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正在崛起,令所有国家都想靠近

据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1/3的人口都将生活在非洲。因此非洲联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人总是将非洲人称之为“兄弟”,而瑞士在很早以前也开始在外交上向非洲靠拢。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有人说:非洲就是未来,这主要是基于人口发展的眼光,因为今后很大一部分世界人口都将以非洲为家。有预测说,到2100年非洲大陆上将生活着1/3的世界人口。
这就让非洲大陆成为外交、经济及地缘政治上炙手可热的合作伙伴。
“非洲在今后10年间将在全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瑞士新推出的《对非战略》中第一句话便如此写道。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出了类似的战略文件,这正是它们将加强外交合作的讯号。
仅过去10年间,就有200多个外交机构相继在非洲大陆成立,特别是全球的南方国家,它们希望加深与非洲的关系。
其中一部分驻非机构就设在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里也是非洲联盟(非盟)总部的所在地。非盟是所有非洲国家的联盟,同时也是非洲大陆多级政治的代表,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类似于欧洲的欧盟,其重点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它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如今的非盟已成为维护非洲利益最重要的机构,”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的国际关系学教授Dêlidji Eric Degila表示。尽管同联合国和欧盟等组织一样,非盟也面临着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但自2002年脱胎于“非洲统一组织”以来,它的存在已变得不可或缺,Degila说。“2023年,非盟加入了20国(G20)集团,这也标志着其重要性在不断上升”。
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关系学助理教授Ueli Staeger持类似观点:“过去20年间非盟积极展开对话,团结凝聚了外交实力,且具备巨大潜力和与之相配的雄心”。
然而上升的空间还很大:非洲大陆饱受诸多冲突的困扰,非洲联盟也一筹莫展。区域一体化进程推进缓慢。此外,非盟还必须面对其臃肿的官僚机构以及结构性缺陷所带来的问题。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资金问题是关键。“根据我的计算,有些年非盟高达70%的预算都来自欧盟。对于一个致力于让非洲完全摆脱殖民化的组织来说,这很荒谬,”Staeger表示。非盟的许多项目几乎完全依赖外国资金,就连位于亚的斯亚贝巴、颇具象征意义的非盟总部,也是中国捐赠的。”谁在资金上依赖外部伙伴,谁就缺少独立性。所以非洲国家有必要调动更多自身的财政资源,以确保该组织的开支,”Degila说。
瑞士致力于发展与非洲联盟的关系
凭借数量众多的驻外机构,瑞士与非洲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长久以来瑞士也一直努力与非盟保持良好关系,并已派驻代表到其多个下属组织。“瑞士的做法很明智,以较小的投入就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它为奥兰进程提供支持,该进程负责处理非洲大陆的安全问题及安全理事会相关事务,”Staeger说。
同瑞士一样,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非洲,这并非无的放矢:相关人口项目表明,非洲今后有望成为核心的经济参与者-到2100年全球40%以上的劳动力将来自非洲。Degila认为,非洲蕴含着巨大潜力,尤其对欧洲而言:“今后的劳动力将来自非洲。对于长期面临人口减少问题的欧洲来说,这是一个机遇。”
但前提是面对这类跨洲移民,欧洲不能仅从安全角度考虑。“约85%的非洲移民实现的是大洲内流动,其余大部分则是通过合法途径流向世界各地。他们往往是为了求学,这就会引发人才流失问题”。规范的非洲-欧洲移民路线,再辅以居留许可和工作许可,这样的方法从长远来看会取得一定效果。但要实现这一点,人们还必须摒弃那些“被政治和媒体过度渲染的、有关移民潮的恐怖幻象”。
作为全球金融玩家,瑞士也在主动拉近与非洲金融机构的距离。例如瑞士正积极促进非洲进出口银行(Afreximbank)在日内瓦设立欧洲办事处。这一多边金融机构是非洲开发银行的分支,其目标是提高非洲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这样一个办事处不仅能强化日内瓦的国际地位,还能为瑞士的金融市场打开通向非洲的直接渠道。
此外瑞士政府还计划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金融支持,以提高其担保资本。相关公告强调,瑞士此举是向非洲传递团结的信号。作为该行28个非非洲成员国之一,瑞士也想“确保自身的影响力”。这与瑞士的外交策略一脉相承-即在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占据一席之地。
非洲如何看待瑞士?
Degila和Staeger均认为,对于非洲的许多机构和部门来说,瑞士都是很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它被视作一个没有殖民历史、行事透明且保持中立的国家。
然而它们对瑞士的中立却存在疑问。非洲大陆普遍认为瑞士已放弃了中立,两位专家提到。这与俄罗斯的宣传脱不了干系,俄罗斯称瑞士接受了欧盟的对俄制裁政策,所以不再中立。在非洲俄罗斯宣传机构的这种说法流传甚广,“但更重要的是,瑞士在加沙战争中保持了沉默,被看作‘假仁假义’,”Staeger说。这损害了瑞士的公信力,也损害了整个西方的公信力,西方被指责存在双重标准。
此外对于“中立”的含义,人们也存在不同理解。“在非洲中立往往等同于不结盟,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一样的观点,”Staeger说。不结盟就是与双方阵营(此处一方为俄罗斯,另一方为“西方”)均保持同等距离;而瑞士的中立实际上更具法律色彩,其核心是对国际公法的尊重。“在这方面瑞士最好坚持不懈地进行一些解释工作,”Staeger说。

相关内容
我们关于外交事务的时事通讯
瑞士如何保持自身影响力
Degila还提到一个公信力的问题:“瑞士在与非洲伙伴打交道时往往奉行‘实用主义’”。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非洲大陆也经历了一波反民主化浪潮,在人权、法治和政府治理方面都出现了倒退。“非洲大陆甚至发生了一系列政变,瑞士却几乎没有发出批评之声,”Degila说。
作为政治学家,他理解这种“现实主义”的做法。如今的非洲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已有更多选择,过多批评可能会让它避而远之。但作为西非贝宁的公民,当瑞士这一通常被视为典范的国家也不明确表明立场时,他感到担忧。
外交和政治资本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信力。Degila认为,公信力下降,自身的重要性也会随之下降:“瑞士必须找到能够将外交上的实用主义与自身价值观相协调的方法。”
相关内容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中国到2025年6月已向非洲方向提供资金支持共1303.2亿元人民币,为中非合作提供保险承保金额共1399.5亿元人民币。
香港中文大学孔永乐博士在其文章《中国及西方对非洲援助的义与利》外部链接中总结到:中国与西方对‘扶贫’的理念确实存在基本上的分歧。自二战后,西方希望透过援助的方式改善非洲多国民主进程及基本人权等状况。
而中国“在援助非洲的政策大方向上,尝试以国内特殊的经济结构,透过大型国企配合国家对非洲的外交政策而进行相关的投资项目。从庞大转让到非洲国家的贷款援助中,透过兴建基建工程,而换取开采当地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从而确保国家经济及战略上的意义”。
(编辑:Benjamin von Wyl,编译自德语:宋婷/gj)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