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謀愛容易,謀生難;安居容易,樂業難

往日的職業女性,今天的“絕望主婦”,巨大的落差讓這些迫切希望在瑞士找到工作的亞洲人妻感到不甘、煎熬、焦慮和茫然。
往日的職業女性,今天的“絕望主婦”,巨大的落差讓這些迫切希望在瑞士找到工作的亞洲人妻感到不甘、煎熬、焦慮和茫然。 Keystone

眾所周知,瑞士是各國人心目中適居宜業的“桃花源”。然而,對那些因為愛情移民瑞士的亞洲女性來說,謀愛容易,謀生難;安居容易,樂業難。你為什麼遲遲找不到稱心的工作?該如何從求職“鄙視鏈”的底端重回職場呢?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求職,有的人求而不得,有的人得而不願。

來自亞洲的人妻,三五年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中文老師、錶店銷售,成了絕大多數人屢遭挫折後“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要麼長期賦閒“家裡蹲”,當起了全職主婦。

往日的職業女性,今天的“絕望主婦”,巨大的落差讓這些迫切希望在瑞士找到工作的亞洲人妻感到不甘、煎熬、焦慮和茫然。

瑞士求職“鄙視鏈”指南

在親朋好友眼裡,因為婚戀嫁娶,或者追隨工作調動的配偶來瑞士生活的女性,從此就能在這個被譽為“全世界最豪、生活質量最高”的國家,拿著高收入,享受著高福利,下班不是和同事把酒言歡,就是在手錶名包買買買的路上。

想像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無論你手持的學歷文憑有多光鮮,無論你積累的工作資歷有多豐厚,無論你是商業通衢的上海獨當一面的職業女性,還是台北獨立果斷的白領麗人,一旦嫁作人婦,移居瑞士,亮眼的履歷多少會黯然失色,重新洗牌。

順利的求職經歷都是相似的,坎坷的求職經歷卻各有各的難言之隱。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了幾位生活在瑞士的華人女性。在瑞士求職“初體驗”的過程中,她們或多或少地經歷過挫敗,體會過落差,不吐不快。

  • “高齡”,有娃

“我曾經在美國某大學擔任過東亞文化講師,後來辭去教職,嫁到了瑞士。第一個寶寶出生以後,我有了重回學術圈的想法,所以聯絡了蘇黎世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一位教授,希望跟隨他做博士研究。瑞士博士生與校方簽訂的協議被視為工作合同(稅前年薪外部链接4.7萬至5萬瑞郎不等) ,也算是蠻不錯的工作。

但那位教授在回覆郵件中用很委婉的語氣告訴我:‘作為36歲、膝下還有孩子的女性,我不建議你申請。因為據我所知,超過30歲的女性,不可能通過校方的博士資格審核。 ’

後來我才了解到,30歲的年齡門檻,已經成了瑞士高校招收博士生不成文、但又公認的‘潛規則’。我有好幾位年齡相近、境遇相似的朋友都被拒了。也許在校方看來,高齡女博士畢業後在學術界沒有什麼競爭力,純屬浪費教育資源。 ”

– 君柔*,來自台灣台北,自由撰稿人

  • 學歷太高,“高攀不起”

“當年我追隨瑞士籍男友來瑞士定居。我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大學畢業生,在中國也算是精英吧,何況還手持美國名校工科碩士學位,在瑞士找工作應該不成問題。找了一圈,我覺得特別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方要么以我沒有瑞士職場工作經驗為由拒絕,要么只考慮瑞士籍的應聘者。我很誠懇地說,實在不行,我願意從車間女工做起。可得到的回覆是:’你的學歷太高了,我們怕你不穩定。’”

– 趙英博,來自中國四川,瑞士3H合作聯盟聯合會長

  • “山民鳥語”,不學不行

“以前我在國內做過6年的商務英文翻譯,靠著‘寄託’(GRE和TOEFL)打天下,可是嫁到瑞士以後,感受到這個國家語言技能上‘深深的惡意’。

英語能直接碾壓我的瑞士人大把抓,他們所謂的‘會’英語,就是‘精通掌握’的水平。你想想,那些口語磕磕巴巴、語法慘不忍睹、說一口Chinglish(中式英語)的中國人哪兒來的優勢呢?

在瑞士,光是國家語言就有德語、法語、意大利語、以及被戲稱為‘山民鳥語’的列托羅曼語四種。真想找到一份賴以謀生的工作,不會本地語言根本沒戲-這也是什麼外嫁到瑞士的中國女性極難找到工作的原因。

不聊了,我還得趕著去上強化德語課呢,500瑞郎一個月的學費真傷不起。 ”

– 吳悅*,來自中國山東

“瑞士企業大多倚賴歐盟市場。在招聘時,但凡涉及客戶的工作- 尤其是金融行業,和德國、奧地利客戶接洽時最好是說德語,跟法國、比利時、荷蘭打交道首選是法語。所以,就算是瑞士企業招聘時沒有刻意強調你要會幾門語言,但基本都有第二、甚至第三外語的要求。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亞洲求職者,都達不到這個要求。

我發現,即使招聘啟事明確要求’該工作語言要求僅限於英語’,但某個面試者用瑞士德語和老闆交談的時候,整個氛圍都會親近很多,雇主潛意識裡對這個人的認同感會更強。 ”

– Wendy Liang(梁綺紋),來自台灣高雄

  • 僧多,粥少

“瑞士就業環境競爭蠻激烈的,尤其是近幾年,瑞士提供的基礎性工作和五年、十年前相比少了很多,金融保險業很多瑞士本土公司,都把大量的工作崗位遷移到印度、羅馬尼亞等國家。

再加上你的競爭對手很有可能是來自德國、意大利、法國的精英,如果你沒有明確的定位、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還真的蠻難勝出的。 ”

– 阿雯*,來自台灣

打探隱私,說,還是不說?

