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不種土豆,種稻米:瑞士農業適應氣候變遷的新嘗試

稻米種植:瑞士農業的新篇章
稻米種植:瑞士農業的新篇章 Keystone / Jean-Christophe Bott

高溫和極端天氣事件對全球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十分顯著,增加了糧食安全的風險。目前,世界各地的農民都在尋求應對氣溫上升的解決方案。在瑞士,農業人員正嘗試培育耐高溫且抗旱的新型農作物品種。然而,這樣的轉型並非易事。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當濃密的晨霧消散後,一株株排列整齊的水稻從半積水的稻田中探出頭來,與周圍的馬鈴薯田和甜菜地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一番和諧卻又別出心裁的農耕景象。

眼下時節,水稻植株的穗狀花序已然成熟,並結出了一顆顆深色的穀粒。提起稻田,人們總會自然聯想到東南亞國家中特有的農耕景觀。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相同的畫面此刻卻出現在了與亞洲相距甚遠的瑞士伯爾尼州鄉村地區的農田之中。

萊昂德·吉約德(Léandre Guillod) 與他的兄弟共同經營瑞士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稻米種植基地。這位農耕從業人員兼農業工程師表示:「我們是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家族,喜歡嘗試一些別人不敢想,也不願做的事情。」當我們在小鎮阿爾貝格(Aarberg)的稻田裡見到這位稻米生產商時,他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收割季做準備。對這片歐洲最北的稻田來說,這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

萊昂德·吉約德在伯爾尼州阿爾貝格的家族稻田中。
萊昂德·吉約德在伯爾尼州阿爾貝格的家族稻田中。 Luigi Jorio / SWI swissinfo

對吉約德兄弟來說,稻米絕非只是一種農作物。恰恰相反,「而我們的日常更是時刻與稻米緊密相連。從它的種植到它的用途,乃至於它的烹飪方式,和稻米有關的一切佔據了我們全部的思想。」不僅如此,在這位勇於挑戰的農產品

看來,亞洲水稻(Oryza sativa)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戰略性選擇。

與瑞士及全球眾多農耕從業人員一樣,吉約德必須盡快適應當下日益炎熱的氣候變遷。氣溫的升高、乾旱現像以及不可預測的強降雨正在大肆破壞傳統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而氣候條件的極端變化也嚴重威脅了這些農作物的未來命運。當下,不僅植物病害正在四處蔓延,全球範圍內,小麥和玉米等最重要的人類糧食作物的產量也呈現出了下滑的趨勢。

此前,每逢夏季,吉約德也會種植一種名為萵苣菜或萵苣纈草(Valerianella locusta)的傳統家庭農作物。然而,在極度炎熱的月份中,氣溫的升高阻礙了這種作物的發芽。如今,這位糧食生產商將希望寄託在了持久且利潤可觀的替代方案上。

在此背景下,水稻成為了吉約德的首選,因為「高溫恰好有利於稻米的種植。天氣越熱,稻米的生長越有保障。」

在YouTube上學習種植水稻

事實上,萊昂德·吉約德的水稻種植事業始於偶然。幾年前,瑞士農業研究專業中心(Agroscope)與他取得聯繫,邀請他參與一項在納沙泰爾(Neuchâtel)、比爾(Bienne)和穆爾騰(Murten)三湖地區(Drei-Seen-Land)開展的水稻種植實驗項目。此計畫旨在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同時對耐澇型農作物在瑞士境內種植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在萵苣菜作物的生產過程中,吉約德一家開發了一種先進的農地土地精細平整技術。由於這項技術確保了農田地塊的均勻灌溉,因此在水稻的種植方面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瑞士農業研究專業中心的試點計畫取得了良好成效。萊昂德·吉約德表示:「正是這個契機促使我們投身到了水稻種植事業之中。」

2019年,吉約德在盧格諾爾(Lugnorre)的一小塊土地上開始了他的水稻種植事業。歷史上,該區域屬於沼澤地帶,毗鄰連接穆爾騰湖與納沙泰爾湖的運河。關於這段經歷,吉約德講述道:「坦白來說,我們起初對水稻知之甚少,說是一無所知也不為過。為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不僅在YouTube上觀看了與水稻種植相關的視頻,還走訪了意大利和法國的多位稻農。」

