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有分歧的瑞士科技创新周

瑞士科技创新周 swissinfo.ch

瑞士科技创新周带着分歧的意见在上海落下帷幕。科技界和经济界的代表们在会议后都不愿意发表自己对此次创新周结果的看法。然而与会者都认为,这样直接和中国对话与合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正确的。

瑞士经济总局(seco)筹划并组织了此次创新周活动,但是大多数瑞士代表认为瑞士经济总局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代表团的成员们并没有从瑞士经济总局获悉,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哪些参加者,并且在会议上瑞士方面的与会者只是单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技术、产品和科技,而并没有象预期想象的那样双方进行对话和互相交流。瑞士废物管理部门厦门垃圾焚烧场工程顾问Markus Leuenberger表示:瑞士方面并不知道,中国对瑞士哪些方面的科技或技术感兴趣。


闭幕式后,科技界的代表们在瑞士国务秘书长柯莱博(Kleiber)先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讨论,认为未来双方应该更多在高科技研究方面有更多的合作,他们对中国在基因方面的研究表示非常的赞赏,希望能建立共同的研究所,在项目工程方面有更多研究成果。虽然在基础教育方面还存在某些不一致,但是双方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磋商。



瑞士国际广播电台swissinfo有幸在中国采访了瑞士国家经济事务部国务秘书司大伟(Siez)先生:



记者:您认为此次活动的结果和你预期的一样吗?



司大伟:我认为有一部分非常成功,中国方面对我们的反映非常热烈,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同时也认为这种双方面的有创意的活动是非常积极有效的,但是,此次安排的项目过多(环保、生命科学和公共交通),这样对于一周时间是太紧了;如果下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应该针对一个项目进行研讨。并且组成一个共同市场,双方应该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研讨,而并非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推崇自己。



记者:您不认为合作项目在细节上还不够具体吗?



司大伟:好!这个合资合作项目很好,但是此次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让瑞士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情况。目前中国的非国有企业还存在资金问题,所以与这样的中小型企业合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瑞士机械及电子工程工业协会swissmem将会从中起到一个协调作用,他们能和我们一起来到这里,也给了他们一个了解中国很好的机会。



记者:您认为本周有什么具体的成绩吗?



司大伟:我们已经在不同领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是在科技方面,然而,我们必须马上做进一步的工作。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我们不能仅仅提供资金,而应该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比如培养人才)。并且,我们应该经常来中国多和有关公司企业增加联络。



记者:您是否感觉,KMU(中小型企业)有条件在这里立足吗?



司大伟:如果就出口而言,这同样也是瑞士经济总局的任务,帮助各公司并告诉他们所存在的危机。对我们而言,我们只是提供信息,如果哪家公司能生存,那么它就具备了条件就有机会。我还想给一些建议,和那些已经在中国有分公司的企业接触取经,seco将承担这个责任。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