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A
在《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200项最佳发明中,一种以盐和油墨为能量源、通过水活化的可生物降解纸质电池榜上有名。这种电池的发明者是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与开发研究所(EMPA)的研究人员。
此内容发布于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只要在一张纸上滴水即可产生能量,”《时代》周刊指出,该杂志选择将瑞士制造的电池列为今年“实验”发明类别的获奖者之一。
这种电池由盐(分散在纸中)和含有石墨、锌和碳的油墨提供电能。
EMPA
对一节纸质电池的性能分析表明,在加入两滴水后,电池在20秒内激活,并且在不连接耗能设备的情况下,可实现1.2伏的稳定电压。一节标准AA碱性电池的电压为1.5伏。
一小时后,由于纸张变干,单节电池的性能明显下降。但在研究人员多加两滴水后,电池在接下来一小时里继续保持着0.5伏的稳定工作电压。
来自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与开发研究所的电池发明者古斯塔夫·尼斯特罗姆(Gustav Nyström)告诉《时代》周刊,在两到五年内,该技术可应用于低功率一次性电子产品,如医疗诊断设备和智能包装。他说:“我发现了纸张的新作用……这或许有助于解决电子废弃物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每年《时代》周刊都会根据原创性、创造性、效率、影响力等标准,评选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最佳发明。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下一代电池:瑞士科研人员参与开发充电技术
此内容发布于
电池无处不在,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里都安装着电池,但低成本、高性能的理想型未来技术至今仍未被科学家发现。而欧洲和瑞士的多个重要研究计划正尝试满足对电池创新和电能储存的需求,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会取得结果。
更多阅览 下一代电池:瑞士科研人员参与开发充电技术
相关内容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过敏中心4月28日表示,因天气短暂转凉而中断的花粉季目前已重新开始,草类花粉正在瑞士各地飘散。约70%的花粉症患者对其过敏。
更多阅览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相关内容
弱势租客-苏黎世搬迁浪潮最大受害者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的研究显示,苏黎世的租客驱逐率为全国最高。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低收入的年长居民,他们会被迫搬离原本的住所。
更多阅览 弱势租客-苏黎世搬迁浪潮最大受害者
相关内容
成龙将摘得洛迦诺电影节荣誉金豹奖
此内容发布于
今年夏天,洛迦诺电影节(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将向成龙颁发荣誉金豹奖,以表彰这位“既是当代亚洲电影的重要人物,也是重新定义好莱坞电影规则的影响力人物”。
更多阅览 成龙将摘得洛迦诺电影节荣誉金豹奖
相关内容
瑞士员工工作满意度下滑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的一项调研,瑞士职场员工的整体情绪愈发低迷。
更多阅览 瑞士员工工作满意度下滑
相关内容
瑞士招聘:远程办公岗位创历史新高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企业继续以远程办公吸引潜在员工。最新研究显示,瑞士提供灵活工作选项的岗位招聘数量创下新高。
更多阅览 瑞士招聘:远程办公岗位创历史新高
相关内容
瑞士男性承受社会地位压力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瑞典等国常年位居性别平等排名前列,但伯尔尼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国家的男性反而面临维持高社会地位的显著压力。
更多阅览 瑞士男性承受社会地位压力
相关内容
瑞士和中国呼吁就关税问题展开对话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与中国希望通过对话方式解决美国关税问题。
更多阅览 瑞士和中国呼吁就关税问题展开对话
相关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创办人施瓦布受调查
此内容发布于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世界经济论坛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被匿名信指控滥用公款,该论坛已就此展开调查。施瓦布旋即辞去基金会理事会主席职务,但否认所有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行动。
更多阅览 世界经济论坛创办人施瓦布受调查
相关内容
爱因斯坦效应太空实测,瑞士高精度仪器助力探索
此内容发布于
4月21日,欧洲空间局(ESA)将一组原子钟送入太空。它将被接驳在国际空间站(ISS)上,用以测试重力对时间流逝的影响。瑞士也参与了这项“空间原子钟组”(ACES)计划的研发。
更多阅览 爱因斯坦效应太空实测,瑞士高精度仪器助力探索
相关内容
日内瓦机场拟引入人脸识别技术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法语区公共广播电视台RTS日前报道,日内瓦国际机场计划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以优化旅客通行流程并提升安全性。该项目目前尚待联邦政府批准。
更多阅览 日内瓦机场拟引入人脸识别技术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下一代电池:瑞士科研人员参与开发充电技术
此内容发布于
电池无处不在,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里都安装着电池,但低成本、高性能的理想型未来技术至今仍未被科学家发现。而欧洲和瑞士的多个重要研究计划正尝试满足对电池创新和电能储存的需求,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会取得结果。
更多阅览 下一代电池:瑞士科研人员参与开发充电技术
相关内容
当人体成为一座发电站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一家初创企业开发出一项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在未来,我们有可能每天通过自身热量免费发电为电器充电吗?一家瑞士初创公司正在这方面做着努力。
更多阅览 当人体成为一座发电站
相关内容
小发明大功效:瑞士简易蓄能电站
此内容发布于
一个听似简单的创意,却解决了大问题:将四方的水泥块放在钢索上利用可再生能源用吊车上下移动,从而产出电能。瑞士南部提契诺州的初创企业Energy Vault想出了这个革命性的高效蓄能法。
更多阅览 小发明大功效:瑞士简易蓄能电站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