2025年10月8日,伯恩州阿爾貝格的稻米收割。
2025年10月8日,伯恩州阿爾貝格的稻米收割。 Luigi Jorio / SWI swissinfo

水中稻苗:亞洲農業文化與歐洲的碰撞

瑞士境內的水稻種植最快可追溯回1997年起在提契諾州進行的旱田種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吉約德選擇了在積水田中種植水稻。在此過程中,作為熱絕緣體的積水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隔熱作用,從而保護水稻的根部免受溫度波動的影響。

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當氣溫降至攝氏20度(亦即水稻生長的臨界溫度)以下時,水田種植的這一巨大優勢便會顯得格外重要。此外,水田也有利於減少害蟲與致病性真菌的滋生,同時抑制雜草的蔓延。

吉約德承認,選擇種植稻米對他來說算是冒險之舉。事實上,考慮到氣候這一重要因素,在瑞士西北部地區進行水稻這類半熱帶農作物的種植並非易事。對此,這位農耕業者表示:「從農耕的角度出發,水田種植意味著一場觀念上與模式上的徹底轉變。過去,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防止農田積水,但如今,我們要做的卻是竭盡全力引水入田。」

依照亞洲的種植傳統,農民會先在育苗池播種水稻,再將幼苗移植到積水田中。為了效仿這個過程,吉約德專門使用一台從日本進口的機器來進行水稻的種植。

截至目前,吉約德的「豪賭」取得了勝利。水稻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總計達到了11公頃。其中,6公頃稻田位於弗里堡州的盧格諾爾,而於2022年新增的5公頃稻田則位於伯爾尼州的阿爾貝格小鎮之中。如今,在吉約德一家擁有的農田之中,一半都已被種上了稻米。

萊昂德·吉約德種植六種不同品種的水稻,其中包括燴飯米、原產於泰國的茉莉香米以及用於製作壽司的日本大米。這些稻米在瑞士多個州的小型店舖中銷售,每公斤售價約12瑞郎。吉約德透露:「去年,水稻種植為我們創造了將近一半的收入。」

杏仁、橄欖和藜麥助力瑞士農業

在瑞士,約有十餘家農耕企業採用水田模式來進行水稻的種植,而這些水田的佔地總面積達到了20公頃左右。然而,水稻並非瑞士境內唯一存在的非本土農作物。

在某種程度上,氣候變遷也為哈密瓜、西瓜和甘藷的露天種植創造了有利條件,因為當下越來越熱的秋天對這類農作物的生長大有裨益。自1900年以來至今,瑞士的植物生長週期已足足延長了30天左右。

橄欖樹的種植在提契諾州早已不陌生,如今正逐漸向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擴張。近來,農產品企業主們共同成立了一個協會,旨在發展包括橄欖油生產在內的整個農產品產業鏈。 2024年,瑞士農業研究專業中心發布了一項與耐氣候變遷的替代農作物相關的研究報告。該中心在報告中指出,通常生長於地中海地區以及美國加州的杏仁樹也不失為瑞士農業未來發展的一大潛力選項。

瑞士農戶聯盟(Schweizer Bauernverband)的漢娜‧馮‧巴爾穆斯-霍費爾(Hannah von Ballmoos-Hofer)在給瑞士資訊的郵件中表示:「迄今為止,甘藷、藜麥、高粱、大豆或鷹嘴豆等農作物在瑞士境內仍較為罕見,而氣溫的升高則為這類作物在瑞士的種植前景創造了新的可能性。」這位聯盟代表強調,上述這類農作物通常具備的耐熱耐旱的特性,非常適合融入現有的輪耕體系。

2015年10月,提契諾州甘德里亞的橄欖採收。
2015年10月,提契諾州甘德里亞的橄欖採收。 Keystone / Ti-Press / Pablo Gianinazzi

說回本文的主題水稻,瑞士農業研究專業中心認為,不論是在經濟層面上,還是在環境層面上,在積水田中種植稻穀都是一項頗具意義的舉措。據估計,瑞士境內具備水稻種植潛力的土地面積約1000公頃。

>>隨著氣溫的上升,小扁豆、鷹嘴豆和羽扇豆的種植也逐漸在瑞士流行起來:

相关内容
2014年11月29日,在瑞士苏黎世的Rote Fabrik举行的"美食无国界"烹饪比赛"厨房大战"环节中,扁豆和蘑菇被摆放在一起。

相关内容

豆类,瑞士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秘密武器 

此内容发布于 部分瑞士农民正将目光投向扁豆和鹰嘴豆,将其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之一。虽然这些豆科植物既耐旱又富含蛋白质,但种植它们却绝非易事。