“我每次面試都會有點反感:瑞士公司人力資源,怎麼那麼在乎女性應聘者的家庭關係?”

和君柔*一樣,不少外國女性“初遇”瑞士職場,往往會覺得瑞士公司人力資源的提問太過“八卦”,甚至認為是極大的冒犯。

君柔*在某一次應聘之前,精心準備了履歷,她的丈夫還特意懇請一位從事人力資源的朋友幫她出謀劃策。那位專業人士強烈建議君柔在履歷中盡可能地詳細填寫個人家庭狀況,“甚至特別要求我寫明:有兩個孩子,備註:大的4歲,小的2歲,目前均在私立幼兒園托育。”

行業:以前,瑞士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對開拓中國市場、和中國公司合作心存恐懼,了解也比較少。但近些年,它們逐步“試水”。華語求職者的優勢,可以說越來越明顯,不妨多關注一些與中國目標市場、消費群體有相關業務往來的瑞士公司。 – 晏佳

考證: “考證”,在瑞士大多數行業都蠻吃香的。如果你沒有瑞士職場積累的工作經驗,但手持多本行業認可的全球性資質證書,那麼就業優勢也會很明顯。 – Wendy Liang(梁綺紋)

Vitamin B: 這個詞在瑞士意味著“關係”、“人脈”(B代表Beziehung)。有時候企業公開招聘只是走個形式,其實早已通過內部員工介紹確定了“內定人選”- 當然,也需要你符合資質。所以,建立瑞士“朋友圈”很重要。- 君柔*

履歷:每個國家履歷的寫法都不同,要配合不同國家的慣例。比如,美國為了避免種族歧視、“外貌協會“,履歷表可以不放照片;但瑞士簡歷一定要放。 – 君柔*

瑞士德語:如果你的德語水平足夠高,不必強求自己必須掌握瑞士德語。瑞士德語,不比高等德語更高級。與其有時間學習瑞士德語,不如提高其他能力,成為公司裡不可替代的員工。 – 君柔*

職場文化差異:職場,其實是跨越文化的。如果你老把“文化差異”掛在嘴邊,那這個鴻溝你永遠跨不過去。雖然我們是外國人,但我們不是來瑞士乞求別人給我們一口飯吃,你付出了、貢獻了,對方會看到的。 – 趙英博

履歷篩選順利過關,然而到了面試環節,人力資源直截了當地問:“孩子一旦生病,你們夫妻會如何安排分工?誰會照顧得多一些?”這不禁讓君柔*疑惑:招聘,不是應該考察求職者的專業素質嗎?打探女性應徵者的家庭狀況、育兒情況,算不算“隱性歧視”?

瑞士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對於應聘者“隱私”的理解,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地區相比,存在著很大差異。

曾經在美國工作多年的唐雨*,將瑞士人力資源涉及婚姻生育狀況的提問形容為“奇葩”、“落後”。

5年前,唐雨順利通過了一家國際化程度頗高的瑞士企業的面試,年薪、合同細則都談妥之後,人力資源得知她還是單身狀態,便用半開玩笑的口吻跟她說:“你乾脆找個瑞士人結婚,長期居留許可就解決了,我們也不用這麼麻煩幫你申請工作簽證了。”

至今回憶起來,唐雨還驚魂未定:“要知道,那是正式的面試環節。類似這種言論,如果放到美國,哪位人力資源膽敢說這種話,絕對是非法的!直接等著第二天見報吧!”

不過,在同為女性、也有過多次招聘經驗的瑞士佳泰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晏佳看來,這種“刨根問底”,有理有據。求職者需要換位思考,去理解人力資源提問背後的理性邏輯。

“瑞士絕大多數公司都是中小型企業,全體員工不過幾十人,所以女性員工懷孕、減少工作量、甚至離職,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對方需要對你有全方位的了解,從而決定是把你安排在核心崗位、予以重任,還是分配零散的工作。何況和中國很多公司打聽’你老公是做什麼的’、’有沒有生二胎的打算’、’有沒有房貸’比起來,瑞士的提問方式已經很克制、很委婉了。”

亞洲女性,自我感覺不夠良好

“自信差距”,是近年來被頻繁提起的職場話題。

研究外部链接顯示,在職場環境中,當男女僱員的實際表現完全相同時,男性員工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業績,而女性往往選擇低估。

“亞洲女性普遍尊崇的自我懷疑,會直接拖累自己的求職。”目前在瑞士再保險公司擔任高級客戶經理的Wendy Liang(梁綺紋)介紹,在瑞士,男性求職者一旦滿足40%到60%的招聘要求,就會毫不遲疑地投簡歷;相反,女性在滿足80%的情況下還猶豫不決,認為可能這份工作並不適合她申請。

“亞洲女性申請工作時,更傾向於保守、穩健、低調,自我評價較低,不善於’自我推銷’;我遇到的男性求職者’自我感覺’就會比較良好,在跟老闆協商薪資的時候也會更強勢、更積極。”

晏佳為不少遭遇“求職難”的亞洲女性出謀劃策。她最大的感觸是:亞洲女性不要給自己施加潛在的“負面暗示”:“不要神話在瑞士找工作的難度。自己要首先’心理鬆綁’,始終堅持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就能找准合適的位置。即便是暫時從事自己不太滿意的工作,也要努力規劃和突破。辦法總比困難多,機會總比挑戰大。”

(*應受訪者要求,該標註採用化名)


相关内容
Heather jumps for joy

相关内容

当换国家意味着换工作

此内容发布于 许多人从其他国家迁来瑞士后都会改换自己的职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资格不被瑞士认可,也或者因为确实到了尝试新工作…

更多阅览 当换国家意味着换工作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