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疫情过后,中国游客重燃赴瑞士旅游热情

Chinese tourists on Swiss mountain
2017年,客来雪德(Kleine Scheidegg)的中国游客。 © Keystone / Peter Klaunzer

中国旅行社不久将向出境游旅客提供全球20个目的地的旅行套餐。瑞士入境无需新冠检测,是这份名单上仅有的两个欧洲国家之一。

据瑞士法语报纸《时报》(Le Temps)1月25日报道,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于1月20日宣布了上述消息。近几周来,中国80%的人口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放宽出境游的政策随即推出。

经过近三年严格的出入境管控,中国政府在12月7日决定取消绝大多数境内旅行限制,随后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活动。自2月6日起,中国旅行社可以提供20个境外目的地的旅行套餐,其中包括瑞士和匈牙利。

今年年初,欧盟提议中国旅客应在飞赴欧洲前接受新冠检测,中国政府对此提出批评。瑞士所有邻国纷纷采取这一措施,但瑞士政府在1月11日认为此举没有必要。

相关内容
苏黎世机场

相关内容

人口统计

瑞士政府决定:不要求中国游客进行强制新冠检测

此内容发布于 1月11日,瑞士联邦委员会(瑞士政府)在每周例会上就“欧盟关于从中国乘机赴瑞人员的防疫措施建议”进行讨论后决定:目前不要求对上述旅客实行强制新冠检测。

更多阅览 瑞士政府决定:不要求中国游客进行强制新冠检测

瑞士政府表示:“新冠病毒目前在瑞士的传播范围很广,对为数不多从中国飞抵瑞士的旅客开展强制检测,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微乎其微。”

作为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之一,中国游客在过去十年间成为许多国家的“金主”。1月15日,瑞士德语报纸《新苏黎世报》(NZZ)指出,中国游客不仅住满了瑞士的酒店,而且还是消费大户,每天人均消费大约380瑞郎(合人民币2790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纪念品。这使他们成为瑞士第二阔绰的游客群体,仅次于来自中东的游客。

相关内容

中国官方网站China.org.cn表示:“中国游客会被要求在登机前确认自己没有感染新冠这种高传染性疾病。”但这并不是游客必须履行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仍然要求赴华旅客必须核酸检测呈阴性才能登机。

瑞士国家旅游局(Switzerland Tourism)预计,从夏季开始,中国游客数量将缓慢增长- 因为目前中国没有直飞瑞士的航班,申根签证要在中国重新签发,而且旅行社必须先计划好行程。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新闻

周日工作有损人们的福祉。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瑞士研究:周日工作有害健康,女性影响尤甚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团体“守护星期天联盟”(Alliance for Sunday)呼吁,不应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牺牲星期天。他们引用伯尔尼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周日工作有损人们的福祉,女性受影响尤为显著。

更多阅览 瑞士研究:周日工作有害健康,女性影响尤甚
调研发现,志愿服务能提升你自身的幸福感。

相关内容

最新调研:志愿服务能提升幸福感

此内容发布于 志愿服务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根据在瑞士、德国和奥地利进行的一项调研,人们在助人为乐的同时,也是在强化自己的内心力量。

更多阅览 最新调研:志愿服务能提升幸福感
Just Eat外卖服务平台尝试用机器人送餐。

相关内容

瑞士人工智能

在瑞士要看到机器人外卖小哥了!

此内容发布于 全球最大的外卖服务平台之一:Just Eat已与一家瑞士企业合作,尝试用机器人完成外卖送餐服务。

更多阅览 在瑞士要看到机器人外卖小哥了!
在一次实验中,女生回避了那些技术导向较强的职业,而男生则对这些职业表现出兴趣。

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

瑞士研究探讨:女性与男性为何选择不同职业?

此内容发布于 在薪资和工作时间方面,瑞士年轻男女对职业都有相似的期望。但根据一项最新研究,之所以依然存在典型的“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关键在于工作的性质。

更多阅览 瑞士研究探讨:女性与男性为何选择不同职业?
8月19日,在伯尔尼,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右)与安东尼奥·塔亚尼(Antonio Tajani)。

相关内容

瑞士“有200%的信心”主办俄乌和平峰会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表示,瑞士“有200%的信心”主办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峰会,并强调瑞士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经验。

更多阅览 瑞士“有200%的信心”主办俄乌和平峰会
除瑞士官方语言外,英语的使用频率最高。

相关内容

教育

三分之二的瑞士人日常至少使用两种语言

此内容发布于 在瑞士,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多种语言-这些语言通常是瑞士官方语言。而在非官方语言中,最常被使用的则是英语。

更多阅览 三分之二的瑞士人日常至少使用两种语言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