更多阅览 豆类,瑞士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秘密武器 

截至2029年,歐洲米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8.9612億美元,而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20%。

義大利和西班牙是該地區主要的米生產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是最大的米進口國。荷蘭是許多產地的米進入歐洲的重要入境點。比利時和義大利是製粉產業的重要參與者,德國和法國的有機米市場最為發達。

義大利和西班牙佔歐盟稻米總產量的80%。傳統上,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家消費的米由本土稻米品種組成。歐洲非生產國的消費者較不熱衷於特定的稻米品種,因此對新型和特殊稻米品種更加開放。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歐洲非生產國水稻種植面積約63.79萬公頃,2020年產量為410萬噸。

其它水稻種植區有希臘、葡萄牙、法國、俄羅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粳稻品種約佔歐洲產量的75%,主要在南歐生產和消費。歐洲大米進口的主力軍來自西北歐,英國、法國和德國是最大的進口國。法國和荷蘭是發展中國家米的最大進口國。荷蘭的海上運輸系統是各個發展中國家的米進入歐洲的關鍵入口點。根據ITC貿易數據,2021年英國進口了價值5.747億美元的米。

歐洲進口的重要稻米品種是長粒秈稻和芳香品種(印度香米、茉莉花等)。印度香米是最受歡迎的特色米類型。這種芳香的米在許多西北歐顧客中越來越受歡迎。芳香米和彩色米在歐洲並不常見,主要從亞洲國家進口。隨著對這些大米品種需求的增長,來自非歐洲供應商的進口量正在增加。英國是印度香米的主要進口國,印度香米主要來自印度。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和柬埔寨是歐洲主要米出口國。

義大利是迄今為止歐洲地區最大的稻米生產國,2021年約佔該地區稻米總產量的50%。義大利高達50%的稻田使用Lungo A和Medio品種耕種。 Lungo A與大多數供國民消費的燴飯稻米一樣,通常為半熟品種。

(來源:Mordor Intelligence)

馬鈴薯與秋季穀物:高溫與乾旱的威脅對象

截至目前,上文中提到的各類替代農作物仍只是小眾範圍內的解決方案。對此,馮·巴爾穆斯-霍費爾解釋道:「向新農作物轉型的過程需要高額的投資且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專業技能、合適的機械設備、種子來源乃至加工及營銷渠道的缺乏是農耕業者在種植過程中面臨的極大挑戰。此外,替代農作物在瑞士的市場規模較為有限,且深受消費趨勢的影響。

然而,馮·巴爾穆斯-霍費爾同時強調,從長遠的角度出發,農產品的多元化將在增強韌性以及適應氣候變遷方面為瑞士農業的未來發展創造重要的機會。

根據氣候模型的預測,未來60年裡,瑞士的夏季將有可能迎來攝氏7度以上的升溫,而降水量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在高溫與乾旱現象的影響下,截至2050至2060年,瑞士農作物的總產量將出現50%以上的下滑。

馮巴爾穆斯-霍費爾解釋道,由於對缺水或暖冬現象極為敏感,小麥和黑麥等秋季穀物、馬鈴薯以及飼料型農作物尤其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此外,水果種植與葡萄種植面臨的壓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正因如此,馮·巴爾穆斯-霍費爾表示,「作為替代選項,耐熱耐旱型農作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等重要的還有合適的農田用水管理。」

外部内容

水稻種植的風險

在阿爾貝格的水稻田中,萊昂德·吉約德剛完成了黑米的收割工作。對於今年的成果,他似乎不太滿意:「今年的收成並不好。」據他估計,今年的水稻總產量約為每公頃3噸,僅為2024年大豐收時產量的一半左右。

今年春季五月底播種期間,過低的氣溫導致了水稻的根部發育遲緩。而今年夏季的高溫週數寥寥無幾,因而對開花期造成了嚴重影響。吉約德表示:「這就是水稻種植的風險所在。過程中存在許多關鍵階段,而溫度則是其中一個極大的限制性因素。」

儘管收成減少,吉約德依舊對瑞士的水稻種植充滿信心。「水稻是未來人們賴以生存的農作物。」這位農耕業者總結道,「人類種植水稻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而我們開始這項事業才不過短短六年。儘管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編輯:Gabe Bullard/RvG,編譯自義大利文:Jun Aikens/gj,繁體校對: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