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因擔心得罪中國,瑞士不惜犧牲與台灣的科學研究合作

台北的一片電路板牆。台灣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生產商和出口商之一。
台北的一片電路板牆。台灣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生產商和出口商之一。 Picture Alliance / Wiktor Dabkowski

由於擔心來自中國政府的經濟報復,瑞士迄今為止拒絕在“一個中國”政策下加強與台灣的科學合作。這嚴重阻礙了瑞士與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的聯繫,而半導體是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與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一樣,瑞士並未正式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中國一直聲稱台灣是其領土,雖然許多發達國家已找到與台灣發展關係的其他管道,但瑞士仍然猶豫不決。這種猶豫體現在眾多領域的合作上,其中包括台灣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領域,比如微奈米技術。

瑞士政府至今拒絕簽署一份加強與台灣科技合作的雙邊協議,理由是這將違反“一個中國”原則,該原則規定只能與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保持外交關係。瑞士議會的部分議員認為這種立場目光短淺,因為他們覺得在地緣政治上,瑞士有必要與一個受威脅的、擁有共同價值觀的民主政權加強聯繫。

“瑞士在亞洲應該與哪個國家建立良好關係?答案無疑是台灣。”左翼社會民主黨的法比安·莫利納(Fabian Molina)表示,“管道是存在的,但需要一定程度的政治意願。”莫利納是瑞士-台灣友好議會小組的成員之一,他們在二月初對台灣進行了非正式訪問。

法比安·莫利納(右五)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左六)在台北總統府一起合影,攝於2023年2月6日,瑞士議會代表團訪問台灣期間。
法比安·莫利納(右五)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左六)在台北總統府一起合影,攝於2023年2月6日,瑞士議會代表團訪問台灣期間。 Keystone / Makoto Lin/taiwan Presidential O

許多國家的研究組織和機構已與台灣簽署諒解備忘錄和雙邊框架交流計畫,而這並不影響它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在瑞士,雖然與台灣各大學的科學研究交流合作也在進行,但總體而言,瑞士政府(及瑞士科學研究機構)更為嚴格地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因此,近期加強與台灣科技創新合作的嘗試均無疾而終。

“瑞士對‘一個中國’政策的解讀對北京極為有利,”蘇黎世大學漢學教授高喜明(Simona Grano)表示。

瑞士將中國視為重要的經貿夥伴,而其他歐洲國家和美國則將其視為競爭對手。 2013年,瑞士與中國簽署了歐洲首份自由貿易協定,使瑞士企業在向中國出口商品時節省了數億瑞郎稅費。蘇黎世大學教授、對外經濟政策專家帕特里克·齊爾特納(Patrick Ziltener)說:“這是中國政府專門給予瑞士的優惠待遇,但若瑞士政府的政策走向觸犯了中國的底線,這種待遇隨時可能被取消。”

到目前為止,瑞士聯邦政府似乎寧可犧牲與台灣的合作,包括科學研究領域合作,也要保持這種經濟上的優惠待遇。然而,這種做法不利於特定領域的研究,比如台灣具有領先優勢的高科技產業細分領域,如電腦晶片及相關半導體技術的研發。

半導體的關鍵產地

台灣生產的電腦晶片佔全球銷售總量近60%,並且生產了全球90%的先進製程晶片(製程低於七奈米)。在台灣西北沿海城市新竹,新竹科學園區內有著全球最大的晶圓廠,這家晶圓廠歸屬於台積電公司(TSMC)。如此一來,台灣便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備受世界強國關注,這些國家都需要大量晶片來保障設備運行和產業運轉。半導體是幾乎所有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從冰箱、洗衣機到電視、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智慧化汽車以及部分自行車同樣搭載了電腦晶片。

外部内容

僅在2021年,全球半導體需求就增長了26%,這主要是由於疫情期間遠距辦公和遠距教育持續推動網絡平台的使用需求。銷售額預計將從2022年的5800億美元增長到2030年的超過1萬億美元。然而,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對全球供應鏈構成威脅。由於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舉行軍事演習,導致台灣港口運行受阻及航空運輸效率降低。

倘若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台灣,由此引發的晶片短缺將使西方國家蒙受嚴重損失。歐盟和美國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正在擬定備用計畫。

瑞士處於觀望狀態

2022年2月,歐盟推出《歐洲晶片法案》,旨在促進半導體領域的研究、開發與生產。幾個月後,拜登政府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意在吸引台灣晶片製造商在美國投資。因此,台灣巨頭企業台積電近期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第二座大型工廠。目前,德國正與台積電談判,推動後者在歐洲建立首家晶片廠。

