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AI不能防止銀行倒閉

Didier Sornette,65歲,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企業風險控制榮譽教授,也活躍於瑞士金融研究所。 2008年,他在ETH創立了金融危機觀察站。今天,他在私營部門工作,是醫療技術和技術金融領域初創企業的合夥人和科學研究負責人
Didier Sornette,65歲,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的企業風險控制榮譽教授,也活躍於瑞士金融研究所。 2008年,他在ETH創立了金融危機觀察站。今天,他在私營部門工作,是醫療技術和技術金融領域初創企業的合夥人和科學研究負責人 Elisabeth Real / Keystone

像瑞士信貸這樣的銀行都在使用非常複雜的各種AI模式來分析和預測風險,但負責人往往會忽視這些預測,為了多得利潤不惜鋌而走險,而這是要以犧牲大眾的利益為代價的。本報導採訪風險管理專家Didier Sornette。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信貸的倒閉再一次為金融界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現在金融界的賭徒心態越來越明顯,而賭輸了,損失卻要由民眾來承擔。

儘管銀行正在運用越來越多的AI工具預測和管理風險,以達到獲利的目的。

通過對比銀行的歷史記錄和來自外部–如政府機構、監管機構、金融刊物–的大量數據,演算法和人工智能平台可以識別重複出現的模式,並預測出結果和威脅。

藉由這種方式,可以預測出詐騙、操作失誤、異常市場趨勢或流動資金等問題,以便糾正判斷錯誤。

然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企業風險控制榮譽教授Didier Sornette認為,AI不能制止金融機構的破產,因為銀行的問題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出於管理層的貪婪和短視。

swissinfo.ch:銀行運用AI模式來預測風險和評估投資業績,但即使如此也未能避免瑞信或矽谷銀行的破產。為什麼他們沒有及時對AI的預測做出反應?而那些決策者為什麼不早點採取行動?

Didier Sornette:我曾做出過很多已應驗的預測,但那些管理者和決策者卻完全不予理會,為什麼?因為用“危機來勢洶洶,而且是無法預測的”這一說辭來推卸責任,是更簡單的做法。

決策者對預測做出反應意味著“停擺”,也就是說必須要動大手腳,出於這個原因,政治層面在這裡實質上是被動的,總是會在事發後才會出面干涉。

而在事情爆發前插手解決,強行採取行動,這在政治上近乎於自殺,這是風險控制的基礎觀點。

幾十年來,瑞信的風險文化和風險管理機制都非常薄弱。相反,業務總管們總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做出決定。

因此,他們手上不可避免地積累了一些潛在風險–或者換句話說,就是積累了很多價外期權[這種期權的價值是零]。

然後,當出現了一些隨機事件之後,便暴露出風險管理上的深層漏洞,人們開始緊張。而當一家身價2200億美元的美國大銀行[矽谷銀行]迅速破產時,人們開始考慮,是否還能放心地把他們那些未上保險的存款放在一家經營不善的銀行中-於是慘劇就發生了。

這是否意味著,如果不解決系統問題,預測和風險管理都是不起作用的?

零利率或負利率政策是主要原因,這導致銀行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各國的高負債率也削弱了銀行的實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世界裡,中央銀行受到短視和不負責任政策的嚴重削弱,而這種來自政府的“救火式干預”的長期後果也未被考慮進去。

這是一種從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開始的系統性衝擊,瑞信只是一個小插曲,由此揭示出系統上存在的最大問題:自2008年以來中央銀行採取災難性政策–用廉價的貨幣充斥市場,導致金融機構過度操作。我們現在就看到了一些後果。

相关内容
Credit Suisse

相关内容

瑞士施压瑞银接手瑞信

此内容发布于 星期四(3月16日)下午,16:00,瑞银接到了瑞士政府打来的紧急电话。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是一位忙碌的爱尔兰银行家,自去年4月起担任瑞银集团主席。他本想在3月17日星期五休息一天。。。

更多阅览 瑞士施压瑞银接手瑞信

對於現在的巨大銀行瑞銀來說,AI風險預測能發揮什麼作用?

AI和數學模式在某種意義上並不重要,因為風險控制工具只有在真正被需要的時候,才會發揮作用。

當出現問題時,人們往往會將責任推給模式、風險控制方法等,而這是錯誤的。問題出在人身上,因為是人忽視了模式,或者採取了對應模式的措施才釀成了問題。

在過去的20年裡,出現了許多這樣的案例。同樣的事重複了一次又一次,沒有人從中吸取教訓。所以AI做不了什麼,因為問題不是出在 “人工智能平台”上,人的貪婪和短視才是癥結所在。

儘管從財務上講是一大優勢,但收購瑞信對瑞銀來說可能是個不好和危險的交易。因為建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文化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而現在面臨的大量裁員很可能會導致巨大的名譽損害。

此外,沒有任何監管機構會對瑞銀從瑞信客戶那裡繼承的有悖監管或洗錢規則的業務予以賠償。因為正如我們所知,瑞信客戶的組成結構不一。在未來幾年,瑞銀將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我們能否想像,政府利用AI系統收集的數據,對銀行系統進行更嚴格的監督?或者甚至由納稅人來監督?

數據收集不是AI系統的工作,收集乾淨和重要的數據是最大的挑戰,比讓機器學習和AI技術要難得多。

大部分數據是混亂的、不完整的、矛盾的,而且獲取和管理這些數據的成本非常高,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並有長遠的眼光,而這恰恰是長期以來一直缺乏的,所以大約每五年就會發生一次危機。

最近,常常出現行為金融這個詞,難道金融系統中的心理學和不理智元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嗎?

這裡有貪婪、恐懼、希望和……性,玩笑放一邊,在銀行和金融業工作的人在面對優化目標和致富時,通常是非常理智的。他們不是不理智,而是敢於賭注和承擔大的風險,而這個行業的利潤往往被私有化,而損失則被社會化。

我們必須制定出嚴格的法規,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必須要搞“無聊銀行”,以此來馴化那些想要從根本上動搖金融系統根基的怪獸。

未來是否會有可以防止像瑞信這樣“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倒閉的AI模式,還是這只是科幻小說中的素材?

是的,如果AI接管並奴役人類,迫使人類用由它所制定的激勵措施來管理風險–就像許多想像中對超級AI危險性的描寫那樣,那麼它就能在未來防止銀行的倒閉,這不是玩笑。

採訪是以書面形式進行的,並進行刪減和編輯。

(譯自德文:楊煦冬)

Übertragung aus dem Italienischen: Christian Raaflaub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