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中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合作

瑞士、瑞典、中国的学生在《佛跳墙》的紧张拍摄中 swissinfo.ch

2009年10月26日-11月13日,中国上海戏剧学院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师生在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ZHDK)进行了为期3周的交流与访问活动。

来自3校的总共15名学生在短时间内分组制作了4部短片,在艺术合作中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增长了对电影国际制作的了解。

“让我们的学生尽早了解如何与其他国家的人合作,对瑞士这个小国来说尤其重要,”苏黎世艺术大学电影艺术硕士生部系主任、该活动瑞士负责人Lucie Bader Egloff对swissinfo.ch的记者说道。她对本次活动的举办非常满意。

“瑞士方面的安排很周密,我们的学生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在国际合作方面,这也是我们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我觉得这个活动进行得很好,”中国上海戏剧学院(上戏)电视编导系主任、本次活动的中国负责人方方教授说。

国际交流合作课

在为期3周的国际交流合作课上,来自3国的学生首先用各自的作品、视频、图像进行了自我介绍,上戏的学生带来了介绍自己家庭、表现本国传统食物的短片。其中来自福建张秦瑞同学的作品《佛跳墙》给欧洲同学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15名学生在打破国别的情况下抽签结成4组,每个小组由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以“食物”为主题的短片,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制作过程中,老师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这次交流课在瑞士结束后,明年可能将在中国、后年在瑞典继续举办。

本次来自上戏的5名学生是电视编导系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方方教授介绍说:“都是精选出来、具有独立执导、制作能力的”。瑞士学生则来自摄像、剪辑等电影各具体专业;瑞典的4名同学为制片系学生。

强强合作,冲突与妥协

“我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交流中既学会听从别人的意见,也学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对国际合作并不陌生的方方老师说。

“我没有想到与其他国家的同学合作会有这么多困难,分歧大多集中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你必须学会让步,头一天讨论好的东西,第二天就全被推翻了,你只能妥协,”在苏黎世学习摄像的塞巴斯蒂安同学说。不同国别、不同专业,有不同艺术创意、背景的同学共同拍摄一部影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和塞巴斯蒂安一组的张秦瑞在回顾拍摄经历时说:“有时要据理力争、有时就要听从”。他所在小组受到《佛跳墙》的启发,共同制作了一部短片《Buddha Soup》(佛跳墙),这是4部短片中一部中国色彩很浓的影片,也是主题、结构都很完整的一部,可见合作得不错。

但张秦瑞付出的努力也不少,“我的英文不是特好,于是我就画,一张张分镜头全部画出来,再说服其他同学”。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编剧能力较强的优势,在合作中较多地贯彻了自己的个人艺术创作意图。

当然也有遗憾:“我觉得中国菜很好吃,这是公认的;而剧中女主角喝了中国汤会吐的情节我觉得不符合情理。后来他们改成是因为太辣,我觉得也有些牵强。但后来大家都同意,也可以推动剧情,我就只能赞同了,”他说。

这就是迈出了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吧,对中国人来说想当然的观念:中国菜好吃,其实并不见得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合作的难处

来自瑞士、中国、瑞典三个国家的老师都希望借助这一课程提升学生们国际间合作的能力,只有经历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难处。习惯于拍摄“个人”作品的艺术院系学生在合作起来往往更难。

在影片摄制之初,学生们是点子百出,却难以服众,最后影片堆砌了很多情节,却没有合情合理的剧情发展和关键的细节表现。其中一个四人组因意见实在无法统一,于是各人拍摄了各人的部分,最后再组合到一起。“这阻碍了每个部分的完整表达”,方方老师点评说。另一部短片由一位瑞士男生、一位瑞典男生和一位中国女生共同拍摄,因合作顺利,这部《Sound of the food》(食物的声音)短片在经过修改和重新梳理后,成为艺术性非常突出的作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真的很大,以前我觉得瑞典和瑞士的不同之处很多,这次3国学生在一起交流,他们之间的差异全部消失不见了,就突出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瑞士方的辅导老师Luc Schädler笑着说。他已经有过几次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中国人从不第一个发言,必须点名才行,我们已经习惯了。其实他们可以说得很好的”。

“欧洲同学非常有条理性,他们的计划安排得详细、合理,值得我们学习,”张秦瑞说。合作尽管不易,但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其实在制作上我们的差距不大,他们的专业更细、设备更好,但我们的编剧能力比他们强,”一位中国同学说。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

苏黎世艺术大学(Die Zürcher Hochschule der Künste,简称:ZHDK)是一家立足于当地教育、研究和艺术制作,而又面向国际的高质量大学。

所设专业有艺术教育、设计、电影、艺术与媒体、舞蹈、戏剧,以及音乐等,并可提供跨学科的艺术创作氛围,教学与研究联系紧密。

该校是中国培养戏剧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顾毓琇与著名戏剧家李健吾、顾仲彝、黄佐临等创立,熊佛西先生为首任院长。

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改名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

1952年有多校并入,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系文化部直属高等艺术院校。

学院设表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导演系、电视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共有三个校区:本部位于华山路,电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及附属戏曲学校位于莲花路,附属舞蹈学校位于虹桥路。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