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鸦太聪明?瑞士研发AI稻草人反制

瑞士联邦食品科技农业研究所(Agroscope)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来智胜乌鸦类鸟群。目前,该机构正在测试一种系统,以更有效地预防乌鸦和白嘴鸦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该研究所7月31日表示,乌鸦类鸟(即鸦科动物)尤其会在新播种的玉米和向日葵田里造成严重破坏。
但问题在于,这类动物会很快习惯目前使用的号角、稻草人或气球等声效驱赶手段。该所指出,即便是通过射击来调节数量,也未被证明有效。
因此,这个研究所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在“动物对措施产生适应能力之前”先一步行动。该中心智慧农业技术研究站的托马斯·安肯(Thomas Anken)在新闻稿中表示:“农作物只在几周内面临风险,但乌鸦类的学习速度非常快。”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词解
据他们介绍,一种可能的办法是制造配备探测摄像头和号角的智能稻草人。它们在外形上与传统稻草人几乎没有共同之处:新闻稿附带的照片显示,这是一种配有太阳能板的金属结构,没有“穿戴“破布衣服和草帽。目前,多块农田中正在对相应原型机进行测试。
之后,该项目计划在2026年起研发成型系统。项目资金由瑞士联邦农业局提供。
作为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还计划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乌鸦的警戒叫声,并将考虑它们的区域差异或“方言”。
乌鸦、椋鸟、麻雀这些“小机灵鬼”,靠一个破稻草人就想吓走它们?不可能的。全球科研人员已经玩起了AI驱鸟大作战-谁才是农田里的智商天花板?
在欧洲,瑞士Agroscope的AI稻草人配上摄像头+号角,专门针对乌鸦“方言”下手;荷兰的ABCD项目外部链接用激光轰退鹅群,命中率九成不在话下。欧洲的玩法就是:精准识别,反应要比鸟快。
亚洲这边更接地气。台湾用深度学习+激光外部链接,把椋鸟、麻雀识别得明明白白,效率97%;印度则用传感器+声光报警+机械动作外部链接做成“低配AI稻草人”,小农户也能用得起。重点是成本低、好维护。
非洲的卢旺达更神奇-卡内基梅隆大学非洲分校直接用摄像识别+超声波外部链接,让人听不见的“鸟驱逐令”悄悄生效;而在北美,美国玉米地里的“激光稻草人”外部链接能让欧亚椋鸟的来访率直降七成。
结论?人类在和鸟的智力对决中,终于有了几分胜算……但这场智慧较量,恐怕还远没到终点。
新闻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