灾害保险业务往往由私营公司操作管理,且须与其它类型的保险服务区分开来。
此种模式将导致保险保障缺口进一步扩大。所谓的保险保障缺口指的是不在承保范围内的经济损失占比,而比较明显的保险保障缺口则会削弱一个地区及其经济的灾后恢复能力。
根据再保险公司Swiss Re提供的最新数据,2024年瑞士自然灾害保险的保障缺口为26%。这意味着每100瑞郎的灾害损失中便有26瑞郎无法得到偿付。在13个被调查的国家中,这一比例极低,几乎与英国(22%)持平,而全球平均水平则为43%。
瑞士的自然灾害保险模式值得借鉴
伦敦贝叶斯商学院(Bayes Business School)的副教授欧吉尼亚·卡奇亚托里(Eugenia Cacciatori)在接受《卫报》(The Guardian)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希望客户可以支付与风险成正比的保险费用。“然而,”该专家补充道,“这显然行不通,因为那些面临着极高风险的人往往难以获得所需的保险。”
在卡奇亚托里看来,瑞士现行的自然灾害保险模式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因为风险的上升而提高保费的数额,那么就不得不在降低潜在损失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卡奇亚托里认为,对于那些已拥有成熟且极具竞争力的保险体系的国家而言,想要完全复制瑞士模式并非易事。然而,这位专家同时指出,瑞士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的某些方面非常值得他国借鉴,譬如保险公司之间的专业知识共享以及在共同推动预防和降低风险措施方面的激励机制。
“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才是抵御损失的最佳保障。”
多米尼克·拉梅尔,die Mobiliar保险公司
斯特凡诺·切奥洛托对瑞士资讯表示:“很显然,瑞士自然灾害保险体系的效率在整个欧洲一骑绝尘。”这位专家强调,这套体系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保险业与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之间的通力合作。例如在土地规划和风险地图编制方面,这类合作极具代表性。
切奥洛托补充道:“瑞士的保险行业在自然灾害保险议题上的高度参与已超越了简单的保险保障范畴,而这也正是其它国家应当积极效仿且鼓励的地方。”
预防即是最大的保护
历史最为悠久的瑞士私营保险公司die Mobiliar的发言人多米尼克·拉梅尔(Dominic Ramel)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表示,2005年8月的洪灾对瑞士的保险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自那之后,”这位专家强调道,“我们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上。”
自2005年的洪灾事件以来,瑞士各州之间的合作显著加强。瑞士保险协会强调:“举办安全日活动和联合演习便是这类紧密合作的证明。”与此同时,不仅自然灾害分布图得到了更新,最新的风险评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了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中。
在瑞士,公共部门以及私营部门每年在自然灾害预防措施方面的投资总金额高达30亿瑞郎左右。瑞士保险协会认为,得益于上述这些措施和新的研究成果,2005年瑞士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被足足降低了三分之一。
最后,多米尼克·拉梅尔总结道:“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才是抵御损失的最佳保障。”
(编辑:Gabe Bullard/Vdv ,编译自意大利语:Aikens Jun/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