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与中国的科研合作

Adrian Ritter / uzh.ch

瑞士环境科学家Bernhard Schmid诙谐地认为,“瑞士人比较保守的性格,有时候不一定是件坏事,这样可以更好地与中国人打交道,因为中国人的性格比较羞涩。”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Schmid教授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国际环境会议,认识了一位中国学者,这位总是在人群边沿活动的中国人,与Schmid教授搭上话实属巧合。而就是这个巧合促成了两名生物学者之间的合作。

他们针对 “森林中树种的多样化能否减少气候变迁产生的消极影响” 这个问题进行科研协作。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合作,并有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可能。

阻止气候变迁

Schmid教授与这位中国学者保持联络。在一次美国之行中他又认识了另一位中国学者。2004年Schmid教授首次前往中国拜访这两位同行:中国科学院生物科研所所长马克平(音译)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生物研究所的何金生(音译)教授。

他们达成共鸣,共同探讨大气变暖、沙漠扩张和自然灾害的增加等环境问题。他们想通过提高生物多样化减少大气变暖和改变土地用途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具体的题目是,研究是否树种繁多的森林能够储存更多的二氧化碳并阻止地面腐烂。针对这个项目,已经在瑞士、中国和德国形成了20多个科研小组。

理想合作伙伴

Schmid教授说:“与中国合作,恰恰适合于解答这个问题。因为中国的森林中,树种丰富得多。”在欧洲一公顷森林面积中最多有10种不同树木。而中国森林中每公顷森林土地上的树木种类多达50种。

因此为了进行研究,两国生物学家在许多森林中进行了勘查和种植,其中一些种植了多种类树木,而另一些森林中则少些。

中国具有巨大的森林潜力,在过去的10年中,森林面积迅速增长-从8%上升到18%。中国大多数的森林属于单品种森林。中国环境科学家们也对于“树种的丰富是否能够削弱气候变迁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唤醒了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中国环境科学也受益于政府目前对于促进科学所投入的大量资金。

瑞中两国的科研合作还受到Sino-Swiss科技合作机构的资助,该机构的职责是促进中瑞科学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

需要热情

Schmid教授高度评价与中国的合作,他说:“中国在科学上的国际合作,开始得比西方要晚,因此中国在这方面需求更大,而且中国人也对合作充满兴趣。”

Schmid还说,如果有人认为是两所学院所签的合作协议促成了合作,那就大错而特错了,“重要的是持久的、逐渐培养起来的私人关系。”而要想建立信任,必须要有热情。

Schmid教授曾两次在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同时何教授也曾来苏黎世大学工作3个月。目前还有3名中国学生在Schmid教授手下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

博士教学计划

苏黎世大学与中国的合作是长远的,这项与中国和德国的合作项目将持续70年之久。目前最近的计划,苏黎世大学将加强与北京这两所大学的联络。

从2010年开始,苏黎世大学将从中国和瑞士各招8名博士生,主要研究课题是阿尔卑斯山地和草原的生物及生物多样性。关于合作,无论是瑞士和中国都有很多计划。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杨旭东
资料来源:苏黎世大学

瑞士联邦从2003年开始便着手促进瑞士与中国的科研合作,当时刚刚签订了一项相关协议。目前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作为Sino-Swiss科技合作机构的附属学院,苏黎世大学为联合附属学院。

在这个框架之下,共批准了25个科研项目、6个学院间的合作和22个交换学者项目。苏黎世大学共得到了三个科研项目、3个学院合作和1个交换学者项目。

2009年9月15日新学院合作和交换项目登记日期到期,更多项目将从2010年开始。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