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职场:坚持进修可带来更高收入
瑞士联邦统计局的一项调研显示,毕业十年后,持续坚持职业培训的人月收入比未进行任何进修的人高出400-1’300瑞郎(约合人民币3’553-11’549元)。
这项研究追踪了共计15万人的收入情况。调查参与者毕业于2012年,或取得了高中阶段及同等学历(例如,职业学徒文凭,普通高中毕业文凭或商学院文凭)或已经完成高等教育,拥有大学学历、高等专业院校学历或联邦文凭。联邦统计局9月2日在相关新闻稿中指出,研究表明,毕业后的十年中,持续进修的人群收入更高。
继续深造的普通职业学徒毕业生,月收入增加约1’000瑞郎(约合人民币8’874元);如果取得高等专业院校毕业证书,每月能多挣1’100-1’200瑞郎;获得大学毕业证书能多赚600-800瑞郎;倘若在大学或师范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月收入会增加400-1’000瑞郎。
相关内容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应该关注瑞士学徒制模式?
收入差异取决于学科领域、职业生涯阶段和年龄。高学历者薪酬水平最高。例如:管理及行政类硕士学历持有者月薪11’700瑞郎(约合人民币103’834元);会计、市场营销和秘书专业联邦文凭持有者月薪12’700瑞郎(约合人民币112’709元);电气和机械工程博士学历持有者月薪可达12’400瑞郎(约合人民币110’046元)。
职业学徒文凭持有者中,技术领域人群收入最高。例如,学习信息通讯技术的人月薪约7’900瑞郎(约合人民币70’110元)。
性别收入差异
调查还发现,无论就业层次如何,女性毕业十年后较男性薪资平均低20%。具体来看:两性收入差在职业学徒文凭持有者中是16%;大学学历人群是19%;高等职业培训文凭持有者中则高达33%。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就业率较低。在全职岗位上,这样的差距缩小为6%(大学学历持有者)-12%(高等职业培训文凭持有者)。
职业变动
瑞士联邦统计局同天发布的另一项调查(2023年)显示,完成学业5年内,三分之二的大学毕业生会更换工作,或是同一家企业内部调动,或跳槽寻找其他雇主。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文凭持有者最活跃,跳槽比例高达72%。紧随其后的是应用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68%)。
相比之下,师范院校毕业生最稳定,仅有44%的跳槽率。据调查显示,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寻求新的职业挑战(45%),以及对原岗位的不满(32%),尤其涉及工作环境或工作内容。
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毕业后的1至5年内实现了职级晋升。此类晋升通常带来13%-18%的收入增长,以及对新岗位更高的满意度(最高达可提升47%)。
中国国家统计局2024年公布的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岗位和地域层面。
行业间收入差距:在非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年薪最高,达到约238’966元;其次是金融业,平均年薪约201,883元;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也处于高收入行列,平均年薪约175,425元。
在私营单位中,高收入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相比之下,私营单位的一些传统行业收入较低。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年薪约46,400元;住宿与餐饮业的平均年薪约51,200元,也显著低于整体水平。
岗位收入差距:从岗位级别来看,规模以上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平均年薪约为203,014元,而生产制造人员的年薪大约为78,561元。整体来看,管理层与基层岗位的工资差距依然存在,但相较以往已经有所收窄。
地域收入差距:从区域分布来看,若以东部地区的薪资水平作为基准(记为1),非私营单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平大约为0.78,东北地区与中部、西部的差距也有所缩小。不过,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保持着较为明显的收入优势。
参考依据:财经网外部链接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