儘管疫情期間瑞士也受到晶片短缺影響,特別是在供應鏈中斷的時候,但迄今為止,瑞士在對台關係上仍處於觀望狀態。瑞士政府尚未制定戰略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也未制定戰略提高瑞士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台籍所長施智仁(Chih-Jen Shih)認為,這種做法並不明智。

施智仁表示:“瑞士與台灣達成科技合作協議,無疑將提升瑞士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他還說,這樣的協議能讓瑞士學生接觸到尖端的微型化技術,有助於他們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網絡安全等領域開發解決方案,這些領域對瑞士而言具有戰略意義。

台積電近期攜手合作大專院校,啟動了七奈米製程半導體研究項目。然而,瑞士大專院校並未參與其中。 “假如瑞士學生能夠接受先進系統的使用培訓,他們將能接觸到未來科技,”施智仁說。

外部内容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微奈米技術中心運營總監菲利普·弗呂基格(Philippe Flückiger)也認為,瑞士應該加強半導體研究,包括進一步加大與台灣的合作力度。 “我認為瑞士的基礎科學知識水準很高,但工程技術和與產業的融合還有提升空間,”弗呂基格表示。

未與台灣達成協議

台灣的重要性遠不止於半導體。台灣還大量投資於瑞士也關注的領域,如電池、光子學,特別是應用於醫療和農業領域的生物和奈米技術。台灣也是瑞士在亞洲的第六大出口市場。

瑞士政府與主要亞洲貿易夥伴都簽訂了雙邊科技合作協議: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越南。然而,儘管在議會層面進行了多次嘗試和施壓,瑞士政府仍然將台灣排除在外。

最近一次嘗試是在2022年6月,社會民主黨議員穆斯塔法·阿提奇(Mustafa Atici)提出一項動議,呼籲加強與台灣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在駁回這項動議時,瑞士聯邦委員會表示,這樣的協議“不會帶來任何實質性的附加價值”。然而,國民院很有可能在投票中反對政府的意見,並支持動議。

在回答瑞士資訊swissinfo.ch關於這一聲明背後原因的提問時,瑞士聯邦教育科學研究與創新國務秘書處(SERI)通過電子郵件回覆:聯邦委員會鼓勵瑞士與台灣學術機構之間進行“技術性”(非官方)交流,而聯邦委員會始終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沒有與台灣達成雙邊協議。

實際上,瑞士大學可以與台灣大學達成單獨協議。但駐瑞士台北文化經濟代表團代表黃偉峰(David Huang)認為,這還不夠。黃偉峰表示:“目前雙方採取自下而上的合作方式,這往往受限於研究者個人的認知。”他還認為,這導致那些在瑞士或台灣沒有人脈網絡的研究機構缺乏合作機會,並大大限制了合作領域。

黃偉峰等人認為,有必要達成一項涵蓋所有科學研究機構的框架協議,其中包括應用科學大學。據SERI統計,2018年至2022年間,瑞士與台灣科學研究機構之間進行了約30次積極合作。相比之下,瑞士與簽訂科技合作框架協議的日本和中國分別進行了400多次和近300次研究合作。

外部内容

中國政府劃定紅線

然而,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在議會的壓力下,聯邦委員會將在未來幾週內提交一份關於台灣的報告,其中也將探討可能的科學文化合作領域。漢學家高喜明認為,這不太可能改變瑞士與台灣的關係。她說:“我預計聯邦委員會將繼續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不會過多地支持台灣,以免招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憤怒。”

瑞士可能會繼續保持低調。自 2017 年以來,瑞士一直試圖更新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但由於對人權侵犯的日益擔憂以及中國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瑞士的迴旋餘地不斷在縮小。

與台灣達成科學合作協議可能會阻礙瑞士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多年來,中國一直向歐洲國家施壓,要求歐洲不要在涉及港澳台等爭議領土的問題上逾越外交“紅線”。

雖然台灣與中國相比規模較小,但黃偉峰認為,瑞士不能因為經濟利益而限制科學研究。這位曾在政治學領域從事大量研究的台灣外交官深知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他說:“我們推動協議達成不僅僅是為了捍衛台灣,更是為了科學研究的未來。”

(譯自英文:瑞士資訊中文部,編輯:Sabrina Weiss和Veronica De Vore)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