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1991年便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巴黎圣母院,每年吸引着约1300万名游客造访。
Keystone
瑞士联邦主席乌力·毛勒(Ueli Maurer)代表瑞士政府,对本周一(4月15日)晚间吞噬坐落于法国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毁灭性火灾致以深切慰问。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联邦委员会推特(Twitter)官方账号最新发布的消息中,联邦主席乌力·毛勒表示:“看到巴黎腹地这座对于我们而言奉为至宝的历史遗迹被大火焚毁,险些付之一炬,不禁让我们深感悲痛。”
包括毛勒在内的多国元首,均对当天晚间临近7点时巴黎圣母院突遭火灾深感震惊及痛心。当晚,熊熊烈焰肆虐席卷了坐落于巴黎塞纳河中央西岱岛上的这座举世闻名、建于12世纪的大教堂。
次日(4月16日)早间,据法国官方介绍,火势在蔓延数小时后已“得到控制”,约400名消防人员在现场成功抢救出多件圣母院中尚未被烧毁的珍贵艺术品及文物。火灾最终导致塔尖及教堂屋顶坍塌,支撑塔尖的木质结构也在大火中被焚毁,但圣母院的主结构得以挽救。法国总统马克龙誓称,法国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法国司法部门现已就火灾原因展开调查。一名消防人员在激烈扑救中身受重伤。
早于1991年便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巴黎圣母院,每年吸引着约1300万名游客造访,当之无愧地位居世界上接待游客最多的旅游胜地之列。
相关内容
最新调研:瑞士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一项调研,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的居民对自己的生活总体表示满意。线上比价服务平台Moneyland的这项调研也发现,受访者对政治状况和个人财务的评价则较低。
更多阅览 最新调研:瑞士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
相关内容
高净值人群重视健康胜于物质享受
此内容发布于
在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富裕人群的生活重心正在发生转变。奢侈品消费有所下降,但旅行与体验型消费需求依旧强劲。
更多阅览 高净值人群重视健康胜于物质享受
相关内容
可持续性饮食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此内容发布于
一项有瑞士研究人员参与的大型系统性综述研究发现,可持续性饮食与癌症风险和癌症死亡率的显著下降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
更多阅览 可持续性饮食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相关内容
瑞士道路:配备替代动力系统的车辆数量有所增加
此内容发布于
2025年上半年,瑞士配备替代动力系统的汽车数量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尽管气候危机加剧,大型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仍持续受到青睐。
更多阅览 瑞士道路:配备替代动力系统的车辆数量有所增加
相关内容
瑞士工作组呼吁采取紧急措施阻止针对女性的杀戮
此内容发布于
针对女性的暴力在任何社会都是历史的倒退。近日,瑞士打击针对女性施暴的特别工作组确定了三项措施,将加强机构间的合作,有望为受害者提供更好的庇护,提前阻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更多阅览 瑞士工作组呼吁采取紧急措施阻止针对女性的杀戮
相关内容
苏黎世州不希望为未成年人实施性别重置手术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在性少数群体权益保护方面称不上先锋,直至2022年同性婚姻合法化,才算与许多其他西欧国家接轨。随着人们对性别重置手术的态度越发谨慎,苏黎世州率先提出该领域需要更加规范。
更多阅览 苏黎世州不希望为未成年人实施性别重置手术
相关内容
瑞士对移民的看法已经“过时”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因其政治人文和自然环境优势,以及高额的薪资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国家。前往瑞士的移民一度以寻求庇护的难民为主,如今,大量的高素质移民为推动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更多阅览 瑞士对移民的看法已经“过时”
相关内容
建筑密度不一定会导致城市升温
此内容发布于
拥挤的空间自带热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城市密度化导致升温。作为在有限土地上拓展居住空间的手段,密度化似乎不可避免。不过,瑞士专家表示,密度不是问题,如何布局才是关键。
更多阅览 建筑密度不一定会导致城市升温
相关内容
吉娃娃营救冰川裂缝中的主人
此内容发布于
7月4日,一只吉娃娃协助救出了它在费冰川(Fee Glacier)上被困的主人。它向救援队发出信号,指引救援人员找到掉入冰川裂缝中的男子。
更多阅览 吉娃娃营救冰川裂缝中的主人
相关内容
ABB拓展在华机器人业务
此内容发布于
4月,ABB集团表示拟分拆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并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100%分拆。与此同时,ABB于近日宣布拓展在华业务,引进三款新型机器人系列,用于电子、消费品工业、制造业等高速发展的领域。
更多阅览 ABB拓展在华机器人业务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让我们去巴黎!
此内容发布于
让我们去巴黎!从1950年开始,许多瑞士的绘画、制图艺术家都响应这一呼唤相继前往巴黎发展,他们大多是受过良好教…
更多阅览 让我们去巴黎!
相关内容
教会的未来:前途未卜
此内容发布于
即使瑞士乃至整个西方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教会,然而去巴塞尔附近某座主教座堂走走看看,仍能帮助人们了解一个宗教群体…
更多阅览 教会的未来:前途未卜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